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悅讀丨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

2024-08-16     中國經濟時報

閱見思享

——讀《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有感

吳學凡 吳佩佩

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C.諾思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他富有見地的關於制度的理論,已為國內外經濟學界以及其他社會科學界所關注,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作為諾思最主要的經濟學理論著作,是當代制度經濟學理論中的一部經典巨著,對我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借鑑意義。

該書的主要內容由三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探討了制度研究的方法基礎並隨之闡釋了制度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闡述了制度變遷的一般理論,第三部分著重分析了制度對經濟績效的影響。

從制度層面而言,諾思認為,制度是一個社會的博弈規則,是一些人為設計的、型塑人們互動關係的約束。制度由三個基本部分構成:「正式的規則、非正式的約束(行為規範、慣例和自我限定的行事準則)以及它們的實施特徵。」諾思首先從非正式約束來剖析制度構成的理論,他認為,在人類社會諸種文化傳統中所逐漸形成的一些非正式約束,包括人們的行事準則、行為規範以及慣例等,無論是在長期,還是在短期,都會在社會演化中對行為人的選擇集合產生重要影響。關於正式約束及其在經濟運行績效中的作用,諾思認為,正式規則包括政治(和司法)規則、經濟規則和契約。這些不同層次的規則從憲法到成文法、普通法,到具體的內部章程,再到個人契約——界定了約束,從一般性規則直到特別的界定。關於契約的實施問題,正如諾思所見,正是有了憲政形式的保障和支撐,在一些已開發國家存在著有效率的法律制度和司法系統(包括完善的各類法律以及各種各樣的法律界人士——如律師、仲裁人和調解人等),從而人們一般會相信影響人們之間經濟與社會糾紛處理結果的是法律依據,而非私下的賄金。與此相反,在第三世界的一些經濟體中,法律的實施則是不確定的。在對人類社會的制度現象有了基本認識之後,諾思又討論了制度分析方法論基礎中的三個基石性問題,即人類合作、制度分析中的行為假定以及人類交換中的交易費用問題。在行為假定方面,要分析人類行為的動機和對環境的辨識兩個方面。人的這種心智能力與辨識環境時的不確定性結合在一起,便演化出了旨在簡化處理過程的規則和程序,由此而形成的制度框架則通過結構化人們的互動,限制了行為人的選擇集合。而在交易費用問題方面,諾思認為,由於人們在市場交換和社會交往中的信息不完全,因而人類總是存在於各種各樣的「institutionalmatrix」(制度矩陣)之中。或者換句話說——人類不是生活在一個「制度缺失」的世界之中。那麼,按照科斯的交易費用理論,制度問題就顯得極其重要了。

就制度變遷維度考量,諾思對制度變遷的主角及其型塑制度變遷方向的可能途徑、制度變遷的內容以及路徑進行了一番探討。首先,諾思從討論經濟組織與種種制度約束之間的關係來開始探討人類社會制度變遷的內在機理。由於把組織以及組織中的企業家視作制度變遷的主角,所以,諾思深入分析了企業家、組織與制度變遷之間的關係。諾思認為,是組織及其企業家通過學習和有目的的活動,「型塑了制度變遷的方向」。此外,諾思分析了經濟組織的最大化行為型塑制度變遷方向的三個具體途徑。一是派生出了投資於各種知識的需求;二是有組織的經濟活動、知識存量與制度框架之間的持續互動;三是作為組織最大化行為的副產品,非正式約束也會有漸進性的改變。其次,諾思又闡釋了制度變遷的內容。因為正式規則與非正式約束之間常常存在著複雜的互動,且二者與它們的實施方式一起,型塑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指引著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塵世活動,也是制度的穩定性和持存的根源。所以,制度變遷「通常由對構成制度框架的規則、規範和實施的複雜結構的邊際調整所組成」。最後,諾思對制度變遷的路徑展開論述。諾思認為,有兩種力量型塑了制度變遷的路徑,即報酬遞增和以明顯交易費用為特徵的不完全市場。在制度的報酬不遞增且市場完全競爭的世界裡,制度是無足輕重的。但是,在報酬遞增的情況下,制度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型塑了經濟的長期路徑,但只要在此制度下的市場是競爭的,甚至只要大致接近於零交易費用模型,那麼,長期路徑就是有效的。

就經濟績效視域探究,諾思認為,制度在社會中具有更為基礎性的作用,它們是決定長期經濟績效的根本因素。因此,制度對當代經濟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特定的制度約束格局有特定的經濟(和政治)模型,這些帶有制度特徵的模型,通常對制度約束的變化有很高的敏感性,更重要的是,特定的制度約束規定了組織運作的範圍,從而使博弈規則與行為人的行為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容易理解。二是自覺地納入制度因素,將迫使所有的社會科學家,尤其是經濟學家,去追問構成其學科之基礎的行為模型,進而去探究信息的成本以及其不完美的處理過程對於行為人行為的含義。三是觀念和意識形態是重要的,而制度在決定其重要的程度方面發揮著主要作用。正式的制度結構使人們可以用較低的成本來表達他們的觀念時,它們就為人們提供了將自己的觀念和意識形態納入選擇中去的自由。四是政治與經濟之間極為複雜的內在聯繫,是我們理解任何一種經濟績效時都要考慮的,因此,發展出一個真正的政治經濟學至關重要。

此外,進一步探究諾思的《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該書還具有以下顯而易見的特徵。一是該書給出了一種制度與制度變遷理論的綱要。該書探討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的本質以及它們的變遷規律,將分析重點側重於明確厘定製度的含義、制度與組織的區別以及制度是如何影響交易費用和生產成本的。二是該書特別關注人類合作問題,特別是那些使各種經濟能從貿易中獲得收益的合作問題。制度的演化會創造一種適宜的環境,以有助於通過合作的方式完成複雜的交換,從而促進經濟的增長。該書在解釋諸種制度框架的演化時,不僅分析了人類合作成功的原因,還對那些誘致經濟停滯和衰落的原因給予同樣關注。三是該書在演化制度變遷理論的過程中,旨在建立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該書所涵蓋的歷史具有例證的性質,其作用在於表明這一研究方法的優長,而遠非對一些最終必須檢驗的假設進行驗證。

制度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環節。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等方面作了具體的制度性安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實現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所提出的各項體制機制目標,借鑑諾思的著作理論成果,對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經濟績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有裨益。

(作者單位:吳學凡,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吳佩佩,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總 監製丨王 輝車海剛

監製丨李丕光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谷 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2e0c18cb9655b69e37a413694448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