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俄羅斯航空專家,放棄一切回到中國,其祖父是我國開國元勛
前言
俄羅斯的頂級航空專家阿廖沙,來到中國竟然稱:「中國是他的爸爸,俄羅斯是他的媽媽」。
他為何會說出這句讓人琢磨不透的話語?經過調查原來他的祖父是我國的開國元勛。
別看他出生在俄羅斯還在俄羅斯生活了很長時間,但是他從未忘記過自己是革命家的後代。
甚至,不惜放棄一切,只為了回到中國,這究竟是什麼驅使這他做出這個決定的呢?
開國元帥的孫子
劉少奇,這個名字對於中國人來說太熟悉了,他不僅是開國元勛之一,更是一代偉人,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卓越貢獻。
但你可能不知道,這位偉人竟然還有一個俄羅斯長孫,他就是阿廖沙,俄羅斯頂尖航空專家,我們從這裡就能窺見他家族的不平凡。
1932年,阿廖沙的外祖母何寶珍犧牲在革命鬥爭中,年僅10歲的劉允斌成了孤兒。
為了革命事業,劉少奇決定將兒子送往蘇聯求學,就這樣,一個曾經的中國孩子踏上了遙遠的異國他鄉。
在莫斯科的求學生涯並不輕鬆,劉允斌見識到了戰火紛飛對比蘇聯昌盛的反差。
他意識到國家的工業實力對一個民族的生存至關重要,為此,他下定決心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建設出一份力。
1945年,美國向日本投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核彈,這次震撼讓劉允斌意識到原子彈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
於是,他轉入莫斯科大學化學系學習核技術,為日後國家核事業奠定基礎。
1950年,劉允斌與蘇聯姑娘瑪拉相戀,不久後二人結為夫妻1952年和1955年,他們分別迎來了女兒索妮婭和兒子阿廖沙。
一家人的生活美滿幸福,可沒想到命運就要向他們開個玩笑,1955年,劉允斌順利取得副博士學位,本應高高興興慶祝。
但這時,他收到了父親劉少奇來信,信中寫道:"祖國在等你回來建設。"看到這封信,劉允斌毅然決然,他要回到祖國大地,投身國家建設。
雖然妻子瑪拉萬分不舍,可他早已下定決心1957年,劉允斌獨自踏上歸國之路,投身到國家核武器研發中。
也正是因此,劉雲斌成為了是中國原子彈研究的傑出貢獻者,卻不想,這一來他就再也沒有回去,儘管如此這也給阿廖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放棄一切,決定回國
1998年,阿廖沙接到一封來自中國的邀請信,這讓他重燃了回國的念其實早在多年前,他就希望能回到祖父曾經奮鬥過的國度。
但因為他曾在俄羅斯航天局任職,俄方一直阻撓他的歸國之路。
2003年,等待多年的阿廖沙終於等來出國機會,為了回國,他不得不放棄在俄羅斯的一切:工作、地位、前程,全部拋之腦後。
對一個在俄羅斯已經取得極高成就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為了祖國,阿廖沙義無反顧。
踏上祖國的這一刻,阿廖沙內心百感交集這片他嚮往已久的土地,終於盡收眼底。
走過祖父曾經戰鬥過的地方,他仿佛看到了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那一次次驚心動魄的革命鬥爭,就在眼前重現。
阿廖沙還專程去了祖父的出生地湖南寧鄉,站在那片土地上,他覺得與祖父更親近了。
儘管兩人只有一面之緣,而且,還是在阿廖沙很小的時候,但是劉少奇依舊在阿廖沙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且,此刻的他的心中早已將劉少奇視為英雄,劉少奇用生命捍衛了祖國的尊嚴,用寶血開創了新中國。
作為後代,阿廖沙覺得自己責無旁貸,必須為中國的發展貢獻力量。
促進中俄友好
回國後,阿廖沙下定決心要為兩個國家的友好發展做些事情。
一方面,他要讓俄羅斯人民真正了解中國;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自己的同胞能欣賞俄羅斯這個國度。
於是,他創辦了一家機構,專門從事中俄兩國的文化交流,在阿廖沙的不懈努力下,兩國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越來越多。
不僅如此,他還組織過無數場講座和青年互訪活動除了文化方面,他還幫助兩國企業建立了良好的經貿往來。
如今,阿廖沙已在廣州紮根多年,他見證了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變遷,也親身感受到了祖國的飛速發展。
阿廖沙常說:"中國就像我的父親,俄羅斯像我的母親我愛這兩個國家勝過愛自己的生命。"
在阿廖沙的帶動下,他的子女們也都加入到了中俄文化交流的事業中。
不僅如此,阿廖沙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家人的合影而最顯眼的位置,是劉少奇的照片。
這對於他來說是一種激勵,畢竟英雄的精神是磨滅不了的,而且,他所作的一切也是為了自己的親人和億萬人民。
如今,阿廖沙已經在中國生活了17年了,早已紮根在了廣州,想必此刻的他心中一定十分開心,他沒有辜負父親和祖父的期望,也加入到了奮鬥行列。
結語
總的來說,阿爾斯蘭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愛國情懷和航空領域的未來。
他的回國,不僅是對他祖父的最好紀念,更是為了讓我國更上一層樓讓我們期待,在他的帶領下,我國能夠取得更大的突破,實現更大的夢想。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