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銀花
「自從有了娃,生活就變得很刺激。好不容易把他哄睡了,可怎麼把他放下就是個難題了,每次睡著後放床上就跟拆炸彈似的,真的太不容易了!」
說這話的,是我那剛做媽媽不久的表妹。
初為人母,很多媽媽都有過跟我表妹一樣的經歷。「抱著睡,放下醒」,也把新媽媽們折磨得苦不堪言。
很多媽媽很納悶:這個折磨人的小妖精,為什麼老是要抱著睡覺才踏實呢?
小寶寶喜歡抱睡,一放就醒的原因
1.本能的需求
事實上,寶寶出生沒多久,對這個世界仍然感到陌生和不安全的,本能上渴望爸爸媽媽的愛撫。當寶寶被人抱在手裡時,能夠聽到人體的心跳,感受到人體的溫度,這種環境跟他在子宮裡的環境相類似,會讓寶寶感到安全。如果媽媽放下寶寶,這樣的感覺就消失了,容易讓寶寶醒過來。
0-3個月,寶寶渴望與父母肌膚相親,是寶寶正常的心理需要,也是培養親子關係的最好方式,爸爸媽媽應在儘可能的情況下滿足寶寶的這種需要。
2.深、淺睡眠
小嬰兒的睡眠周期比成人短,一個睡眠周期大概是40分鐘,睡眠狀態分為深度睡眠和淺度睡眠,大概各占一半時間。
深度睡眠:深度睡眠也稱非快速動眼期睡眠,在這種睡眠狀態中,寶寶呼吸平穩均勻,臉部和四肢呈放鬆狀態,是靜態的,即使偶爾有驚跳動作或嘴角擺動,扔屬於休息狀態。
淺度睡眠:也稱快速動眼期睡眠,在這種睡眠狀態中,寶寶的呼吸也不平穩。時常移動身體,發出響聲,有的寶寶還會動動手,踢踢腳,或者哭幾嗓子,眼睛有時也會一睜一閉。
寶寶的睡眠是在深睡眠與淺睡眠中不斷轉換的,一般寶寶在深度睡眠時,將寶寶放下是不容易醒的。
3.驚跳反射
很多媽媽都見過,寶寶明明睡得好好的,可是卻突然一驚一乍的張開雙手把自己嚇哭了,這可能就是寶寶的驚跳反射。
驚跳反射是由於小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所致,受刺激後容易引起興奮,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一般寶寶在淺度睡眠時,一些輕微的響動都有可能引起寶寶驚跳,有時候寶寶也會出現夢哭的情況,如果家長這時以為寶寶是驚嚇著了或者醒著了,急忙抱起寶寶,也可擾亂寶寶的睡眠。
驚跳反射一般在3-5個月內消失,高發於小月齡的寶寶身上。
4.寶寶沒吃飽
我們喜歡用」用了吃奶的勁」來形容做一件事情的不容易,可以想像,吃奶對稚嫩的小寶寶來說是份辛苦的體力活,於是經常會出現吸一會兒,停一會兒,再吸一會兒的循環。有時候媽媽們看寶寶吃著吃著就睡著了,以為寶寶吃飽了,其實寶寶是吃累了。
如果媽媽們此時誤以為在休息的寶寶睡著了,把寶寶放床上,寶寶當然會醒,「我還沒吃飽了,怎麼能睡覺呢?」接著又會哭鬧著吃奶了。因此,媽媽們要確定了寶寶是完全吃飽了再放下才好。
5.沒有拍嗝
由於小寶寶胃體呈水平位,胃容量小,胃入口處賁門括約肌鬆弛,而出口處幽門括約肌卻相對較緊。當寶寶吃奶後,或多或少都會吞下一些氣體,抱著時是蜷縮著身體的,所以不太能感覺到。但一旦放到床上,如果沒有拍嗝,氣體排不出來,寶寶也容易因為吐奶、脹氣不舒服而醒。
6.養育習慣
剛出生的小寶寶,家人會不可避免地對其「愛不釋手」,尤其是有老人的家庭。小寶寶可以抱著睡,但不能沒有節制。
如果寶寶哭鬧,家人不排除原因,第一時間久抱起,輕輕搖晃安撫,形成習慣性抱睡,寶寶就會產生依賴,潛意識裡覺得抱著才是睡覺的正確打開方式。
當寶寶3個月後仍然是「抱著睡,放下醒」,那說明我們已經給寶寶形成了一個條件反射:哭=抱=睡。
如何正確對待寶寶的抱睡現象
很多新手爸媽也會有困擾,到底小寶寶能不能抱睡呢?建議不同階段的寶寶區別對待。
對於小月齡的寶寶,尤其是出生3個月以內的寶寶,他們這段時間的哭鬧大多是生理性的,爸爸媽媽可以儘量滿足他們的需要,不要急於在這個階段培養他們所謂的「獨立能力」和「規則感」。尤其是早產的寶寶,他們會比足月兒更加缺乏安全感,所以父母不要吝嗇擁抱他們。
相反,如果寶寶沒有提出需求,或者不存在健康問題時,家人就不要因為自己對孩子的喜愛,總想著抱著寶寶,要學會放手。
因為長期抱著寶寶睡,既苦了自己也害了寶寶,不說腰酸背痛手抽筋,對寶寶的生長也是不利的。
