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有數DaTaVision
作者:黃茜琳
編輯:李墨天
責任編輯:黃茜琳
2014年,歐巴馬為了關稅問題訪日,安倍晉三又陪吃又陪聊,2天下來共識沒幾個,倒陰差陽錯帶火了一家壽司店。
這家名為「數寄屋橋次郎」的壽司店,位於地下室,只有10個座位,環境跟街邊拉麵館平分秋色,人均消費高達約1800人民幣。
主廚小野二郎一生都在做壽司,有各種規矩,比如沒菜單,當天吃啥看心情(Omakase典型吃法)、做完的壽司必須馬上進嘴。原本這店就因紀錄片《壽司之神》爆火,歐巴馬吃完更是一座難求。
《鋒味》里,面對小野二郎,周杰倫和謝霆鋒緊張到磕巴
珠玉在前,各國米其林大廚紛紛取經,意餐、法餐、日料等各色餐廳拔地而起,統一學名Fine Dining(精緻餐飲)。
這些餐廳未必有小野二郎「愛壽司就像愛生命」的決心,卻有兩個特點非常相似:
一是收錢豪不手軟,人均消費從500到近萬不等,通常要提前預訂,給顧客留出足夠的時間存錢;
二是規矩多,上海最貴的UV餐廳得摸天黑集體坐大巴去,不能對外透露地址,吃頓飯像嫖娼。
按理說,高端餐廳客單價高,還有大量免費自來水,比起平價餐飲日子應該滋潤很多,結果近一兩年卻迎來結構性塌方:
從老牌米氏西餐廳到網紅Opera BOMBANA、Tiago、Refer,過去有頭有臉的各國美食代表,跑路的跑路,退租的退租。
幾天前,上海外灘18號的L'Atelier 18,硬是撐到七夕第二天收割一波旺季顧客後,選擇提桶跑路。
按照紅餐大數據的口徑,去年5月,上海人均客單價在500元以上的餐廳有2700多家。一年零2個月後,只剩下1300多家[1]。
高端餐廳都這麼貴了,為什麼還要跑路?
01「全球最佳」之死
北歐的Noma可能是全球最火的高端餐廳。
客單價700美元,通常以自然界的饋贈為原料,比如螞蟻、苔蘚、鱷魚脂肪。有道「野菠菜蟋蟀糊糊」,菠菜里裹的醬,就是用蟋蟀肉搗成的。
這種別出心裁,讓見過世面的評委直呼天才,連著5年給出「全球最佳餐廳」稱號,生意火爆,訂位得提前一年。坊間傳聞,歐巴馬夫人米歇爾都因為沒守規矩吃過閉門羹。
結果2022年,《紐約時報》爆出大醜聞:老闆雷澤皮讓想當大廚的實習生免費打工3個月,日肝16小時。既要「雨中拔鴨毛」「半夜掃後廚」,還要忍受拳腳功夫[2]。一時間輿論譁然。
中間大鬍子為黑心老闆René Redzepi
迫於壓力,Noma開始給實習生髮工資。恰恰是這些實習生的工資,壓垮了這間全球最佳餐廳。關門的同時,雷澤皮道出原委:高端餐廳的商業模式有問題[3]。
儘管Fine Dinin的菜系國別不同,但都長一張網紅臉:俯瞰江景的地段,滿是大理石和世界名畫的裝修,菜單上是「鵝肝松露魚子醬」,廚師都身兼做菜和賣藝表演的技能。
除了小紅書上的自來水幫餐廳節省廣告費,Fine Dining的所有成本項都遠遠高於連鎖餐飲。
一般來說,高端餐廳對食材的珍奇和新鮮程度都有要求,瞬間拉高了成本和損耗率。
廣東人愛吃的滷鵝頭,原材料為獅頭鵝,此鵝只長腦袋不長身子,但偏偏食量驚人,飼料消耗量是常見鵝種的兩三倍。相比小型鵝60天左右的出欄周期,獅頭鵝160天才能出欄,渾身上下都是成本。
另外,高端餐飲的菜式普遍做法繁瑣,進一步推高了人力成本。拿Noma來說,有個實習生3個月全在用果皮擺出甲蟲的形狀,做開胃菜的有十幾個。100名廚師和20名實習生,光實習生每個月工資就要5萬美元[4]。
其次,在「立足繁華地段、武裝到垃圾桶」的開店綱領下,這類餐廳普遍造價不菲。比如北京Tiago頤堤港店單店投入近3000萬[5],夠加盟3家海底撈。
同時,業內有「米其林死亡之吻」的說法,即評上米其林房租會暴漲,反而死的更快。賣上海生煎包的「祥興記」曾意外入選米其林推薦小吃,樂開花的房東當即漲租30%。一個月後,祥興記無奈外遷[6]。
至於食材和研發投入反而豐儉由人。畢竟大多數人未必嘗得出山東鵝肝和俄羅斯鵝肝的區別,但普遍會拍主廚玩液氮乾冰的小視頻。
非要花大錢的餐廳也有,比如El Bulli(鬥牛犬餐廳)非以「5000進50」的晉級率出新品,年虧50萬歐元[7]。順嘴一提,El Bulli是雷澤皮的師從餐廳,後來因為虧損倒在了Noma前頭。
關於這類餐廳到底多賺錢,美食大國西班牙的雷里達大學曾做過一項調查:當地130家米其林餐廳,利潤率在1.61%至3.8%不等,沒一個打得過富士康。其中,63.02%餐廳還背著負債[8]。
所以正常的年景都在慘澹度日的高端餐廳,一旦遇到黑天鵝事件,只好帶頭跑路了。Noma倒下後不久,遠在中國的同行們也迅速迎來塌方,死因如出一轍。
高端餐廳到底錯在哪了?
