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深圳市銳駿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銳駿半導體)相關人士對網傳的「停工停產」通知作出回應,該人士表示公司部分生產一線員工停工,其他部門、業務都是正常運轉,同時公司轉移部分設備到海口生產基地。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公司和海口市(方面)成立合資子公司,(由)公司控股,從事封測業務。」
此前,一份關於銳駿半導體的一份《停工停產放假通知》在網上廣泛傳播。該通知顯示,由於公司訂單減少,實際生產經營面臨重大挑戰,公司決定自7月22日起停工停產三個月。
公司表示,若在停工期間經營情況未能改善,或有足夠訂單的情況下,將另行通知延長或提前結束停工期限。在停工停產期間,公司將按照相關規定支付員工工資並繳納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半導體行業經歷了一輪下行周期後,目前呈復甦跡象,但所處該賽道的企業正處於兩極分化的局面。一方面,許多中小企業在市場波動中舉步維艱,甚至面臨破產和倒閉;另一方面,頭部企業在市場回暖的背景下,表現出色,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未能捱過行業寒冬?
據公司官網顯示,銳駿半導體成立於2009年,公司主要從事功率半導體及高端數模混合集成電路研發、生產、銷售。公司致力於功率器件/模塊、LED顯示/LCD觸控驅動、MCU晶片三大產品布局方向,擁有數千種產品型號,廣泛應用在各類高效大功率電源、電機控制、光伏、新能源等領域。
2015年,銳駿半導體成功研製首款LED驅動晶片產品,廣泛應用於各類室內外大中小型顯示屏。2018年,銳駿半導體獲得國內PCB大廠興森科技(002436.SZ)的青睞,興森科技計劃以不低於6.15億元的價格收購其65.16%的股權,但最終因交易細節未達成一致而終止收購。彼時,銳駿半導體的估值不低於9億元。
2022年,銳駿半導體宣布完成C輪融資,由超越摩爾與中信證券直投部門領投,老股東同創偉業等跟投,前海母基金與其他國內知名機構參與,融資金額數億元。然而,不到三年的時間,公司因生產經營面臨重大挑戰。這一現象的背後與全球半導體產業周期性調整有關。
自2022年二季度開始,半導體行業進入下行周期,並持續至2023年。據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發布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半導體行業銷售總額為5268億美元,與2022年5741億美元的總額相比下降了8.2%。
這一周期性的下行,導致許多中小企業難以維持生存。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已經有1.09萬家晶片相關企業工商註銷、吊銷,這意味著平均每天近30家晶片企業消失。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負責人、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表示,2023年,中國有3243家晶片設計公司(許多公司部分得益於地方政府的激勵措施),其中一半以上的公司年收入不到1000萬元。如果這些公司沒有造血能力,恐怕很難熬過這個寒冬。
半導體行業逐步回暖,中小企業復甦仍遇挑戰
進入2024年,從調研機構的研報和頭部公司的業績表現來看,半導體行業的艱難時期似乎已經過去,整個行業呈現出復甦的跡象。
東莞證券在研報中表示,2024年伴隨著需求回暖及廠商持續推進庫存去化,半導體行業正式邁入上行周期,板塊Q1業績明顯反彈,存儲、功率半導體等部分產品價格出現明顯回升。華金證券研究所電子行業聯席首席分析師王海維也指出,根據歷史周期角度看,半導體行業周期底部在2023年已經確定,預計2024年整個半導體銷售會有兩位數的增長。
據SIA數據顯示,2024年5月全球半導體產業銷售額達到491億美元,環比增長4.1%,同比增長19.3%。SIA總裁兼執行長John Neuffer表示,「2024年每個月,全球半導體市場都實現了同比增長,5月份的銷售額同比增長率創下了2022年4月以來的最大增幅。」
從2024年上半年業績預告情況來看,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存儲、CIS等細分領域頭部企業在上半年業績實現同比增長。如兆易創新預計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54.18%左右;韋爾股份預計2024年半年度凈利同比增長754.11%到819.42%。
然而,許多中小企業半導體在市場競爭中等不到春天來了。繼2023年大量晶片公司消失後,今年仍有半導體企業破產。據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披露的信息顯示,7月5日,福建省龍岩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南方聯合置業公司對福建龍嘉晟半導體有限公司的破產清算申請。天眼查顯示,福建龍嘉晟半導體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其經營範圍包括半導體分立器件製造、光電子器件製造等。
6月7日,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法院裁定蘇州隆芯微電子有限公司破產清算。該公司成立於2016年,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數據轉換器,放大器和線性產品,射頻(RF)IC,電源管理產品等。銳駿半導體停工停產只是行業大浪淘沙中的一朵小浪花。(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 作者丨李若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