*不利於寶寶脊柱的發育
3個月以內的寶寶骨骼尚未發育完成,頸椎和脊椎都很柔軟,經常抱著,脊椎總是呈彎曲形狀,容易導致寶寶的脊柱發育出現畸形、不正常彎曲,時間久了對孩子的骨骼生長不利,甚至長大後會造成駝背等現象。
*不利於寶寶生長激素分泌
來回的走動和搖晃會讓寶寶處於淺度睡眠,不利於寶寶生長激素的分泌,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不利於寶寶智力發育
寶寶平躺在床上時,四肢會比較自由,會做些舉舉手,蹬蹬腿的小動作,有利於寶寶感知身體在空間中的位置以及四肢所處的地方,促進腦細胞生長,為大腦提供更多的氧氣和能量,從而促使智力發育,但抱睡會禁錮寶寶四肢的活動,影響寶寶智力發育。
*不利於寶寶自睡習慣的養成
當寶寶養成抱睡習慣後,容易對成人形成強烈的心理依賴,不利於寶寶自睡習慣的養成。
其實寶寶睡在床上是很舒服的,但是小寶寶睡覺時間長,又不會翻身,一個姿勢睡得久自然不舒服。因此,家長可以在不影響寶寶睡眠的情況下幫寶寶調整姿勢,寶寶睡醒之後,家長可以抱著四處走走、看看,與寶寶說說話。
緩解寶寶一放就醒的情況
1.增加安全感
前面已經說過,剛出生不久的寶寶,肌膚渴望爸爸媽媽的愛撫,我們每天在寶寶睡前可以讓寶寶趴在媽媽的胸前,或者給寶寶做撫觸,小月齡寶寶有驚跳反射,包裹法包裹寶寶,減少寶寶的驚跳,都有助於寶寶的睡眠。
2.環境不要太安靜
有些家長由於擔心寶寶的睡眠被打擾,所以會在寶寶睡覺的時候不敢發出任何聲響,這太過於小心翼翼是不利於寶寶好的睡眠習慣養成的,容易造成寶寶在睡覺時非常敏感,一有響聲就醒。
所以,家長們不必太過於小心翼翼,只要不鬧出太大的動靜,正常的說話、走動都是沒問題的。並且當孩子長大了,如果住在集體環境里,孩子的睡眠適應性會更強。
3.補充維生素D
一般來說,母乳和配方奶粉里的鈣都是很充足的,寶寶無需額外補充鈣劑,但建議出生後滿15天的寶寶就需要開始補充維生素D,直到兩歲。而補充維生素D的目的,主要是促進寶寶體內鈣的吸收。
因為缺鈣會導致寶寶處於精神亢奮狀態,煩躁不安、難以入睡,或者睡不安穩、容易驚醒。同時,也會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導致汗腺分泌增多,睡覺時不斷出汗,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
4.把握好睡眠時間和放下技巧
當寶寶睡著後,表情放鬆,呼吸均勻、四肢軟綿,說明寶寶進入了深度睡眠,這時候把寶寶放床上是不容易醒的。
放下寶寶時,也可以遵循這樣的步驟:
將熟睡的寶寶放床上時,其次是屁股,接著是腰背,再慢慢放下頭頸部,穩定幾分鐘後再抽出手。
撤手時,結合拍、側身、按手等輔助安撫動作。
可以在寶寶旁邊放一個毛巾小卷或小被子卷,既令寶寶有安全感,也可以支撐他的背部。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0~3月齡的寶寶是沒有自主入睡的能力的,剛入睡以淺睡眠為主,放床後會出現睡不踏實、容易甦醒的情況。如果寶寶放床上後實在睡不好,那抱睡也是可以的,因為保證寶寶的睡眠充足是首要的。
但3月齡以後,尤其是4~6月齡的寶寶,媽媽們就要有意識地把寶寶放床上睡,科學的方法是讓寶寶在吃飽奶後,TA有睡意時,把TA放在床上,讓TA自然地入睡,慢慢培養寶寶自主入睡的能力。
睡眠是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也是需要培養的。家長始終要做的是根據寶寶自己的特點,輔助睡眠,讓寶寶最終學會自己睡覺。
高級育嬰師,有多年母嬰護理經驗和育兒心得,關注母嬰健康和0-10歲兒童的成長,同時也是兩孩媽媽,育兒路上我們在一起!
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也歡迎轉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ZrPwJnAB3uTiws8K6_D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