02
逆行的商業模式
2008年,薩莉亞特地新設了一個項目部,專門找茬和改良工作流程。
這個部門曾對門店吸塵器里的垃圾展開專項調查,巡視組發現,吸塵器的集塵盒裡,沙子占6成,灰塵2成,剩下的是食物殘渣。當即決定:用吸塵器是殺雞用牛刀,以後用拖布就行[9]。
這樣一來,打掃時間減半到30分鐘,原本拖地的人去廚房,廚房的人掃地走人。這樣的改造多了,養10個項目部都綽綽有餘。
在全副改裝下,薩莉亞形成了一套流水線:客人點單——小時工把意面盛到盤裡,加沙司後放進微波爐——8分鐘內,意面上菜——客人吃完,這名小時工又翻開員工手冊,學著「洗碗時要左手拿碗,右手拿海綿繞三圈」。
薩莉亞是中國最賺錢的西餐廳,它的全部秘密可以用三個字概括:標準化。
菜都是中央廚房提前做好的半成品,員工幾乎沒有操作門檻,會識字和用微波爐就行,活本身也不多。所以當太二一家250平門店要27人時,面積相近的薩莉亞可以做到4人[10]。
這恰恰是高端餐廳做不到的。比起薩莉亞的「廚房沒有一把刀,米其林大廚來了也只能刷碗」,高端餐廳的主廚大多忙得暈頭轉向。
法餐的大名菜「豬膀胱布雷斯雞」,操作流程極端複雜,先把雞背去骨,塞蒙松露片、牛肉醬等配料,縫合成整雞,放進豬膀胱後調味,再用10升雞鴨高湯文火燉煮一個半小時。
等後廚忙活半天后,服務生會倒數三二一,戳破脹得氣球大的豬膀胱,掏出裡面的雞,切塊、淋汁兒、裝盤。
法國特產:豬膀胱布雷斯雞
這也是高端餐廳的最大問題:非標。本身做菜的流程很繁瑣,還要主廚講解、服務生伺候,一頓飯動輒三四個小時,翻台率必然極其有限。大多餐廳都是「1天2頓,一頓10人」,Noma一天40人的客流已經是優等生,可廚師還是比客人多。
規模更是無從談起,高端餐廳大多主打主廚的名頭,店面和裝潢可以複製,主廚的造詣無法克隆,所以幾乎都是「僅此一家」。
餐飲業是一門利潤非常微薄的生意。從沙縣小吃到新榮記,連鎖餐飲的經營法則是通過極致的標準化,讓門店可以快速複製,進而通過規模增厚利潤。大部分連鎖餐飲標準化的第一步,就是用預製菜代替廚師。
當規模效應的路走不通,高端餐廳只能把盈利希望放在高毛利的酒水身上,外加賺點「一餐10%」的服務費[11]。
2020年,雷澤皮在一次採訪透露:「我們營業了將近17年,稅後的平均利潤僅為3%,全球都是如此[12]。」可謂吧檯結帳賺到手軟、年底算帳虧的發麻。
要知道,Noma長期把實習生當黑工,還有疫情期間為之兜底80%固定成本的丹麥政府[13],更多同行並沒有這樣的條件。Noma尚且如此,其他高端餐廳想賺錢,也許只剩偷工減料這條路了。
除了商業上的先天不足,高端餐廳還面臨一個更大的問題。
03
中國製造降維打擊
山東有很多知名特產,東阿阿膠、濰坊風箏、壽光大蔥名聲在外,但臨朐(qú)鵝肝卻鮮有人知。
鵝肝原產於法國朗德,80年代,朗德鵝被中國引進培育,落地山東臨朐縣。這個常住人口不到100萬的小縣城,改變了朗德鵝的命運。
2023年,臨朐縣年出欄朗德鵝400萬隻,年產鵝肥肝5000噸。時至今日,中國鵝肝總產量如今占了全球45%,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明星愛去的馬克西姆餐廳,用的鵝肝都是如假包換的Made in China[14]。
一身都是寶的朗德鵝。圖源:紅動中國
除了鵝肝,「世界三大珍饈」的另外兩款——黑松露和魚子醬,中國的產能也占據了全世界的70%和60%。
有了強大的生產能力加持,許多食材的稀缺性蕩然無存。法國20多家米其林餐廳都在用的卡露伽魚子醬,拼多多上2盒10g裝,只需要76.5元。
現在不會了
