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二代」極氪赴美IPO,完成比時機更重要

2024-05-11     鈦媒體APP

原標題:「創二代」極氪赴美IPO,完成比時機更重要

本文圖片來源:極氪官方供圖

美東時間5月10日下午3點,紐約時代廣場的廣告牌上出現了一家中國電動車品牌——極氪。在仍感寒涼的陣陣冷風中,吉利控股集團總裁、極氪智能科技CEO安聰慧、吉利控股集團CEO李東輝與隨行人員趕來合影留念。

儘管對於美國人而言,他們或許並不熟悉這家中國面孔的電動車品牌。但這並不妨礙它剛剛在紐交所完成上市,並完成了繼滴滴之後,近3年來最大的中概股IPO。

當天,極氪以股票代碼「ZK」上市,因獲超額認購,極氪擴大了IPO規模,以每股21美元的價格累計發行210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每份ADS對應10份普通股),募資約4.41億美元,相當於極氪已發行股本約8.0%。

若承銷商行使其超額配售權,則發行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至2415萬股ADS,募資約5.07億美元。寧德時代、Mobileye作為極氪產業鏈的合作夥伴和投資者,均在此次IPO中認購。其中,Mobileye認購1000萬美元,寧德時代認購1908萬美元。

第一天獲得超5倍申購,第二天獲得超10倍申購,上市首日,極氪開盤以高出發行價的26美元/股開盤,最高至29.36美元/股。截至當日收盤,極氪股價為28.26美元,總市值68.98億美元。「美國資本市場仍然對中國電動車這一概念感興趣。」一位相關從業者如是告訴鈦媒體App。

「搶額度搶得很厲害,多少負責百億美元基金的人給我打電話,電話我都沒法回。分配完額度後出去禮貌我回了回微信,能明顯感到對方的失望。」吉利控股集團CEO李東輝對鈦媒體App透露。

蔚來、理想、小鵬之後,極氪成為第四家在美上市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公司。同時,極氪的IPO也是繼路特斯後,吉利今年收穫的第二個IPO。至此,被冠以「汽車狂人」之稱的吉利控股集團創始人李書福,也收穫了其商業版圖中的第九個IPO。

「完成」比「時機」更重要

不管是此前的極星還是路特斯,似乎不知從何時開始,現金儲備不足、頂著巨額虧損上市,已經逐漸成為吉利系IPO的一大共同點。但不同於全新品牌不上市可能就會倒閉的悲愴,吉利旗下子品牌的上市更多是出於戰略考量。

對於極氪而言,完成赴美上市本身,比選擇完美的上市時機更加重要。

而這次極氪汽車的上市,從股權結構上看,其大股東仍是李書福本人。據招股書顯示,IPO發行前,李書福在極氪汽車的實際持股比例為80.4%,CEO安聰慧持股比例為3%。發行後,二者分別稀釋到74.6%和2.8%。

不難發現,這種「一脈相承」的持股結構與市場上其他上市的新造車企業形成鮮明對比。例如,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在美股上市時,其創始人及管理層持股比例遠遠低於極氪,彼時CEO何小鵬持股僅為22.7%,而李想本人持股也只有約25.1%。

對於極氪來說,它既是「創二代」——代表著吉利在新時代的繼續創業,但它也是「富二代」——能夠得到整個吉利集團成熟的新能源技術、人才隊伍和資金支持,這是新勢力品牌們所艷羨的。

對此,極氪的高層們也從不諱言,但顯然他們面對的壓力也更大。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競爭加劇的今天,極氪的生存與發展依然面臨諸多挑戰。

雖然毛利潤從成立第一年就為正,但虧損仍是繞不開的話題。

根據招股書顯示,2021-2023年,極氪的總收入分別為人民幣65.28億元、318.99億元及516.73億元。但同時虧損也分別達到了45.14億元、76.55億元,和82.64億元,三年累計虧損已經超過200億元。招股書顯示,在研發費用上,極氪三年間累計投入約170億元。其中,2023年極氪研發費用就高達83.69億元。

太陽之下無新事,純電品牌難賺錢——蔚來、小鵬兩家頭部造車新勢力成立近十年也仍處於虧損狀態,2023年這兩家公司分別虧損了207.2億和103.8億。從絕對數值來看,背靠吉利的極氪,虧損狀況其實並不算嚴重。

但不容忽視的是,蔚來和小鵬兩家的現金流都較為充盈。截至2023年底,蔚來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等共計573億元,小鵬擁有457億元。根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極氪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和限制性現金約41億元。

對於此次極氪選擇的IPO節點,安聰慧表示:「很多人覺得現在IPO時間點選得不好,但對於極氪而言這是戰略選擇。」雖然目前的上市窗口也不算完美,但在當下,顯然「早勝過晚」。

