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vb動脈網
文 | vb動脈網
JPM大會又一次在舊金山落幕,作為公認的生物醫藥健康行業盛事,也是全球信息量最大的醫療投資、產業交流合作大會,無數的消息在短短几天內匯合,這些消息被解讀、被討論,人們在其中尋找著有價值的信號。除了日程緊密的會議現場,周邊社交活動也是見面、交流,並有希望達成合作的重要場合。
「今年從國內來參加JPM大會的人明顯多元化了,以往來的大部分是熟悉的面孔,固定的藥企和一些Biotech,但今年或許是受到大額交易頻髮帶來的鼓動,去現場的Biotech、尤其是創新性很強的Biotech,一下子變多了。」雅法資本合伙人蔣曉陽說到。每年,這家專注醫藥產品BD交易、併購和投資業務的機構都會在JPM大會期間舉辦「藥通中國ACCESS CHINA」路演活動和招待晚宴,為有授權需求的藥企提供與海外夥伴的面對面交流機會。
「還有就是來自各家基金的投資人變多了。以往國內投資機構會認為JPM大會和投資業務關聯不大,但今年很多投資人願意過來幫助投資的公司看看國際合作機會。」
比起在JPM期間尋找募資線索機會和投資項目機會,基金為被投項目發現退出機會是更主要的目的。上市退出路徑縮窄的當下,MNC買家的規劃與偏好值得認真研究,一筆恰當、重磅的BD合作甚至潛在的收購意向,將為Biotech和中國創新藥繼續增添榮光。一些投資人在大會一兩周前就開始尋找「組織」,希望落地舊金山後,能像在CES中如魚得水一樣,快速地加入核心對話。
MNC當然也不會放過機會,既介紹未來重注的領域,也展示差異化的拓展策略。例如禮來CEO David Ricks稱,禮來不僅僅是收購資產,而是將創新人才和創造性的研發思維帶入禮來,包括去年宣布收購的核藥公司Point Pharma在內,禮來為買下的很多Biotech都保留了原來的管理層。
當Biotech的光榮遇到MNC的擴張夢想,2024年的生物醫藥市場新牌局已經開啟。
JPM 2024會場,圖片來源:深智透醫,該公司是JPM大會活躍的參與企業之一,每年都受邀參與。深智透醫與禮來旗下Avid,Telix及國內外多家核藥廠商開展了多項核藥臨床增強和AI處理的合作
中國Biotech已上牌桌
在JPM大會期間宣布的交易事件,可稱為行業的關鍵風向標與晴雨表。去年的JPM大會,以阿斯利康18億美元收購Cincor、Ipsen製藥9.5億美元收購Albireo開場,被視為跨國併購的重啟信號。之後的2023年全年,生物醫藥併購活躍,50億美元以上大額交易數量達到了新高。
今年大會期間的併購以及BD事件更加密集,脈絡也更加清晰。領域圍繞ADC、免疫等,技術包含小核酸、CGT,以及AI和機器學習,都為接下來的行業發展指出了方向。
部分在JPM 2024期間宣布的交易與合作事件
不同於往年交易場旁觀者的角色,中國Biotech公司在JPM 2024逐漸走到聚光燈下。就在大會前一天,舶望製藥宣布將授予諾華多款心血管產品,預計總金額超過40億美元。這家成立不到三年的公司,完成了中國Biotech在小核酸領域內的首筆海外授權交易。
在併購交易中,也能看到中國公司的影子,核心產品來自恆瑞的Aiolos,以10億美元首款、4億美元里程碑的價格委身GSK。
「MNC對中國藥企的重視度越來越高。2021年中國公司的licensing out事件中,只有約20%是和MNC達成的,22年這個比例約在40%。23年這個比例超過了50%,其中最大的十個交易中,九個是與MNC達成。」蔣曉陽認為,MNC正在成為中國藥企國際交易市場的主角。
資本寒冬之下,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經歷了深刻的結構調整,藥企主動或被動地追求原創的、差異化的、具有全球IP及競爭潛力的創新藥,這些產品也成為MNC買進優質資產的重要目標。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中國藥企BD遠赴JPM大會,白天在線下遍走現場,深夜回到線上和國內團隊溝通,為新一年的業務發掘更多可能性。
不過,對於第一次來到JPM會場的中國Biotech,經驗不足可能會影響參會成效。
