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唯一滿級滑雪女教練」意外身亡,嚇壞了多少想入坑的人

2023-11-16     VISTA看天下

原標題:「國內唯一滿級滑雪女教練」意外身亡,嚇壞了多少想入坑的人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中國新聞周刊(ID:chinanewsweekly)

原標題 | 頂級滑雪教練為何殞命雪場

記者 | 葉珠峰

編輯 | 胡克非

11月10日,「國內唯一滿級女教練滑雪場身亡」的消息登上熱搜。多家媒體報道稱,事故發生在11月7日下午,國內知名滑雪教練周某萍在新疆自治區可可托海雪場滑行時發生意外,當晚因搶救無效不幸遇難。

據了解,事故發生後,可可托海雪場也緊急在全線加裝了防護網。截至發稿,當地警方仍在調查事故原因,富蘊縣政府工作人員表示,關於此事故過程和細節的官方公告,後續將在富蘊縣人民政府網站公開發布。

令人困惑的是,一位擁有極強滑行能力,擁有豐富滑雪經驗的專業滑雪教練會在滑雪場丟了性命,雪場的管理和醫療安全保障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周某萍生前滑雪 圖/周某萍Zoye視頻截圖

01

都是跟拍惹的禍?

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到,11月8日上午,周某萍不幸遇難的消息就已經在滑雪圈內傳開。

曾經承擔、執行過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賽場救援保障任務的北醫三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懷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獲悉周某萍去世的消息後非常震驚,也非常難過。

懷偉曾因為執行冬奧會醫療保障任務,在比賽前期接受過周某萍指導的專業滑雪培訓。「我們有很多同批的滑雪醫生都曾受過她的培訓,都覺得太遺憾了,因為周教練是非常優秀的一個人。她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滿級通過紐西蘭滑雪體系認證的女教練,是國內唯一一個達成這項成就的女性,她的滑行能力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懷偉回憶:「我們這批冬奧醫生是從2018年開始集結,每年冬天有4周時間是在崇禮進行培訓。培訓內容一是滑雪賽事的醫療急救技能培訓,另一方面就是滑行技能培訓。因為對於滑雪醫生而言,在雪地救援要適應不同雪況、不同坡度、不同地形,第一時間抵達受傷者身邊,滑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北京冬奧組委對於我們的培訓要求也非常高,給我們安排了一批高水平的教練,周教練就是其中之一。」

在懷偉的印象中,周某萍的教學經驗非常豐富,外語能力非常突出,可以直接做外籍滑雪教練的翻譯官。「她的性格溫文爾雅,說話聲音很輕,但對待教學又特別認真,比如腳踝立刃的角度、重心轉換的時機、發力部位的調整等滑行技巧,並且她還會給我們每一個人的滑行做視頻錄像,並在訓練結束後復盤,逐一為每一個學員耐心糾正錯誤動作。」懷偉說。

周某萍的具體死因,目前當地有關部門及其家屬尚未進行官方公布。據網傳信息顯示:「11月7日14時10分,周某某在可可托海國際滑雪場青格里道與雪友滑行並跟拍,滑至青格里道與天河石道交叉路口處,因避讓拍攝雪友,失控滑至道外受傷。19時25分,經富蘊縣人民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事故發生後,新疆阿爾泰旅遊發展集團相關人員對媒體發聲,稱:「事發時,男性滑雪者在後面滑雪,女性滑雪者在其前面拍攝,之後女性滑雪者為避讓男性滑雪者衝出雪道。」

這番言論佐證了一點,即周某萍事故發生前確實有過跟拍行為。

北京某滑雪場的滑雪教練南超也兼職提供跟拍服務。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自己曾上過周某萍的課程,也是在11月8日一早收到了周某萍去世的消息,還為此難過了很久。

對於網絡上眾說紛紜的跟拍,南超介紹了當下的主流業務形態:「目前,滑雪跟拍主流方式是手持微型全景拍攝設備,小巧、方便。具體來說,跟拍者可將微型設備安裝在『拍杆』上,手持『拍杆』跟隨目標對象滑行並對其進行攝錄,也可以自拍。跟拍者幾乎與目標對象同速滑雪,可在其後方,也可在其兩側,甚至繞到前方交錯滑行。」

