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畫畫沒有創造力。想讓孩子的創造力爆棚,這些方法你不能錯過

2020-03-26     雨後山林靜

繪畫是孩子非常喜歡的一種創作方式。這段時間,很多孩子在家裡呆久了,玩具也玩膩了,沒啥玩的,就喜歡畫畫。孩子在家裡畫畫是隨心所欲的,他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主題畫畫。畫畫是培養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段。孩子還能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和內心的意願,通過繪畫來反映他的內心世界。

美國「創造力之父」保羅·托倫斯在研究中發現,3-5歲是孩子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的高速發展時期,而5歲以後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幼兒繪畫敏感期也是這個年齡階段,因此,父母要抓住這個時期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幼兒喜歡畫畫。


一、繪畫給孩子帶來的意義。

幼兒進行繪畫創作,對他們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主要有以下三點:

1. 幼兒的繪畫活動可以發展幼兒對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還能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人的大腦信息80%來源於視覺,觀察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幼兒繪畫是靠表象來作畫。而表象取決於感知,感知又離不開觀察。孩子會在已有的認知上進行想像,並且進行創造。畫出人們從來沒有看過的物品。

我看過很多孩子畫的畫,他們的作品非常幼稚,但是充滿童趣。孩子在寬鬆的氛圍中,能大膽進行創造,有時,他們的畫面並不協調,也不合邏輯,但是具有創造力。他們會從自身的經驗出發,而又不受經驗的限制。


幼兒的繪畫活動能發展他們多種能力。


2. 幼兒的繪畫活動是訓練多種感官協調活動的重要途徑。

幼兒在繪畫中會調動多種感官的參與。他們要用到眼、手、腦等等感官。眼睛要細緻的觀察事物,雙手要進行操作,大腦要思考畫什麼、如何畫?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精細動作得到了良好的發展,手指和手腕能配合一致。孩子在繪畫活動結束後,還會用語言來介紹一下他的作品內容及寓意,因此,能發展孩子多種感官。

生理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手的活動關係到腦的發育,手指動作的訓練對腦細胞能產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手的動作和思維活動直接聯繫,複雜的動作對孩子的思維起著積極的作用。

3.幼兒的繪畫活動能形成幼兒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幼兒的個性品質是指幼兒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包括興趣、愛好、能力、氣質和性格等等。

繪畫能帶給孩子愉快的情緒體驗,孩子會對繪畫產生興趣,能增強他們對生活的熱愛。通過繪畫,孩子還會富有同情心,能培養優良的道德品質。有的孩子開始因為不會畫,對畫畫不感興趣,但是隨著他們繪畫技能的提高,孩子感到繪畫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美好的情感體驗。還會畫找不到家的小鳥,希望人們能幫小鳥找家。

另外,孩子在繪畫中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對事物的喜好。會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之間的聯繫,還會將自己的情緒情感投射到物體本身,用一種十分感性的方式來理解這個世界。


幼兒的繪畫活動能形成他們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二、幼兒繪畫的三個階段。

孩子的年齡不同,他們的繪畫水平也不同。幼兒是3—6歲的孩子,根據他們的繪畫發展特點,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塗鴉階段

【1】無控制的塗鴉

塗鴉的第一階段是隨意塗鴉,或者是無控制的塗鴉。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手部肌肉沒有發育好,控制能力很差。他們拿筆的姿勢也是不標準的,動作不協調。只會在紙上亂塗亂畫。

【2】有控制的塗鴉

這個時候孩子會有意識的用畫筆上下,或者是左右來回畫。孩子的手、眼能開始協調配合好,能畫出波浪線和圓圈。孩子會對自己充滿信心,樂與畫畫。

【3】命名塗鴉

孩子能夠對著自己畫的東西叫出名稱,說出故事。儘管別人看不出他畫的是什麼,但是他自己能看懂。能把他的動作與想像經驗聯繫在一起。開始意識到所畫的線條與實物或自己的經驗之間的聯繫。


孩子的塗鴉階段。


2.象徵階段

1】早期象徵階段

在這段時間裡,孩子的視覺形象感受力有所提高。能用簡單的線條畫出外形,能把基本的一些形狀結合在一起畫畫。孩子會根據自己的願望,隨意誇大畫中的某一部分。比如,媽媽的嘴巴塗了口紅,孩子會把媽媽的嘴巴畫得特別大。

2】中後期象徵階段

這個時候孩子已經掌握了較多的基本圖形和線條的組合。他們能夠自己隨意的進行組成圖案。所畫的內容也涉及較廣,除了水果、小動物以外,還有一些交通工具等等。孩子所用的顏色也逐漸豐富起來,塗色能力比以前強。


