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業內人士和媒體都在紛紛議論DeFi,探討DeFi的生態體系和未來發展前景。
那麼,什麼是DeFi呢?它和FinTech是一回事嗎?如果不是,區別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DeFi的相關知識。
01
什麼是DeFi,和FinTech有什麼不同?
先說說前幾年被傳統媒體大肆報道的FinTech。FinTech(金融科技)主要是通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和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去做更好的預測和判斷。
FinTech的核心是信用。FinTech公司根據用戶的歷史消費記錄,利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進行大數據分析,計算出不同用戶的信用水平,然後根據信用水平的不同推出不同的金融服務,比如貸款服務。舉個例子,FinTech領域的巨頭螞蟻金服,就是通過支付寶每天產生的各種交易數據,計算分析後針對不同信用等級的人推出不同額度的花唄服務。
和FinTech不同,DeFi(去中心化金融)更多的是指去中心化的金融衍生品和相關服務,背後是分布式帳本和區塊鏈技術。
因為是去中心化的,所以DeFi沒有信用體系。FinTech會根據歷史數據給用戶評估一個信用等級,DeFi主要存在於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上,絕大部分DeFi產品也沒有做身份上鏈,使用者基本都是匿名或是半匿名狀態。
DeFi的願景是一切資產都可以Token化,自由地在全球開放的市場上交易。
02
目前知名度高的DeFi:Maker DAO
從穩定幣到去中心化Token兌換平台、借貸,目前DeFi項目已有數千個,整個生態系統正在蓬勃發展。
以太坊上的DeFi產品
來源:theblockcrypto.com
下面,通過以太坊網絡上知名度較高的DeFi——Maker DAO,幫助大家更深層次地理解DeFi的運作。
我們可以把Maker DAO簡單理解成一家去中心化的銀行,它可以發行自己的穩定幣——Dai,Dai與美元1:1錨定。
傳統金融服務中最重要的業務之一就是放貸。假設加密貨幣投資者張三全款買了房後,遇到了真愛打算結婚,卻沒有錢辦婚禮,打算去銀行貸款。銀行會調查張三的信用記錄,並用張三的資產(比如房子)作為抵押,才肯貸款給他。
在去中心化的「銀行」Maker DAO里,該如何實現呢?其實很簡單,Maker DAO不需要查張三的信用記錄,甚至也根本不知道他是張三(區塊鏈的匿名性)。Maker DAO會要求張三抵押區塊鏈資產,假設張三有價值15萬美元的ETH,全部通過智能合約抵押給了Maker DAO,Maker DAO會給張三最多10萬個Dai(價值10萬美元),因為Maker DAO規定抵押物的價值至少是貸款額的1.5倍。有了Dai,張三可以兌換成法定貨幣(比如美元)在生活中使用。
等張三以後有錢了,可以在市場上買入Dai,還給Maker DAO並支付利息,贖回抵押的ETH資產。假設行情下跌,張三原先價值15萬美元的ETH也縮水了,已經低於貸款額的1.5倍,Maker DAO就會強制賣出張三的ETH用來償還他的貸款,保證Maker DAO自己「不會破產」。
03
結語
以太坊創始人V神曾說,金融和遊戲會是區塊鏈技術最先落地的兩個領域。相比於傳統的金融服務機構,DeFi確實有很多優勢,比如去中心化、透明度高、費用低等等。
正如很多人無法理解區塊鏈技術一樣,DeFi也存在認知門檻,科普道路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