「JPM最大的好處是把世界各地的公司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地匯聚在一起,看似人多機會多,但如果只是抱著隨機碰一碰的心態是很難有成效的。事先做好目標定位和溝通,提前定好約見,可以把效率最大化,一天緊湊的話可以約見五六家公司。」
梅斯醫學的創始人張發寶博士從JPM大會總結道:Biotech核心競爭力從技術本身轉到戰略眼光和找錢的能力。這種預定洽談方日程的功課顯然也是一部分。當中國創新藥從Fast Follow晚期品種轉向更早期的創新、差異化品種,從單純產品轉向產品和技術平台並重,意味著中國Biotech需要全面加入這場牌局,用手中的籌碼取得更多回報,以加深融入創新藥國際化。
看清MNC的「明牌」
「Biotech和MNC的展示和溝通中,最重要的是了解交易對手的需求,明確什麼樣的公司和你的資產匹配,再去相應地展現技術實力、數據的優越性。」蔣曉陽認為,清楚自身的交易資產的優勢、以及能吸引到什麼類型和什麼區域的合作方,是加入創新藥全球化進程的關鍵。
每年JPM大會,正是看懂各家MNC規劃的好時候,一些公司宣布的策略會比在財報或投資者日給出的信息還要清晰。今年,各家MNC對業務拓展方向介紹得更加詳細,一些MNC宣布的動作或計劃包括:
阿斯利康:要在腫瘤、罕見病、疫苗和免疫、呼吸和免疫、心血管和代謝5大關鍵領域成為前三名;持續開放BD策略,通過合資、授權、收購等方式不斷補充管線;至2030年,實現「行業領先的增長」
禮來:通過併購和合作大力加強外部創新,併購和合作不僅僅關注資產,也看重人員、經驗、策略等綜合價值;其風險投資基金Lilly Ventures可以對初創企業進行投資,尤其關注核酸療法領域的創新型初創企業,在潛在併購中禮來也會優先考慮這一高潛力方向的資產
諾華:全力發展三大創新技術平台,核藥領域利用收購來的RDC技術繼續擴大優勢,小核酸領域投資、合作布局RNAi、ASO等新興技術,CAR-T領域將優化現有產品並尋求新突破;在腫瘤、心血管、免疫系統、腎臟病繼續鞏固優勢;暫時不布局ADC領域
諾和諾德:在GLP-1領域繼續擴大業務,增加產能以滿足市場需求;開拓心血管和罕見病等新興治療領域;推進下一代創新藥物研發,如CagriSema的III期試驗;通過併購實現業務版圖擴張,尋找長期增長動力
默沙東:近期會密切關注和重點布局ADC領域;鞏固腫瘤、疫苗等擅長領域,強調在腫瘤學和 Keytruda 以外的領域擴張,尤其關注心血管代謝藥物和免疫學;尋找具有顛覆性和首創優勢的新藥,保持在全球製藥界的領軍地位
GSK:持續進行戰略性收購,在Aiolos Bio之後,將繼續尋找合適的標的;鞏固腫瘤、呼吸、疫苗等傳統強項;近年多筆交易來源於中國公司,會持續關注中國創新資源進行布局
輝瑞:在收購Seagen後,暫停大規模併購,通過靈活的BD進行創新探索;關停非核心資產,專注高增長領域,加大在減肥領域的布局;繼續密切關注ADC賽道,繼續重點發展腫瘤學領域
MNC在JPM大會上紛紛明牌:在新一輪的MNC排位混戰中,MNC們非常歡迎也非常需要Biotech為其注入創新管線;儘管各家MNC具體偏好有所不同,但領域主要集中在腫瘤、免疫和代謝領域;相比已進入商業化階段的產品,早中期資產交易更加方便靈活,當然前提是具有足夠的首創競爭力。
但還需要看清的是,MNC的併購與對外合作驅動力,仍然是當前市場的低估值。
對此,有投資人對動脈網表示:「併購的高峰會同時出現在這個行業的上升期和衰退期這兩個階段,上升期由於市場比較寬鬆,資本市場的融資成本很低,參與併購的主體比較多元化,大中小企業都會有併購整合動作。而衰退期的主要參與方是規模較大、資金實力雄厚的公司,通過併購儲備項目、實現規模效應。因此,以現在的併購行情來看,更符合衰退期併購的特點,也就是說,生物醫藥市場可能還是處於底部修復期。」
「生物醫藥市場恢復還需要時間,今年Biotech有了更多選擇,但能享受併購與BD狂歡的依然是少數。」
儘管仍未看到明確的拐點來臨,但隨著2024年將可能發生的降息,人們提高了對美國生物醫藥市場好轉的期待,JPM大會期間的熱烈氛圍也傳遞到了二級市場。JPM 2024第一天,XBI生物科技股指數收盤上漲5% ,整體會議期間的漲幅超過了2%,而過去十年的JPM大會期間,XBI指數平均上漲僅有0.76%。
JPM 2024的最後一天,舊金山天氣見晴,生物醫藥市場上空的陰霾,或也到了散去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