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披露轉型首份財報,去年併購量創近十年最低 | 財經日日評

2023-02-25   吳曉波頻道

原標題:新東方披露轉型首份財報,去年併購量創近十年最低 | 財經日日評

立即訂閱收聽音頻

如何讀懂2023地方兩會的重要「信號」?

科技部:大力支持人工智慧產業

2月24日消息,國新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ChatGPT確實挺熱。我們國家對於任何一個新的技術,包括AI技術出來以後,在倫理方面都採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對科學技術發展趨利避害,讓利更好地發揮出來。

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司長陳家昌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將把人工智慧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新增長引擎,繼續給予大力支持。一是推動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慧創新體系,加快基礎理論研究和重大技術攻關。二是推動人工智慧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在重大應用場景中錘鍊技術,升級疊代,培育市場。三是推動建立人工智慧安全可控的治理體系。四是全方位推動人工智慧開放合作。(財聯杜)

|點評|技部的這次發布會,看似蹭「熱點」,其實很及時也很有必要。人工智慧為未來510年的發展重心,已經被反覆提及多次,但一直沒有成熟的概念產品問世,而近期火爆全球的ChatGPT已經讓大眾有了對人工智慧的認知,一錯過了這一次的發展機遇,那麼在人工智慧這條路上,可能會與西方的差距越拉越大。

可以預見到的,人工智慧領域包括以下幾個:人工智慧語言、視覺識別處理領域,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分析輔助領域,人工智慧程序自動化製造領域以及人工智慧萬物互聯領域,只要在這些賽道里找到自己的方向,也有很大發展空間,並不是所有企業都要立志研發出類似ChatGPT的產品。

中國去年併購交易量創近十年最低

2月23日,普華永道發布了《2022年中國企業併購市場回顧與2023年前瞻》,其中指出,2022年中國併購交易總額跌至4858億美元,為自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較2021年下降20%,其中私募股權基金交易金額連續兩年占比接近交易總額的一半。2022年超大型併購交易(單宗10億美元以上)大幅減少,僅發生了54宗,僅占歷史年均水平的一半,其中與國企、國企改革相關的交易達35宗。

普華永道稱幾乎所有行業的交易額都出現了下降,只有與工業相關的交易額出現了一些上升,其中不乏基於國企改革、國資驅動的產業升級、資產重組以及大型國企集團之間的整合,工業品行業因產業升級成為主要增長點,而高科技、房地產、消費品近年走勢下降。(第一財經)

|點評|併購是合併收購的簡稱,對於不少公司來說,併購是令公司「做大做強」的一大途徑。然而,即便有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提振,2022年國內併購交易額還是延續下跌。去年多數行業處於下行周期內,企業對於擴張的熱情有所降低。並且,併購計劃需要大量流動資金支持,讓不少公司感到「有心無力」。

在行業上升期內,業績增長掩蓋了很多企業發展中的不足。現在停下腳步看,許多企業的併購並未能給公司帶來競爭優勢,特別是跨界併購,引發公司內部組織管理混亂,對企業發展起到副作用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李嘉誠再度蟬聯香港首富

2月24日消息,據《福布斯》發布的2023香港富豪榜,香港排名前50位富豪的總財富從3280億美元略微下降至3240億美元,長實創辦人李嘉誠再度蟬聯香港首富。李嘉誠以390億美元的資產位居第一,其財富更逆市增加了30億美元。雖然他的長實集團股價因盈利疲軟而下跌,但縮水的部分被他持有的、在美股上市的能量飲料製造商Celsius Holdings的股價上漲所抵消。

恆基地產創辦人李兆基雖然在疲軟的房地產市場中凈資產下降11%至303億美元,但仍位居第二。排名第三的是新世界發展的鄭家純,他與家族的財富增加了25億美元,達到289億美元。(財聯社)

|點評|這份榜單是香港本地財富榜,讓人看到了香港經濟在後疫情時代所表現出來的韌性。而李嘉誠蟬聯榜首與恆基地產的凈資產下滑,傳遞出一個信號,就是房地產經濟周期已經出現衰退,難以持續。

