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媽罵我,說我都過30了,到現在還沒對象,再過幾年連孩子都生不了了……」
聽著表妹講著喪氣的話,真的很心疼她。
表妹因為30多了還沒結婚,都成了我姨的心病。而我姨常常會從語言上刺激表妹,這次娘倆又因為國慶節放假,安排她相親的事「話不投機」了。
曾經看過一個關於媽媽勸女兒生孩子的視頻,視頻上大媽的金句給我印象深刻。
」你知道自己多大了吧,你姥姥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我們兄弟姐妹四個都生齊了,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你也能打醬油了。再看看你,整天吊兒郎當的樣兒,馬上都三十了還不生娃,你不上心那孩子能從天而降啊!你是想咋滴啊!
你和那小王八犢子都結婚多少年了,這事兒就像跟他沒關係似的,還撒丫子玩兒呢!一問就給我zhe(第三聲),也不說個出,還跟我玩兒這米格龍捏,他想咋滴啊?
那你說,你結婚是為了啥,為了找個理由把咱家東西都倒騰他家去啊?這都不算啥,我也不願意天天耗著你磨嘰這事兒,等你成了高齡產婦了生孩子多危險你知道嗎?
我讓你找個大的你不聽,我讓你生個孩子你還不聽,你是要上天吶!就差我給你買竄天猴了吧!(估計竄天猴是一種煙花)
再輕鬆幾年就要絕經了你啊,我年輕那會兒要像你這麼想,你現在還不知道在哪個老娘腿肚子裡轉經捏!
你知道國家為啥放開政策生二胎吧,就是想磕磣磕磣你們這些一胎都不生的,打臉不?pia pia的!」
看過視頻的人都忍不住會哈哈一樂,但樂過後,也不免給我們一個思考:女人到底什麼時候生孩子才最好?
近些年,由於大環境的影響,大家關於「結婚生孩子」這個話題的也被討論的越來越多了。
其實,關於「生孩子最好的年齡」這個問題,社會上通常存在兩種觀點的碰撞。一是生孩子要趁早,二則是先立業後生子,而他們支撐的理由也各不同。
生孩子的兩種觀點支撐的理由
1.主張「生孩子要趁早」的人,說出來的理由大概有以下幾點:
媽媽年輕,產後恢復會快一點,也會更有精力帶孩子。
與孩子年齡差距小,等他成年了你還年輕,共同語言多,減少代溝。
年紀輕生完孩子後,不至於因為懷孕生子產生職場壓力。
我有一個同學,是大學快畢業就懷孕了,還沒工作就有了娃。現在她的孩子都十歲了,她依然沒有出來工作過。她有時候在群里發信息說:」我覺得我這輩子好像什麼都沒幹過,我的生活除了孩子好像什麼也沒有了!」
雖然我同學生孩挺早的,可是她恢復得並不好,1.58米的個頭,體重都達到了150多斤。可見產後恢復得快慢與否,其實還是與個人體質、生活習慣、孕期變數相關的,即使很年輕就生了孩子,也有可能恢復得並不理想。
而親子關係不是年齡來決定的,跟年齡的差距關係不大,跟父母的思想有關。即使年齡不大,如果思想古板,不願意學習,那也可能會和孩子代溝。
像我同學,在一出校門還未踏入社會時,就懷孕生子了,現在更是沒有信心去闖職場。
2.建議「先立業後生孩子」的人,原因大致為以下三點:
年齡越大,心理更成熟,責任心也會更強。
因為心裡成熟,對分娩的疼痛、養育孩子的辛苦能準備得更充分,並且能更好地適應兩個身份的轉換。
經濟基礎穩定,能夠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和生活條件。
我表姐,在30多歲才結婚,今年才生了寶寶。她孩子生到一半時,她央求醫生給她剖腹產,最後因為種種原因,還是順轉剖了。她常跟我們說,要是早知道生個孩子這麼麻煩、這麼疼,真的就應該選擇丁克。
其實,人心理是否成熟,跟年齡關係不大,有些人少年老成,有些人卻「白活了那麼些時日」。
而對於分娩的疼痛、養育孩子的辛苦,角色能不能順利轉換,還真不是年齡的事,有時候跟這個人的心理素質和成長經歷有關。
我表姐30多歲的人了,工作一般,妥妥的「月光女神」。結婚的房子還是雙方老人給出的首付。所以不是說年齡大,經濟條件就一定好。
年輕人養育孩子,照樣能夠熟讀育兒百科,融會貫通來處理孩子的日常生活。
生孩子的最佳年齡是
有人說,你過了35歲生孩子就是高齡產婦了,到時對孩子也不好。
當我們在討論醫學上說的「最佳生育年齡」時,一定記住,這個最佳,只是一個機率上的「最佳」。
不是說你不在這個年齡生孩子,就意味著你要低人一等,或者孩子就會出現什麼問題;也不意味著你在這個年齡生孩子了,就一定能順順利利。
奶茶劉若英,在45歲時生了兒子,幸福地做著媽媽!
其實說到底,「什麼時候生孩子」 這件事,根本沒有既定的規則!早生有它的好處和壞處,晚生也有其優點和缺點,如何抉擇就看個人及夫妻的想法了。
沒有正確的時間,只有確定的態度。比起在某個「最適合的年齡生孩子」,夫妻雙方的狀態、對養育下一代的準備往往更重要!
銀花是高級育嬰師,有多年母嬰護理經驗,是多網絡平台原創、簽約作者。
關注母嬰健康和0-10歲孩子的養育和教育,同時也是二孩媽媽,育兒路上我們在一起!也歡迎關注銀花育兒,一起快樂做媽媽!
您覺得什麼時候生孩子最好呢?歡迎分享您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