食材從論克到論罐,搭檔從「鮑魚紅蝦」變成「皮蛋臭豆腐」,吃的場景從米其林餐廳到家,傳導到高端餐廳,定價的天花板隨之變低。現在UV餐廳的松露麵包、鵝肝巧克力派都在百元以內。
Fine Dining的另一個敵人則是美食大國消費者對舶來品逐漸祛魅,其溢價空間也大大縮水。
B站up主常戴夫發過一條探店UV餐廳的視頻,正播到製作「膀胱氣囊煮鴨肝」(吃法和「豬膀胱布雷斯雞」很像)。
主廚熱情洋溢的介紹,這是800多年前中世紀創立的名菜,用了致敬傳統又顛覆傳統的烹飪方式。底下彈幕毫不領情:「邊說話邊做菜,口水都漏下來了」。
帶著異域色彩的Fine Dining,在中國承擔的另一個功能是個體身份序列的具象化的標籤。時至今日,繁瑣的禮儀和複雜的裝潢早已不再是社會地位的代名詞,但五花八門的Fine Dining沒有及時放下身段。
當大多數人對它的各種套路瞭然於胸:在「升一星漲價800」的傲慢背後,創新卻乏善可陳,難免會發出「不過如此」的感嘆。
2020年,精緻餐飲長期頂樑柱悄然交棒,洋餐全線崩潰,中國火鍋首次打贏了日料。
Noma關門後,老闆雷澤皮痛定思痛,再就業方向徹底和過去割席:賣精心研發的預製調味料和精緻漢堡。
比起以前人均700美元的入場券,現在「名廚監製」的牛肉芝士大漢堡,一個只要18美元。
參考資料:
[1] 人均1580元,上海知名餐廳突然閉店!有人5000元餐券還沒用!高端餐飲遇冷,米其林餐廳也開始「降價拉客」,每日經濟新聞
[2] Fine Dining and the Ethics of Noma`s Meticulously Crafted Fruit Beetle , The New York Times
[3] 『It just doesn』t work.』 The world’s best restaurant is shutting down as its owner calls the modern fine dining model 『unsustainable』 , Fortune
[4] 世界第一網紅餐廳為什麼要關門?,睿士
[5] 欠薪,跑路,被追債,人均1000元米其林餐廳一夜倒閉,餐飲老闆內參
[6] 港餐廳遇米其林「死亡之吻」,新華網
[7] 「全球最佳餐廳」為何「關門大吉」?,青年參考
[8] Effects of restaurant expenses on enhanced profitability: Do Michelin-starred restaurants perform differently?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stronomy and Food Science
[9] 服務的細節088:顧客愛吃才暢銷,正垣泰彥
[10] 意面只賣18塊,薩莉亞離倒閉還很遠,有數DataVision
[11] Foodie Fever Dreams Can』t Keep Restaurants Afloat, stores sud
[12] 疫情改變高端餐飲?來看看「世界第一」餐廳變漢堡店的故事,未來預想圖
[13] 「世界第一」餐廳為什麼變成了漢堡店?,第一財經
[14] 年產值20億,中國小縣城,統治「法式鵝肝」,正和島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2024 Vista看天下
V
為搶生意,兩 大 頂 流反 目 成 仇
00 後老 師,爭相 模 仿70後穿搭
蜜雪 冰 城 都 有 平 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