實際上,李嘉誠能夠維持家族財富不縮水,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多元化投資策略。早在2015年撤出中國大陸市場之後,李嘉誠轉身投資了英國和歐洲大陸市場,並且所投領域為水電基礎設施。這樣的投資在短期內並沒有為他帶來多麼豐厚的利潤,但從長期來看,投資帶來的穩定性卻大大超過了一般投資項目。這讓人看到了這位叱吒風雲的商人對於未來形勢的預判有多麼老到。

阿里第三財季營收利潤高於預期

2月23日,阿里巴巴公布截2022年12月31日的2023財年三季度業績。財報數據顯示,阿里第三財季營收2477.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高於市場預期的2458.7億元人民幣。在盈利端,阿里本季凈利潤457.46億元,去年同期為盈利192.24億元;經營利潤350.31億,同比增長396%。

在核心零售業務數據方面,阿里核心的中國零售業務季度營收1657.65億人民幣,同比下降1%。其中(電商業務)客戶管理收入913.44億元,同比下跌9%。直營和其他業務營收744.21億元,同比增長10%。同時,阿里跨境及全球零售商業本季度營收146.44億元,同比增長26%;菜鳥的收入同比增長27%至人民幣165.53億元;阿里雲總收入201.79億元,同比增長3%。(華爾街見聞)

|點評|的來看,在主營業務不變,核心零售業務還下降1個百分點的情況下,阿里這次的營收利潤雙漲更多得益於降本增效。加上近期消費回暖,阿里在國內零售方面的業績有望繼續回暖。但是,同樣被重點關注的跨境業務,由於大環境不甚樂觀,加上製造業外流,存在一定隱憂。

在過去幾年,阿里在創新方面以阿里云為代表,如今阿里雲增長勢頭不足,在這一領域急需新動力。對此,阿里也在摸索構建生成式AI,張勇更是直言將全力投入生成式AI大模型建設。不久前,阿里巴巴向外界確認了正在研發類ChatGPT產品,已進入內測階段。在這個賽道,面向中文語料庫的類ChatGPT產品,尚有競爭空間,值得期待。

新東方轉型以來首份財報披露

2月24日消息,新東方轉型以來的首份財報面世,在港上市的新東方在線公告,截至2022年11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營業收入20.8億元,同比大增262%,凈利潤為5.85億元,而上一年同期為虧損5.44億元。這份靚麗成績單主要貢獻力量正是直播電商和自營產品。公司半年賣貨交易總額GMV達到48億元,其中自營產品錄得10.89億元銷售收入,第三方產品帶貨產生6.77億元的佣金服務收入,兩項收入合計17.66億元,占到總營收的85%。傳統的教育板塊則貢獻約2.95億元收入,占比只有14%。

與此同時,公司雇員數量開始回升,由期初的910名全職雇員及390名兼職雇員上升到期末的1260名全職員及410名兼職員,但與高峰時超過7000名全職雇員和超過6000名兼職雇員的情況,仍不可同日而語。(中國基金報)

|點評|新東方在線的「浴火重生」,可謂近半年來有關公司轉型的一段佳話。東方甄選最初走紅時,不少人對「知識帶貨」的直播形式能維持多長時間的熱度表示擔心。如今,東方甄選在直播帶貨業內的頭部地位保持穩定,自營業務的推廣也有聲有色。轉型後的新東方在線,憑藉直播帶貨,業績表現直逼母公司新東方,成為新東方集團中「挑大樑」的重要業務板塊。

不過,直播行業競爭向來比較激烈,東方甄選目前對於特定主播的依賴性較強,對新主播培養的過程並不順利。在自營產品方面,對於品控把握也是東方甄選所要面對的一大考驗。並且,東方甄選的粉絲逐漸「飯圈」化,例如這次因董宇輝離職傳言而引起的輿論風波,對於東方甄選來說可能並不是一個好現象。

網易遊戲全年營收745億元

2月23日,網易發布2022年未經審計的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網易第四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符合預期,凈利潤同比下降31%。毛利潤為132億元,同比增加2.5%。第四季度網易研發投入4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2022年網易全年研發投入超過150億元,營收占比15.6%,研發強度保持行業領先。

