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2023-04-05     觀歌觀舞

原標題: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寄憂思,是一個慎終追遠、敦親睦族的日子。印象里每到清明節去掃墓的時候,或天氣猶寒,或陰雨綿綿,殘月抱天,春潮未暖。

總忍不住讓人回憶至親,徒生哀思。

猶如自己就是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中的行人一般。

而心中悲切嚴肅的同時,清明又是一個陰陽交融的節氣。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在逝者與生者的對話中,人生的意義隨之展開。

01

清明祭掃各紛然,縷縷相思念親恩

四月的風吹走了三月的微涼,暖暖的迎面而來。柔柔地拂過了每個人的臉,吻綠了河邊的清明柳。清明柳,柳青青,柳絮飛揚。清明,清清明明銘記,明明白白鐫刻,使人耳目一清,也看清世間萬物的美麗。清明,神智日日清明,提點我們記住逝去的,已故的親人,或是那些鐫刻著的記憶。

一年又一年清明,一座又一座黃土堆里,長眠著一張張子孫們完全陌生的面孔,但卻十分敬畏的祖先。安息著與我們今生今世血濃水的祖輩、父輩和遠去的親人。

總該有一個季節屬於甦醒,讓逝去的生命隨抽芽的枝條走入祭奠,走入或真或假的哀悼。痛楚或是幸福,到底是那刀黃紙里化散的明滅,把真實的悲戚化入虛空,漫天做雪飛,悠悠夢裡回,在心顫的瞬間,洇染了生死的界線。

02

酒香留客住,鶯語和人詩

中華五千年農耕文明,浸透在腳下每一寸土地里,鐫刻在節氣的風雲雨雪陰晴華表上。二十四節氣,清明最難忘。

唐代盛行寒食節上墓祭掃時相聚飲酒之習。宋代以後人們把清明節掃墓當作一件大事。每年朝廷派出多批人員去各陵墓祭掃,官員百姓也到郊外掃墓,並借掃墓之機,攜帶酒食春遊,這樣的掃墓飲酒的習俗直到清末民初仍然盛行。直到今天,人們在清明節祭拜祖先,以酒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或許最解愁意的就剩下那杯杯盞盞里的三倆淡酒。暖風熏得人憔悴,掃墓的人,迷離的眼神像是恍然錯失了半個世紀的陡然相遇的茫然失措。溫一壺清酒,解解料峭中的春寒,暖暖身上的濕衣,更甚解心上的愁緒,遠在他鄉的遊子,春意濃濃心易鬧啊。

03

醉看風月,笑看人生

安穩與優雅的現世,簡約安寧和笑看風雲的心境,只是千帆閱盡後,為自己找一個安靜妥帖的慰藉。殊不知,到頭來那份存於心間的執念,早已雕刻在季節的遊走里,揮之不去,欲蓋彌彰。其實,那些離去了的親人,從來不曾走遠,如同全部的美好,都在我們心上,一刻都不曾失去。

如果能像熱愛一縷春風,一枝新桃,一彎秋月,一片雪花一樣,去試著接受和喜歡一地蕭索,滿目蒼涼,半間落寞,三尺荒蕪,去珍惜當下一切,這個世界,便一寸一寸,無不是美好。有所作為,方得自在。有所節制,方得自尊。不管你是否做好了準備,歲月的車輪一刻都不曾為我們停留,隆隆碾過的除了青春的蹉跎,希望還有沉澱之後的堅忍。

以入世眼光看出世,也算拿捏得恰到好處。佛門廣開方便法門,如是。

04

清明宜飲酒,宜思量生死

宜珍惜眼前春花與人

清明是個特別的節日,它所揭示的生之倥傯與死之烏有,最容易使人感悟生死的不可逾越,以及生命的匆匆,世事的難料。我們需要懂得是:視死如生,學會在破中立,在亡中生,以淡泊澄明的心境,過好每一天。

又是一年春草綠,千里東風任夢瑤,滿街楊柳綠如煙,劃出清明三月天。留下想念,如果留不住全部的美好,我只希望它們都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一一告別,一一終老。

純色無邊的季節,也希望你暫且卸下心靈和工作的羈絆,去看看楊柳嫩色與溪水新綠,去沐浴四月的薰風,去喝酒賞花。也不要忘了帶上一壺老酒去祭奠你已故的親人。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了,

手捧一束鮮花,斟上兩杯白酒,

一杯敬先人,一杯慰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85767953400860c5410605f8a7087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