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升學宴捲成「面子大賽」,「隨禮花掉一年的生活費」

2024-09-16     VISTA看天下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聽筒Tech工作室

原標題 | 村裡的升學宴,吃掉我一年的生活費

作者|小聽 楚客編輯 |饒言

「不管考啥樣,都得辦升學宴。」

每到暑假,舉辦升學宴便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今年更是如此。

「一個暑假,不是在參加升學宴,便是在去參加升學宴的路上。」有網友在社交平台這樣吐槽,他表示,今年暑假,他已經參加了十餘場同學的升學宴。

「升學宴」也叫「謝師宴」,在過去,孩子升學了,家長總要感謝一下老師,謝師宴也就應運而生。每年7月底至9月初,都有為數不少的升學宴擺進酒店。

不過,近年來,本該熱鬧的升學宴,卻成為很多人的負擔。

「現在的升學宴太卷了,有些升學宴,比結婚宴還隆重,整個呆住了。」在社交平台,不少網友表示,自己參加的升學宴,「禮隨得越來越多,儀式越來越隆重,吃完還不知道孩子考了什麼學校。」

誠如網友所言,近年來,一些地方的升學宴正在變味。

有些升學宴,也已經成為純粹收取份子錢的契機。據悉,為了能「討回」自己曾經交出去的份子錢,哪怕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沒考上好學校,有些家長也會堅持辦升學宴。

對此,不少網友笑言,現在的升學宴五花八門,「以前考個211都不好意思辦升學宴,現在考個駕校也辦升學宴」、「英雄不問出處,吃席不問分數」。

除此之外,升學宴現場布置得五花八門的宴席,也讓升學慶祝變了味。不少網友在社交平台討論,有些升學宴,比結婚現場還奢靡,「嘆為觀止」。

各地餐飲商家也因此推出各式各樣的升學宴套餐:平步青雲宴、鵬程萬里宴、魚躍龍門宴、金榜題名宴……價格從少則數百元,多則近萬元一桌。

這些「要面子、講排場」的升學宴背後,也滋生各種不良現象,甚至暗藏著種種「玄機」,有網友直言,「那些僅僅出於物質利益考慮、只想維護面子的升學宴,毫無意義,更沒必要舉辦。」

另一方面,這些升學宴,也讓親戚朋友「苦不堪言」,有人表示,「一個月的生活費,還不夠一個暑假的升學宴。」

《聽筒Tech(ID:Tingtongtech)》與幾位朋友聊了聊,他們當中,有鄉村的農民,一個暑假隨升學宴的禮,隨掉了一年的生活費;有人一個月吃了數場席,賺的還不夠份子錢;有人不在老家,卻隨了好幾份禮。

實際上,不少學生也坦言,他們本人並不想辦升學宴,但父母卻有強烈的意願,一方面是慶祝自己終於結束了「寒窗苦讀」;另一方面,確實也有一些家長是「將過去送的禮收回來」。不少學生表示,「自己也很無奈」。

對此,有網友指出,「升學宴」本身只是表達祝福、寄託美好希望的一種方式。如果想增加生活里的儀式感,可以採用其他更人性化的方式。比如,只邀請最親近的親友,舉辦小規模的聚會,而不是大操大辦,講究排場。