財報顯示,網易四季度遊戲和相關增值服務凈營收為191億元,2022年遊戲和相關增值服務凈營收為745.7億元。2022年,在線遊戲的凈收入占遊戲及相關增值服務凈收入的92.5%;手游的凈收入又占在線遊戲凈收入的67.0%,不過這一比例較2021的70.4%有所下降。(華爾街見聞)

|點評|網易與暴雪的合作似乎沒有給當期營收帶來影響。去年的消費不景氣,波及到了遊戲行業,網易核心產品表現乏力。但12月開始爆火的蛋仔派對還是讓人眼前一亮,其創新研發能力和對消費者的抓力不可小覷。

網易營收增長而凈利潤卻下降這麼多,原因是研發成本上升抵消了這一點點可憐的收入增長。就此倒是能看出網易這次對新產品的研發決心很大。有趣的是,網易也宣稱自2018年啟動GPT(生成式預訓練)模型研究,目前已自研數十個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難不成錢都燒在這上面了?

奧聯電子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2月24日消息,奧聯電子公告稱,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奧聯電子未具體披露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案由,僅表示「立案調查期間,公司將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的調查工作,並嚴格按照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此前,奧聯電子為證明在鈣鈦礦領域的硬實力,曾在回復深交所關注函時,盛讚胥明軍的專業能力,稱其「指導完成華能清能院550×650mm鈣鈦礦電池組件中試線工藝設備設計」,並曾在無錫眾能光儲科技有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但是本周,撐起胥明軍光鮮履歷的兩大關鍵「東家」都先後發布聲明,指責胥明軍誇大其詞甚至造假,此舉引發了奧聯電子本周累計30%的股價跌幅,以及深交所關注詢問。(證券時報)

|點評|奧聯電子從萬眾矚目的「黑馬」到「閃崩」,轉變之快令人感到詫異。奧聯電子主營業務是汽車電子電器零部件產品的研發生產,這次出名的起因,卻是光伏電池領域的鈣鈦礦電池。鈣鈦礦是一種光電轉化效率較高的晶體材料,被業內稱為「第三代光伏電池技術」,然而,從2009年鈣鈦礦電池概念問世以來,至今沒有公司實現大規模商用。

此前,奧聯電子「橫空出世」,稱跨界與「鈣鈦礦牛人」胥明軍成立合資公司,並披露鈣鈦礦電池投產時間,引發A股投資者熱捧。不過,奧聯電子的鈣鈦礦電池生產線能否順利建成,還有待證實,但是胥明軍的履歷卻遭到相關機構的「實名反對」,令奧聯電子相關公告的可信度大幅降低。證監會介入調查後,相信真相很快就能浮出水面。

周五兩市震盪調整創指跌超1%

2月24日,三大指數早間震盪走低,午後繼續低位調整,滬指收跌0.62%,創指、上證50指數跌超1%。板塊方面,CPO概念逆市大漲,東數西算概念午後拉升,軍工板塊集體強勢,計算機、軟體板塊走強,遊戲、元宇宙、半導體等板塊活躍;毫米波雷達概念陷入回調,汽車產業鏈全線走低,光伏板塊走弱,酒店、電器等消費板塊低迷,農業板塊表現不佳。總體來看,個股跌多漲少,兩市超2900股飄綠。

截至收盤,滬指報3267.16點,跌0.62%,成交額為3080億元;深成指報11787.45點,跌0.81%,成交額為4178億元;創指報2428.94點,跌1.16%,成交額為1530億元。滬深兩市成交額共計7258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815億。北向資金全天凈賣出50.97億元。(新浪財經)

|點評|周五市場情緒再次回落,雖然臨近午盤指數跌幅收窄,但是全天依舊保持低位運行。從板塊上看,軍工板塊再度走高,市場避險情緒較重。ChatGTP概念有所反抽,整體力度相較前段時間已明顯走弱。高盛表示中國鋰需求下降一半的利空消息影響,新能源板塊全天領跌。

本周兩市指數在上攻動力不足的情況下,形成高位盤整。市場成交量整體走弱,漲停個股數量逐漸減少,下跌個股數量卻在增多,題材板塊的持續性較差,場內氣氛趨冷。從整體上看,兩市即將面臨選擇方向的窗口期。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 | 魏英傑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主編 |鄭媛眉

2月14日—28日訂閱《每周來份曉報告》,買1年送1年,市場價365元。全年暢聽暢看52期「音頻+圖文」報告,緊跟前沿趨勢,把握財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