在整體業績受制於外界的情況之下,從品牌、營銷乃至國際化而言,此次的IPO都可以為極氪帶來極大加持,更何況還打開了一條國際募資渠道。

「90分」才能活下去

「未來或許只有90分的產品才能活下去,而產品之間的差別也很小。」安聰慧在上市後的溝通環節表示:「中國市場固然很卷,但是極氪也有很好的平台和技術來面對這些挑戰。」

經過過去幾年的「打拚」,極氪已經逐漸湊齊了作為優質標的所需的實力拚圖。

首先,極氪掌握了堪稱其品牌基石的關鍵技術。歷時五年、超過200億元的巨額投資,吉利成功打造出了SEA浩瀚純電架構。而正是藉由這一架構的助力,不僅使極氪001成為市場熱門車型,更為極氪後續的市場表現打下了品牌基礎。除此之外,極氪還率先將8295晶片、800V架構等豪華配置帶入到20萬級市場。

其次,極氪品牌的多元化產品線策略亦是其取得市場優勢的關鍵因素之一。對應上述安聰慧所說的「第三賽道」,從產品矩陣的打造來說,極氪從高端切入,走差異化路線,不斷加快產品布局,成功推出了極氪001、極氪007、極氪009、極氪X、極氪001 FR等一系列旨在滿足不同細分市場需求的車型。

隨後,在當今智能化的主戰場之中,極氪也在開始逐漸補齊「短板」。過去,極氪使用的是Mobileye技術,但由於Mobileye的系統封閉、晶片算力偏小,更新疊代慢等局限性,難以滿足使用需求,這也促使極氪在智能化研發上逐步開始轉向自研。直到去年,極氪發布了NZP高速自主領航輔助系統和OS 5.0,終於也算有在智能化上扳回一城的底氣了。

最後,在補能體系的構建上,極氪同樣也加快了布局速度。截至今年5月,極氪旗下能源自建充電站已突破1000座,在中國純電品牌自建充電站中保有量達到前三名,車企自建800V超快充樁保有量第一。

而極氪在銷量端的提升,似乎也在印證上述「實力拚圖」的作用。

根據IPO當日,吉利官方放出的最新銷量數據來看,極氪品牌4月銷量為1.61萬輛,同比增長99%,環比增長24%;而今年1-4月銷量,極氪同比增長1.11倍,達到4.91萬輛。這其中,浩瀚-M架構全球首發、極氪MIX全球首秀、極氪009光輝上市等一系列動作,無疑也為極氪銷量的增長帶來助力。

面向未來,極氪計劃將發售美國存托股票所得款項主要用於三個方面:其中,約45%用於開發更先進的電動乘用車技術,並擴大產品組合;約45%用於銷售和營銷以及擴展企業的服務和充電網絡;約10%用於一般公司用途,以支持極氪集團的業務運營及發展。

「今年,不容我們有任何犯錯的機會,如果犯錯的話,一定會全盤皆輸。」這是安聰慧此前在一個內部會議時提出的觀點,而這種預測,不僅代表其對極氪品牌未來的定位有著更嚴苛而明確的要求,更是對於未來緊張且不確定市場競爭環境的直觀反應。

從此前透露的規劃來看,2024年、2025年極氪將累計新增4款車,2025年實現8款車支撐全年65萬輛的銷量目標。而根據此次極氪對銷量的最新調整,2024年的銷量目標從原定的27萬輛下調至23萬輛,而2025年65萬輛的銷量計劃,也可能會做出相應調整。

而從過往數據來看,極氪2022年全年銷量為7.19萬輛,而2023年這一數字增長到了11.9萬輛。雖說今年的目標下調到23萬輛,但相對去年也仍需實現品牌銷量翻番,而這種表現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之下無疑是困難重重的。

關於何時才能盈利,在上市發布會後的溝通環節,安聰慧再次強調了極氪第一年就實現了正毛利率。小鵬汽車2023年的數據為-1.6%,蔚來為11.9%,特斯拉為18.2%,理想汽車為21.5%,極氪為15%,較2021年的1.8%和2022年的4.7%均大幅增長。同時,他表示:「特斯拉要100萬台才開始賺錢,我相信未來極氪會以更小規模達成盈利。」

能夠以更小規模達成盈利,這是依託整個吉利體系帶來的優勢。

依託集團旗下多家兄弟品牌帶來的優勢,以及垂直一體化整合能力,極氪的智慧財產權可以復用、製造可以復用,進而降低成本。安聰慧認為,對於現階段的新能源車企,如果不做垂直一體化整合,想要實現正向盈利難度非常大,以後新能源車企之間競爭的就是產業鏈垂直整合的能力。

對於純電車型來說,三電技術無疑是重中之重。現階段,電池方面極氪有寧德時代、有衢州極電的金磚電池,有800V技術;電驅方面,極氪有威睿、無錫星驅。而如果把這些擴展到整個吉利集團,其多品牌的優勢與競爭力就體現出來了。