「還有人會將運動攝像機綁在頭部或胸口上跟拍目標對象,或者請人遠程遙控無人機跟拍,這兩種方式也有一定人群使用,其中前者不用手持設備,但無法看到實時畫面且畫面伴有抖動,後者可拍到較為壯觀的全景,拍攝者不一定跟隨滑行,相對安全。」

在南超看來,最高水平但也相對危險的方法是手持雲台穩定器配單眼相機跟拍。「由於是單眼相機,其優點在於清晰度和出片質量非常高,適合一些對於影像質量有很高要求的滑雪者。但這個方式由於雲台穩定器和單眼相機比較沉,而且跟拍者需要面對滑雪者,倒向滑行,對於滑雪技術要求極高,要兼顧到平衡方向和拍攝質量。」

「我這裡的大部分滑雪者購買跟拍服務,普遍沒有太多要求,只要有完整流暢的視頻能發朋友圈,都會非常開心,但也有部分人是出於『想炫耀』,想提升短視頻的『酷炫感』,為此追求一些較高難度的跟拍。」南超透露,自己就曾被一些購買服務的滑雪愛好者要求,在滑行過程中,將「拍杆」伸到其滑雪板附近,刻意抓拍其滑雪板「呲起一片雪」的效果。

「這種跟拍雖說不是不可以操作,但也有一定難度。跟拍者一邊滑行,一邊兼顧兩人的位置,還要找準時機專門伸出『拍杆』置於合適位置,因此拍攝者無法時刻保持目視前方,容易分心。另外,由於二人距離很近,跟拍者和被拍者容易相撞,摔跤,拍攝設備也容易遭到損壞。」南超表示:「最重要的是,無論滑雪者還是跟拍者,還要注意及時避讓其他滑雪者,這也有一定難度。」

南超強調,依據現有的信息披露,無法肯定周某萍出事的原因一定與跟拍行為有關,需以當地給出的結論為準。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滑雪場發生重大事故,普遍與速度過快不無關係。「在室外雪場,資深高手滑行速度普遍很快,時速能達到80-90公里,這已相當於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駛速度。一旦速度過快,無論有沒有跟拍行為,發生意外失控的機率都可能變大。」

滑雪跟拍手持穩定器和單眼相機倒向滑行 圖/視頻截圖

02

直升機沒有參與救援?

公開資料顯示,可可托海國際滑雪度假區位於富蘊縣可可托海國家5A級景區內,海拔最高3100米,最大垂直落差1350米。該滑雪場擁有全國最長雪道「寶石大道」,可滑行9公里,還有全國坡度最陡的「黑鑽道」,高差為227米,平均坡度71.28%,以及全國能夠滿足高山滑降國際比賽的「鑽石道」,最大落差達900米,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認證為國內雪道海拔落差最大的滑雪場。

「說到可可托海雪場的救援,其實就我的經歷來看還是很靠譜的。」前不久赴可可托海滑雪場滑雪的王瑞對中國新聞周刊分享了兩次叫救援的體驗。

「首先,可可托海的雪道外有很多地方都寫著救援隊的電話。當時,和我一起來玩的朋友雪鏡起霧了,因為太冷,鏡片結冰眼睛看不到,所以我們就打電話叫了救援,就在我們連雪板還沒脫下去的時候,救援就到了。第二次,我摔到了肋骨,感覺非常疼後也叫了救援,當時我形容不出來我的具體地點,救援隊跟我打視頻電話看了一眼,2分鐘就趕到了並帶我去醫務室。記得來接我的是一位哈薩克族大哥,看我疼得走不動,他刻意把雪地摩托的速度放得很慢,還小心翼翼地避開那些顛簸的地方。」

可可托海滑雪場巡邏救援隊演練救援 圖/可可托海滑雪場公眾號

網絡上流傳出的周某萍接受現場救援的視頻顯示,可可托海滑雪場有一個約10人左右的團隊來處置周某萍的救援、轉運。此後救援隊將周某萍抬上雪地專用擔架,由一位救援隊員雙板滑行拖下雪道,過程中有雪地摩托車駕駛員負責疏散和開路。

