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賓待友酒文化,始於先秦,盛於唐宋

2024-01-11     觀歌觀舞

原標題:迎賓待友酒文化,始於先秦,盛於唐宋

《詩經》云:「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意思就是說我有美酒,這酒又香又醇,宴請嘉賓,大家其樂陶陶。從中可見,在那時候的古人們就已經把酒當作結交朋友的重要「工具」,通過宴飲,增加氣氛,培養感情,更彰顯禮儀。酒文化愈發形成。

酒,從一種飲品,逐漸成為文化媒介,酒里有著修齊治平的人生之道,有著和雅風騷的藝術之美,有著禮尚往來的至交之情,有著奉天承運的天國之儀,有著傳承古今的歷史底蘊。

自周以後,四海之內,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國運昌,周禮興,酒文化更加盛行,周人皆盛情好客,賓朋皆以酒待之。在《漢樂府·隴西行》中就描繪了一賢良通達的婦人熱情迎客人,擺酒席以待之,席間有清、白兩酒舀與客人,邊飲邊暢敘的場景。酒被奉為迎客待友的最佳之選,邊飲邊聊,人際和睦,社會和諧。

唐宋以來,人們繼續沿襲古人熱情待客的習俗,酒是他們歡迎和喜悅的一種情感表達,以酒敘情言誼。

李白在詩《客中行》中寫到:「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產自蘭陵的美酒佳釀,散發著醇厚的鬱金香之芬芳,置於玉碗中晶瑩清冽。只要主人能和我一起開懷暢飲,不醉不休,哪管它是身處故鄉還是他鄉,可見在宴飲待客時酒不僅僅以一種飲食出現,更是朋友間情感的重要傳達。

孟浩然在《過故人莊》中不僅將重陽酒俗寫的淋漓盡致,亦寫出友人相邀,開懷暢飲的美好閒適,「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詩中展現了一幅閒適的田園風光及與友人把酒言歡的愜意釋然。

白居易亦是十分愛酒之人,更喜與友人共享美酒,在詩《問劉十九》中他曾記述的「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之景,米酒己釀製而成,大雪之夜,在爐火旁,和友人共享新醅的美酒,杯酒交融,共敘友情,將真摯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此外,文人墨客之間還會常常互邀出行,行酒作樂,吟詩作對,如在一些重大的節日時便常會飲酒聚會,像流筋曲水之習俗,就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成為了文人群體間進行行酒作詩、暢飲吟唱的雅興之事,昔時和雅之風,共襄盛世大唐。

唐宋之後,飲酒之風更加盛行,愛酒人士眾多,酒已經成為國人必不可少的生活元素,宴會聚飲、離愁別緒、友人小酌、情感宣洩,對酒作詩、飲酒作畫,酒填充了國人生活的全部,這一文化自古傳承至今,逐漸發展成為今天的中華民族飲酒文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a4424735dd37df1752cf79a9f56ff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