幼兒的象徵階段。


3.圖式階段

這個階段,孩子在繪畫中的表現方式會出現一些符號化、圖式化的特徵,所以叫圖式階段。

1】早期圖式階段

孩子對色彩有了很好的認識,對色彩的明度也有了較大的提高。孩子已經擺脫了基底線,嘗試將整張紙作為地面來表現作品中的形象,構圖開始有層次感。但是還不能理解「近大遠小」的道理。他們所畫的形象基本上能反映主題。

2】後期圖示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能夠用比較流暢的線條來畫出物品的輪廓。孩子的觀察能力進一步提高,還能夠畫出一些細節出來。他們開始嘗試用立體的方式來表現三維物體。但是會受到技能的限制。孩子的畫面色調開始變得協調,內容也開始豐富起來。具有一定的情節。


圖式階段的孩子會表現三維物體。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創造力即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發散性思維與聚合性思維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種解決未來問題的思維能力。它並不是漫無邊際、天馬行空式的創意發明,而是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新事物、幫助人類適應不同環境的生活和生存能力。

當孩子在繪畫時,父母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1.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創造性繪畫的基礎。

孩子的繪畫素材來源於生活。因此,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就顯得格外重要。平常,父母要多帶孩子去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給孩子多一些表象。孩子有了表象,就會在大腦中形成記憶,大腦再對這些表象進行加工。時間長了,他們就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


父母要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孩子在進行創造的過程中,先以想像為先導,沒有想像就沒有創造的意向,就不可能進行創造。而這一切都是以孩子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的。家長平常可以多帶孩子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比如:帶孩子去科技館、動物園、銀行等等地方看一看。還可以多帶孩子與大自然接觸。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可以成為孩子的教科書。孩子會得到豐富的表象。

比如,孩子在大自然里會觀察到各種不同的大樹。他們會了解到大樹有樹幹、樹枝、有樹葉。每種樹葉的形狀都是不一樣的。在樹葉上面,還有葉脈。楓葉的葉子象小手掌、銀杏樹的葉子象一把扇子、還有的葉子象飛毯一樣大。父母還可以讓孩子來進行想像。

帶孩子去公園的池塘里看魚,孩子會看到各種不同的魚。它們的形態、特徵和顏色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地方還看到小蝌蚪。這些小動物孩子們都很喜歡,往往會觀察很久。以前,我就經常帶自己的孩子去公園,孩子每次都看得不想走,連地上的小螞蟻她也看得津津有味的。這豐富了她的生活經驗。



2.繪畫內容的選擇要留給孩子想像與創造的空間。

孩子的繪畫活動有三種:

  • 命題畫
  • 意願畫
  • 裝飾畫

其中,意願畫是指不規定孩子畫什麼主題,由孩子自己決定,根據自己的想法去畫畫。意願畫能滿足孩子表達的願望,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父母可以啟發孩子,根據他們的興趣來選擇繪畫主題。孩子沒有了主題的限制,會有各種想法冒出來。老師在幼兒園裡給孩子上繪畫課時,也會讓孩子畫意願畫,並不限制孩子。有的孩子在剛開始畫的時候,創造力並不是很好,但是,一段時間以後,我們會發現孩子的創造力是非常強的。在畫畫時有的孩子選擇了這樣的主題:

吸塵飛碟:(孩子看到馬路上的灰塵太大了,於是就想畫一個吸塵飛碟,這樣就可以把整個地球的灰塵都吸走。)

奇特的交通工具(孩子每天在上幼兒園時,路上有時會很堵,所以就想到了一款奇特的交通工具。它很小,能在較矮的地方飛,能快速繞過障礙物飛到幼兒園裡。)

我的房子(孩子的房子有很多功能。孩子在房子下面畫了車輪,想去哪就去哪。還畫了象機翼一樣的翅膀。)


吸塵飛碟


3.父母的創新思維是激發孩子創新熱情的主要手段。

現在,處處都在講創新精神。創新精神能讓一個企業充滿活力,在行業中更具有競爭力。父母和孩子也是如此。如果父母平常沒有創新思維,長期下來,自己都會感到很枯燥無趣。如果孩子是這樣的話,就不能發展出他的創造力,也不能在一群人中快速脫穎而出。

因此,父母平常要用創新思維去影響孩子,孩子慢慢就會具有創新意識。父母可以這樣做:

【1】變換繪畫形式。

經常變換形式,孩子會感到很新穎,他們也會體驗到創新帶來的樂趣。平常孩子在畫畫時使用的都是水彩筆或者是蠟筆。除了用這些筆來畫物體的輪廓和塗色以外,還可以用手指和腳趾來做畫。

如:手指畫,就是用手指蘸顏料,然後在畫紙上畫畫。用小手指點出來的圖案和用畫筆出來的效果不一樣,孩子會感到很新奇。孩子可以用手指的不同部位來點畫。比如:用指尖來點畫、把手指側過來點畫、用手掌來印畫。孩子還可以在他的腳趾上來畫畫,這是非常有趣的。父母要多啟發孩子,讓他們想出更多的繪畫形式出來。


