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500家企業,發現製造新機遇,《2022新製造白皮書》首發

2022-01-26   吳曉波頻道

原標題:調研500家企業,發現製造新機遇,《2022新製造白皮書》首發

長按掃碼獲取白皮書

《2022新製造白皮書》重磅發布,歡迎掃碼獲取全文內容。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K型時代、數字化浪潮、雙碳戰略,新的挑戰撲面而來,中小企業家該如何自我升級?

過去一年,我們曾面向500家中小企業主做過調研。數據顯示,相較於實際問題的解決辦法(46.6%),企業家對於新視角新觀點的學習需求(53.4%)更為強烈。

吳老師也多次提到,企業家的認知決定了企業的天花板。

這些對於新觀點、新認知的需求,在中德製造業研修院今年初新鮮出爐的《2022新製造白皮書》里得到了回應。

從中國經濟到製造未來,白皮書展現了豐富全面的宏觀層面內容,幫助更多人讀懂中國製造。

邁向高收入國家為何離不開中國製造

以格力為主的企業智能製造如何展開

雙碳戰略下各大城市的發展規劃借鑑

這些內容數據的來源,也經過長期萃取的過程。

中南高科提供了問卷支持,工信部、統計局、新浪財經、《財經》雜誌、東方財富網等平台提供了數據支持。

此外,我們閱讀了數十萬字與製造相關的報告與書籍,包括《浦銀國際2022市場展望》《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2020》《中國經濟2021》《中國基本盤》《製造新格局》《智能製造》《隱形冠軍》等,力求從政策和產業的邏輯上,準確把握好2022年方向。

這次我們聚焦中小企業家的需求層面,總結了三個行業發展的新觀點,期望能為規劃未來3—5年公司發展的企業家,帶來思維戰略上的引導。

不刻意「做大做強」,專精特新是路徑

「為數眾多的中小型製造企業刻意去追求『做大做強』,難度更大,風險也更高,應該深耕細分領域,聚焦主業,以『專精特新』為轉型目標。」

「十四五」期間,工信部將形成「百十萬千」專精特新企業群體,通過「雙創」帶動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萬家省級的專精特新企業、1萬多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及1000家單項冠軍企業。

一系列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政策的出台, 為中小製造業企業迎來了生長機遇,企業主還能看到更多未來空間。

在資金保障上,工信部聯合財政部將通過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累計安排約100億元獎補資金,分三批重點支持1000餘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

從深耕領域上,十四五規劃明確要瞄準人工智慧、先進位造、新型材料等前沿必爭領域,為中小企業明確發力點。

企業更需在這些領域發揮靈活、單點深入的優勢,加強前沿技術的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搶占未來新興產業的制高點。

從實力表現上,「小巨人」企業平均擁有50項以上有效專利。

專利作為一種無形的資產,對企業來說不僅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同時也是夯實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一環。在通往專精特新的路上,專利探尋依然重要。

更關注產業政策,集群化發展是趨勢

「製造業的發展,呈現明顯的集群化趨勢。企業家未來發展,則需緊跟城市產業政策,讓城市與企業家相互成就。」

東莞製造業發展歷程,再現了城市集群化發展的切入點與巨大收益。

一直以來,玩具產業就是東莞的特色產業之一,玩具產業規模位居珠三角城市首位,年出口玩具貨值約占全國1/5,產業規模位居珠三角城市首位。來自中國玩具協會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動漫衍生品80%屬「中國製造」,超過1/3產量來自廣東東莞。

在大眾以為東莞仍在埋頭搞生產的時候,這座城市早已洞悉市場需求,悄然走上了「潮玩」之路:善於抓住機會的東莞人,憑藉敏銳的市場嗅覺,迅速轉向自有IP,通過製造+設計+市場「三重」賦能實現市場占領。

集群化發展的思路啟迪企業主從國家政策與地方產業發展角度出發,把握機會,與當地產業融合發展。

不僅讓中小企業更有競爭力,對於產能輸出大、產效收入小的中國製造,產業集群也將利於孵化高端品牌,提升制定行業標準的話語權。

微利時代抱團作戰,平台賦能或可取

「對於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單個企業發展模式單一,抗風險能力較弱,在不確定的時代里,秉持開放的心態,團結協作和抱團發展是一個明智之選。」

在如何團結與抱團發展上,企業可以根據產業特性,與上下游合作方企業進行專業協作,因為之前彼此已經有了合作和信任關係,尋求協作共贏的解決方案也不難;

企業也可以根據地理屬性,與科技園區、經濟開發區的內部企業抱團發展,彼此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在一些關鍵決策上相互扶持、共同進退,也是很好的模式。

能給企業提供抱團支持的平台,有如提供園區服務的中南高科、為企業家培訓賦能的中德製造業研修院等。

中南高科成立於2015年,以新興產業園區發展為基礎,以產業資源導入與產業發展服務為核心競爭力,全力賦能優秀製造業企業與企業家。

2020年,中南高科與890新商學聯合製造業領軍人物共同、創辦中德製造業研修院,匯聚國內外管理專家老師、製造業標杆企業和企業家,致力於打造中國製造企業綜合賦能的首選平台,推動中國製造企業的進步與成長。

點擊按鈕 加入研修院

這是一個互聯互通的世界,單打獨鬥的封閉式企業管理思維已然不適應時代的要求,秉持開放與共享,才能走得更遠。

我們希望通過《2022新製造白皮書》,幫助你展望2022新製造,保持市場敏銳度、把握新製造機遇;同時在專業研究數據和觀點支持下,助你探尋持續增長的方法論。

歡迎掃碼添加小德老師微信,回復「白皮書」獲取《2022新製造白皮書》電子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