安聰慧表示:「4個品牌、6款車型,共用1套生產線。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另外依託浩瀚架構,聯合採購之下,各項成本也更有優勢。除此之外,極氪還將藉由浩瀚架構獲得技術輸出的回報,三電業務的收入、技術的授權收入都會有。」

極氪的新故事

「快」一度是極氪的執念。

從2021年4月15日品牌發布,到成功赴美IPO,極氪僅用時37個月。作為對比,蔚來赴美上市用了4年、理想用了5年、小鵬用了6年,而「本土選手」特斯拉也用了7年之久。這個成績,毫無疑問刷新了新能源汽車品牌從發布到IPO的最快紀錄。

曾幾何時,從交付數據卷到OTA更新,彼時的極氪似乎更執著於去詮釋何為「極氪速度」。但除卻「最快IPO」這個頭銜之外,這次的極氪似乎更願意給大家講些「新故事」,比如全球化。

隨著極氪汽車的赴美上市,吉利控股集團的創始人李書福,迎來了他的第九個IPO。此前,吉利集團旗下已有吉利汽車、沃爾沃汽車、錢江摩托、極星、億咖通、漢馬科技、力帆科技、路特斯等八家企業先後上市,足見李書福在全球汽車產業的深遠影響。

特別是智能化方面。這場關於智能化技術深度和廣度的戰爭,不僅是對吉利和極氪的考驗,更是一個全新的開始。為了應對這個挑戰,不僅依託吉利體系的布局,極氪也已從華為等科技企業引進了各種技術人才,希望加快智能化產品的研發和應用。

但隨著競爭的加劇和市場需求的變化,新能源汽車領域的AI大模型、智能駕駛技術、整車智能化等方面極度依賴資金投入。在李書福的策略中,讓極星、路特斯、極氪、曹操出行等業務獨立上市,吸引外部資金,減輕集團的財務壓力並使資源更加聚焦是一個明智之舉。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此前吉利官方發布的公告,自2024年5月10日起,安聰慧辭任集團執行董事、董事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以專注其擔任極氪的行政總裁。同時,執行董事淦家閱已接替安聰慧擔任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

針對此番人事調動,安聰慧表示,這是出於上市的合規要求,旨在避免吉利與極氪的核心管理層重疊。但安聰慧也補充道,其在吉利控股仍是總裁,但未來,他的工作重心是極氪的業務上。

毫無疑問,極氪最終獲得了整個吉利體系最大的支持。新能源時代,極氪對於吉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3年11.9萬輛的銷量,也讓吉利新能源車的銷量占比達到了28.7%。

對於定位中高端的極氪而言,這一成績已屬難得。但如果放眼國內新能源車市場,在銷量近950萬輛的大背景下,吉利僅占5.1%的市場份額,這也意味著極氪及吉利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特別是在當前的市場上,爆款頻出,競爭也越發激烈,極氪的產品體系也要經受一次又一次的挑戰與衝擊。

如何快速突破銷量目標?而全球化就是那個解題思路,這也是此次極氪赴美上市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美國市場對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而極氪作為吉利體系下的高端新能源定位,通過赴美上市可以有助於提升吉利體系的品牌形象和國際影響力。同時,極氪的上市也將為吉利控股集團提供更多的國際化機遇,助力其在全球範圍內建立更加完善的商業布局。

據安聰慧透露,極氪已與Waymo展開合作,以2B的形式進入美國,產品則是針對美國市場定製產品,預計今年將開始交付。對於極氪而言,這也是自動駕駛技術的一種中長期的技術探索。

此外,極氪也正在開拓全球各個市場,截至今年4月底,極氪已在全球建成近380家門店。而2024年,極氪不僅將進入歐洲8國市場,還將進入東南亞、中東、南美、澳洲等50個國家地區市場。

「極氪IPO是吉利控股整體戰略規劃的一個縮影,也是整個吉利集團電動化、高端化、全球化戰略的重要一環。」在晚宴致辭環節,吉利控股集團CEO李東輝如是說。

站在上市的新起點上,不只是一個高光點,更是吉利及其新能源汽車戰略面臨新挑戰和機遇的起點。安聰慧曾說道:「吉利控股集團的發展目標是成為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大眾集團。」在這個過程中,極氪必須要成為那個「先鋒軍」。

顯然,他也深知前路漫漫。

「今天你開心嗎?興奮嗎?」在上市當晚的慶功宴上,極氪智能科技CEO安聰慧曾這樣問身邊的徐雲。後者是極氪001車型主理人,也是當天上台敲鐘的極氪高管中唯一的女性。

在得到徐雲的肯定答案後,安聰慧卻說道:「我感覺一般,要開始新的一段挑戰了。」

(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常笑,編輯|張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6406f20114bfb326dd714c48fe3b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