在王瑞看來,可可托海滑雪場救援的響應速度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響應速度快,並不意味著能達到較高的專業救援水準。「周某萍所遭遇的意外,事發突然且過於嚴重,我認為超出了雪場救援隊的處置能力。」

周某萍遇難後,有網友質疑,可可托海滑雪場距離富蘊縣人民醫院距離較遠,為何不緊急啟用直升機進行救援。

公開信息顯示,可可托海滑雪場確實有直升機。中國新聞周刊從多方了解到,其主要用於遊客觀光,但難以承擔突發重大危急的醫療救治和轉運職能。

可可托海滑雪場直升機服務價目表 圖/泰旅集團官方微博

懷偉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滑雪者在雪場遭遇極端意外,最理想、最迅捷、最高標準的救援方式,可以參照大型冰雪體育賽事的保障要求,但當下雪場的日常經營和醫療保障是很難對標這種救援標準的。」

懷偉介紹,根據國際滑雪聯合會的要求,滑雪賽事中發生運動員受傷倒地,滑雪醫生需帶齊所有的急救裝備和藥品,背負重達15公斤的救援包,依靠接近專業水準的嫻熟滑雪技能,在4分鐘內到達運動員身邊,並在嚴寒環境下對傷情進行初步評估和迅速處理,例如骨折的固定、出血部位的包紮、鎮痛治療等,在確保傷情穩定的前提下迅速將傷員轉移出賽道。此後究竟是快速轉運到運動員醫療站,還是呼叫直升機參與救援轉運,需要儘快、準確判定。

「如果是直升機救援,根據要求,在高山滑雪、跳台滑雪等項目中,直升機需在運動員發生受傷後5分鐘內到達患者上空,15分鐘內將患者送達最近定點醫院。裝備齊全的醫療型直升機,與救援型直升機還有一定區別,會配備氧氣瓶、真空擔架、吸痰器、呼吸機、除顫監護儀等急救設備。」

北京市滑雪協會醫療委員會主任,同樣擁有冬奧會醫療保障經驗的中日友好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任鴻翔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啟用直升機救援,成本是非常高的。當前,中國的經濟水平雖有大幅提升,但和歐美滑雪旅遊大國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還沒法實現公益性質的免費直升機救援。這需要全社會,有關部門及機構,針對特殊高風險運動領域,建立健全商業保險的相關機制。」

任鴻翔指出:「從近年來北京周邊的滑雪場以及體育賽事保障實踐經驗看,因為北京、張家口的高速公路網較為發達、便利,假設崇禮的滑雪場出現意外事故,救護車無論是就近轉運當地醫院,還是送回北京市區,理論上能夠及時有效處置絕大部分的緊急救治。」

「但外省市的一些滑雪場,普遍地處偏遠,或因特殊地形地貌,或因高速公路易遭極端天氣封路等原因,造成轉運耗時較長。因此,未來直升機救援的應用方面,此類滑雪場所在的省市有關部門,的確需要進行一些相關的考慮。」

懷偉補充表示,當前的客觀條件下,相關雪場無論是人員還是急救裝備均需考慮進行一些「升級」、「補強」。「一方面是雪場救援人員的醫療培訓需要增強,同時醫務室的急救物資也需要進一步豐富,這對於傷者病情的準確評估和初步處置都是非常重要的。」

懷偉舉例稱:「假如某滑雪者受傷,初步判斷其頸椎損傷或肋骨骨折,就需要在轉運前做局部固定,但雪場醫務室未必會配備頸托、胸骨帶等設備,救援人員的操作也未必專業熟練,在這種情形下,傷者在轉運途中很容易出現二次損傷。」

「另外轉運方面,在沒有航空轉運的前提下,有關方面除了要儘可能推動安全、快速的地面轉運外,還可考慮建立嚴重傷患的遠程會診機制,在突發重大事故下,通過5G等現代技術,對接一些大城市醫院專家進行遠程線上視頻會診,由相關有經驗的專家遠程指導,避免一些危重傷、隱匿傷造成嚴重的不良後果。」