孩子在腳趾上畫畫。


2】改變繪畫材料

單一的繪畫材料會讓孩子感到索然無趣。因此,父母可以為孩子多準備一些繪畫材料,供孩子選擇。準備的材料有:

水粉、拓印材料(把蔬菜切開、可以用花菜、胡蘿蔔、藕、芹菜的切面進行拓印、小瓶蓋、印章)、刮畫、水彩顏料(吹畫)、瓜子殼、布、樹葉(粘貼畫)、小棉簽(點畫)。

孩子在畫畫的過程中,不限於僅用蠟筆來畫畫。孩子可以使用很多材料來做畫。在做畫的過程中,他們自己會考慮,我想畫的物品還可以用什麼材料添加進去好?這又能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


用蔬菜蘸顏料進行拓印。


當我們給孩子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時,孩子就能根據自己的喜歡大膽去使用了。我看到有的孩子在畫花瓶的時候,很喜歡用蔬菜的切面在花瓶上進行拓印。既有自己畫的,又有拓印畫,能展示不同的圖案。

當成人給了孩子這種提示後,他們自己還會想出用各種物品來創作。有孩子會告訴老師:「老師,我還可以用棉花粘在我畫的棉花糖上。我的棉花糖上有能量糖,叫魔力棉花糖,吃了以後就有魔力了。」

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會因成人的引導而爆發出來。這些物品一般家裡都會有,父母可以多給孩子提供一些。


孩子畫的花瓶。


4.父母要用語言對孩子進行引導,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心理學家羅傑斯曾說:心裡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進創造性的兩個重要條件。

如果父母平常太嚴肅,孩子就不敢放開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怕自己的想法會遭到父母的嘲笑。而一句鼓勵話或是充滿趣味的話卻能激發孩子的興趣與創造力。

因此,父母要用積極的態度和生動的語言去與孩子交流。幼兒園的老師就是這樣,她們會模仿幼兒的口吻來說話,所以孩子特別喜歡,在開展集體活動時孩子會很積極,也敢大膽的進行創造。

在生活中父母在帶孩子出去玩時,看到蝸牛後可以對蝸牛說:「小蝸牛,你爬得太慢了,我給你畫一雙翅膀吧!這樣你就不用慢慢爬了,可以飛翔了。」孩子在聽到後,是不是會很感興趣呢?接著還可以問問孩子,你想給蝸牛畫什麼呢?以此來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父母要用語言引導孩子,激發他的創造力。


5.父母要用積極的態度評價孩子的作品,多看到孩子的優點。

孩子畫的畫,有時候並不是成人眼中很標準的畫。圓要畫得很圓,色彩一定要很鮮艷才畫得好。孩子的畫表現出來的,是他對所觀察到的事物的加工和他的內心世界,沒有好壞之分。因此,父母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評價孩子的作品,而是要從孩子的角度上去積極的評價他們的作品。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和讚美。他們的肯定會讓自己更有創造的動力。父母在評價孩子的畫時,可以這樣鼓勵孩子:

「這是你創造出的小花,一朵綠色的小花,很漂亮呀!」

「這是什么小動物呢?我從來沒有看過,你能說一說嗎?」

「這是你自己想出來的,你動了腦子想。」

「你創造出來的這樣東西,叫什麼呢?你給他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吧!」

「媽媽看到你的畫里,好象還藏了一個故事,真有趣,你能講給我聽嗎?」

最後,媽媽還可以把孩子的畫拍下來,發到朋友圈裡,或者是掛在家裡的牆上,讓一家人來欣賞。當父母對孩子的作品進行肯定並充滿好奇心的時候,孩子會勁頭十足,會更有創造力。


父母要用積極的態度去評價孩子的畫。


在疫情期間,上海有一位語文老師給孩子們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讓每一個孩子根據自己的心情來寫一首小詩。後來發現一位10歲的小學生寫了這樣一首詩。詩中寫到「現在,我最想養一隻食蟻獸!不,是食疫獸!我牽著它出去遛遛,啊嗚一口把病毒全都吃光光」。並且在這首詩的下面還畫了一隻他心中的食疫獸。這個孩子的畫表現出了他美好的願望和創造力,讓人們讚不絕口。



日本教育家鳥居昭美曾說:「幼兒的畫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聽的。」

別在乎孩子畫得好看不好看,而是要聽聽畫里有什麼故事。當父母孩子創造了一個寬鬆的繪畫環境,多鼓勵孩子,孩子的創造力就會象發動機一樣,他會持續地去創造他的繪畫作品。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家長/學校講師、鼓勵諮詢師、國家高級家庭教育講師/指導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致力於家庭教育。感謝您的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51wFnEBiuFnsJQVBw1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