「別讓升學宴變了味。」不少網友直言。

01

一個月吃5場席,這個月沒賺夠份子錢

陳女士 河南信陽 個體戶 53歲

進入8月份以來,家住河南南部某鄉鎮的陳女士就在發愁。

「不是這家升學宴,就是那家。前前後後已經吃了5家席面,每家隨禮最少500元起。

陳女士是個體經營戶,打理著一家煙酒店,雖然賺不到大錢,但生活費和基本開銷不會發愁。用陳女士自己的話說,「小有結餘,比種幾畝田經濟條件好點。」

但接連不斷的升學宴,還是吃窮了陳女士。

隨著高考成績的發布、學生錄取通知書的陸續送達,陳女士所在的這鄉鎮升學宴逐漸熱了起來。

其實,升學宴一直在當地盛行。陳女士自己的孩子也在早些年前考入大學,陳女士也辦過升學宴,但她還是覺得虧了。

「我的孩子是2008年考入的大學,那時候人們的份子錢大概是200元。現在最低500元起,200元根本拿不出手。」

陳女士有兩個孩子,但只有一個孩子辦了升學宴。對比其他家庭有幾個孩子、每個考上大學都辦升學宴的來說,她表示,「感覺自己更虧了。早知道,應該兩個孩子都辦。」

讓陳女士不能理解的是,現在的家庭無論是考上什麼學都辦酒席。她去赴宴的升學宴,有考上211、985大學的;還有考上一般本科的,甚至還有考上專科的。

按照陳女士的說法,考上好的學校慶祝一番著實必要。但考上專科的也大辦宴席,早些年,在這個鄉鎮也是不存在的。

「許是為了再收份禮。畢竟一次宴席,收到的禮金還是十分豐厚的。」陳女士這樣解釋。

實際上,每年的七八月份是煙酒生意的淡季。「不年不節的,很少有人來置辦這些相對來說價格比較昂貴的商品。」陳女士感慨,「自己這個月賺得錢還不夠隨禮升學宴的。」

陳女士身邊的朋友也有同樣的煩惱,「不知何時這種風氣在鎮上全面興起,現在感覺就是在疲於應對。」

02

一個暑假花掉一年的生活費

張先生 湖南長沙 農民 70歲

「我們本來就沒有什麼收入,今年這個月隨升學宴的禮,都花了好幾千。」對於升學宴,家在湖南某農村的張先生頗為苦惱,「我們老兩口平時在家,生活費一年也就幾千。」

張先生和老伴兒一直生活在農村,年紀大了以後,主要在家裡種田作地,除了孩子們給的生活費,基本沒有其他生活來源。

對於張先生而言,平時生活自給自足,倒也沒有太多憂慮,「我們基本不用買菜,有些東西孩子也會買回來,自己的花費就很少,一年下來,除送禮之外,也就花幾千。」

不過,今年暑假,張先生感覺有點招架不住。

「這個月村裡辦升學宴都辦了5場,還有兩場等著。」張先生感嘆,「以前也有,但很少,一般是考得比較好,才會辦升學宴,今年是隨便考個學校,也辦。」

張先生大致算了一下,一場升學宴,最少的200元,稍微沾親帶故的,會隨到500-800元,5場下來,他已經花掉了2200元,「後面還有兩場等著,還要花500塊。」

實際上,張先生理解那些辦升學宴的家庭,「孩子考上好學校,是光宗耀祖的事,值得辦。」

但張先生卻不能理解,有些考得一般的,也會操辦升學宴,「有些小孩,考400多分,也辦升學宴。」

「還有人,在城裡辦了一次,回鄉下再辦一次。」張先生苦笑,「鄉里鄉親的,不去好,去了多少有點想不明白。」

03

人不在老家,升學宴的禮隨了好幾份

林先生 湖北武漢 網約車司機 40歲

「我今年是人在外面『當牛馬』,老家升學宴的禮隨了一份又一份。」一問到升學宴,林先生滿是感嘆。

老家在安徽的林先生,現在在湖北武漢開網約車,平時收入並不高,還在負擔一家人的開支,每年暑假,林先生總會隨掉幾份升學宴的禮,但今年卻更讓他感到無奈。

以前只是隨隨身邊的人的禮,今年老家幾場升學宴,我人不在老家,邀請的電話卻打過來了。」林先生很是無奈。

邀請林先生參加升學宴的,多數是家裡的親戚,但有些已經多年不聯繫,卻突然接到了升學宴的邀請。

「有位親戚,很多年都沒有聯繫了,前幾天突然接到電話,說孫子考上了大學,邀請我參加升學宴。」

林先生一問家裡的母親,才知道這位親戚幾乎邀請了所有能邀請到的人,「說了幾代才出了一位大學生,要好好操辦。」

按照母親的說法,這種禮是肯定要隨的,而且因為林先生多年在外,還需要比鄉親多隨一點,林先生最終隨了500元,「隨得不明不白。」

不僅僅這一份,林先生還收到了幾份「老同學」的邀請。

「我們有幾個初中、高中同學群,這些同學平時從來沒聯繫過,孩子考上了大學,大家就在群里祝福,後來就說一起湊份子。」

這個份子一湊,便湊出了好幾份,「我們這個年紀,大部分同學的孩子都在這幾年陸續高考,我大致算了一下,如果今年參加高考的孩子都要湊份子,我要送出去五六份。」

這個暑假結束,林先生一算,自己人在外面上班,老家的禮已經送了近3000元。

「都是面子惹的禍。」林先生苦笑道,這3000塊錢,相當於自己一家一個月的生活費。

04

平時很少聯繫,升學宴卻被邀請

馬女士 上海 白領 35歲

「升學宴這個禮,多少隨得有點莫名其妙。」對於升學宴,馬女士是抗拒的。

在此之前,馬女士並沒有受到過這種困擾,「我單身,平時也沒有太多應酬,頂多就是朋友結婚隨個禮,升學宴這個,我以前從來沒有參加過。」

但今年,馬女士卻收到了兩份邀請。

一份來自公司的同事,說是同事,實際上馬女士很少與其打交道,「我們不在一個部門,平時基本沒有交流過,想都沒想到過會邀請到自己。」

同事將邀請函送給自己的時候,馬女士多少有點驚訝。事後,她向同事打聽,才知道這位同事幾乎邀請了公司大部分的同事,說是孩子考上了非常不錯的大學,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喜悅。

雖然平時很少交流,但在一個辦公室,低頭不見抬頭見,和其他同事一樣,馬女士也不好意思拒絕,便參加了該同事的升學宴,隨了500元的份子。

馬女士收到的另一份升學宴的邀請同樣有點莫名。

「我一位遠房親戚,和我生活在一個城市,在老家辦了一場升學宴,我家人也去了。前幾天,我又收到了他家的邀請。」馬女士無奈地表示,「他們家說,在城裡還辦一場,大家熱鬧一下,看我也在上海,就想邀請一起吃個飯。」

雖然馬女士內心很是拒絕,但因為母親說,既然邀請了,還是要去的,無奈之下,馬女士只好又隨了500元的份子,但自己卻以加班為由,沒有參與那場升學宴。

「我在上海多年,平時很少與這家親戚聯繫,突然被邀請了,多少有點無奈。」馬女士表示,辦升學宴無可厚非,但感覺今年的升學宴,多少有點過了。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2024 Vista看天下

V

又 倒 一 個 用 「出 片」 當 噱 頭 的 網 紅 書 店

靠 薅 5 毛 「超 時 費」,豐 巢 賺 了 8 億

為搶生意,兩 大 頂 流反 目 成 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b87b423ec2d4ab2ba3e4279c6806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