任鴻翔還呼籲,有關方面應考慮儘快建立起一整套雪上醫療救援的國家標準,並依託這個標準,廣泛開展全國範圍內的相關醫療救援人員的培訓以及設立考核認證的工作,促進醫療救援人才儲備量的不斷增加,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和核心。

03

滑野雪,更危險

同樣是在前不久造訪可可托海的滑雪愛好者徐傑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可可托海滑雪場附近存在著比本次事故更危險的地方。」

「來可可托海的滑雪愛好者,幾乎沒有人不去『滑野雪』的。」王瑞也表示贊同。

所謂「滑野雪」,就是在滑雪場經營管轄範圍之外的山地、樹林、亂石林等地滑雪。徐傑介紹稱:「可可托海雪場是國內最大的兩三個雪場之一,因其所處的地勢緣故,讓它在兩方面比較有名。第一,它的滑雪周期可以說是全國最長的,一般是從10月到來年5月,雪期有大約6個月的跨度,而東北的雪場一般是4個月;第二個比較出名的地方,是雪場內外的正規雪道和野雪道,又多又長。」

徐傑進一步解釋:「可可托海地理位置非常偏,接近到達蒙古、哈薩克的邊境線,距離烏魯木齊有6小時車程,距離阿勒泰市區有2小時車程,距離富蘊縣城大約1小時車程,交通不是很方便。而且可可托海除了滑雪,幾乎也沒有什麼休閒娛樂、餐飲服務。所以,段位低的『小白』普遍不會在初學階段就來體驗可可托海,幾乎都是成長到有一定經驗技術的人才來玩。」

「雪場肯定是明令禁止滑野雪的,安全提示做得比較到位,包括道路兩邊、服務大廳、山頂木屋、纜車廣播等都會不斷提示『野雪危險』。」徐傑說,「但是來玩的滑雪者彼此都心照不宣,大家的普遍心態是:來這裡要花那麼多時間,不滑個『野雪』就虧了。可可托海滑雪場除了正規雪道外,野雪道也是國內大多的雪場沒有的,所以很多想體驗刺激的滑雪愛好者,基本上滑野雪就只來可可托海體驗。」

滑雪愛好者自拍在可可托海滑野雪 圖/視頻截圖

徐傑回憶,自己當時去滑野雪並沒有很擔心很害怕。「我心想這麼多人都體驗過了,網上的攻略這麼充分,自己也沒有理由不成功。」

「但是現在回想,我卻心有餘悸。」徐傑說,「野雪道終究沒有經過雪場的規範開發,『水非常深』。首先,滑野雪道耗時會非常久,過程中人可能會體力耗盡,而且野雪道的地形混亂,比如說有些亂石堆、大坑、沒有壓過的雪,人一旦陷進去就可能完全站不起來,而且野雪道還經常有狼出沒。」

公開報道顯示,可可托海滑雪場屢有發生滑雪者去滑野雪導致失聯的情況,需要動用大量人力去救援。「就我這次滑野雪的體驗而言,可能為數不多做得正確的事是與朋友一起買了對講機,互相有個照應,因為在滑野雪的過程中,可能手機是沒有信號的。」徐傑表示,「但來之前我沒買保險,滑野雪時過程中還看到過狼的腳印,自己嚇得半死,今後我估計正常滑雪之外,不會再去滑野雪了。」

在任鴻翔看來,不少滑雪愛好者不聽勸阻去滑野雪,一旦出現意外,只會給救援工作造成更大的困難。「畢竟,地理位置落差比較大的雪域,醫療救援人員想上到這些野雪道上都很困難,更不要提有效施救。另外有一些樹林,即便就是能啟用直升機,也很難停靠。」

在滑雪愛好者圈子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雪道的盡頭是骨科。但在專業人士看來,作為一項參與度和觀賞性俱佳的體育運動,盡頭絕不應該是骨科,這還需要參與者和服務者不斷提高安全意識和保障措施,敬畏這項運動,尊重生命。

(應受訪者要求,南超、王瑞、徐傑為化名)

·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

雪道的盡頭不該是骨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5ca98fc39c00f391993c399ebf38e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