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草根段子手,到一代史家,他只用了一部跨越千年的書

這位草根段子手,一生可謂「倒霉透頂」。

16歲當考試槍手,即使要被砍頭也代考舉人,只為償還安葬父母時欠下的巨債。

好不容易考上第一,見了皇帝,卻無錢行賄上司,連個候補知縣都做不成。



又逢辛亥革命,義憤填膺寫出一篇《民氣說》,引得日方強烈抗議,袁世凱嚴令查禁。

想實業救國,辦毛巾廠抵制日貨,卻被日軍占領,土匪洗劫,一切成夢。

躲到山區懸壺濟世,醫好了別人,病壞了自己。

潦倒如斯,忠義如斯。

這個終生為國奔波的人,名喚蔡東藩。







光頭、戴深度近視鏡、灰白長衫,只用毛筆墨盒,這是蔡東藩留給世人的印象。

生於底層之家,一生貧困清苦。

無周作人、郁達夫那樣的遊學經歷,亦無胡適之、陳寅恪這些大儒的名教授光環。



但這位草根書生同樣像這些名人一樣,終生為國奔波:

編教材,潑辣點評日本,警醒世人。

去教書,讓每個中國人學會「堂堂正正地活著」。

發現帝制復活,又跑去編史救國,決心讓世人知道帝王專制之狹隘。

十年光陰遑遑,寫出了一部用演義講歷史的巨著——歷朝通俗演義。

一套書講盡一千年,它被驚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甚至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找不到先例!」

「一代史家,千秋神筆」,蔡東藩,從此留名。




01

國寶級通俗史作典範

殿堂級啟蒙必讀讀本


《六史》是中國近現代著名歷史演義小說家、史學家蔡東藩,歷十年寒暑、閱經典千卷才得以完成的作品。自民國初版以來,享譽全球華人世界100年,被贊為「中國歷史殿堂級的啟蒙必讀讀本」、「通俗史作之典範」。



蔡東藩

歷史作家

1877年-1945年


相傳因為抨擊朝廷腐敗,蔡東藩還曾收到恐嚇信,逼迫其修改內容。但他仍舊秉筆直書不變初衷,遵循「以正史為經,語皆有本;以逸聞為緯,諧趣鮮活」的原則。

這種沒有刻意醜化,也沒有含糊其辭、有失公允的編著精神值得後人抱以崇高的敬意。

因為書中文史知識兼備,對學生裨益匪淺,江蘇省立南京中學校長張海澄還曾大批採購。也正因為以史實為重且行文亦文亦白、格調幽默風趣而備受名家的青睞和讚譽。

李敖、張大春、梁文道、張頤武、顧頡剛、二月河等名家也都聯袂推薦過。


可以說這套書體系完整、內容豐富、主次分明、理趣兼備,寫盡了幾千年歷史中的細枝末節。其中人物繁多卻栩栩如生,既恪尊史實又文辭老辣。跨越時間之長、人物之眾、篇制之巨,堪稱歷史演義之典範。

作為歷史演義中的佼佼巨著,至今無法找到可替代的讀物。無論你是普通讀者,還是從事歷史研究的學者,想必看過後皆會有所收穫。

02

精讀六朝歷史 把握髮展脈絡


提及通史讀物,我們普遍願意選擇經典來讀,例如《史記》、《資治通鑑》、《二十四史》。面對這種大部頭的著作,我們總是有心閱讀卻無從下手。

確實真正能通讀《史記》、《資治通鑑》的人還在少數,其中精妙深奧之意也並非三言兩語就能揣摩。有時剛提起興致讀上幾篇章便會心生倦怠。何況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連歷史專家也不見得能把它完全熟記。


如何才能快速且有興趣的讀懂通史呢?當然可以化繁為簡,利用精讀的辦法來吸納歷史知識。別看蔡東藩的《六史》洋洋洒洒寫了足足六百餘萬字,其實他已經幫我們從無序中整理出了頭緒。章回體的結構設定一語中的,有著醍醐灌頂的作用,使那些紛繁複雜的歷史事件被一一理清。

用秘計暗度陳倉 受密囑陰弒義帝

玄武門同胞受刃 廬江王謀反被誅

慈禧太后三次臨朝 維新黨六人畢命


聽著作者用說書人的語調娓娓道來,仿佛兵戎相見的情景浮現在眼前,現場感極強。蔡東藩的《六史》就像是一幕幕向前滾動的電視劇,讓我們在追劇的同時把握歷史發展脈絡,看到一幅徐徐展開的時代畫卷。


03

讀懂生存之道

挖掘人性善惡


說起讀歷史的意義,我們常常會想到以史明鑑,但它的意義不僅於此。閱讀歷史,其實是在社會的風雲變幻中觀看生命的往來。

讀歷史,即讀人。如果你只把《六史》當做帝王將相的家譜志,那就太過於片面了。從這本書中我們不僅能揣摩歷史發展的規律與跡象,更能讀懂個人生存之道、挖掘人性的善惡。

就像著名文化學者張頤武評價的那樣:「蔡(東藩)著的不可替代之處,不僅在於他準確地挑出了歷史的大線索,更重要之處在於,他關注了歷史深處的人的命運。……歷史是鮮活生命的延展……他的歷史有血液、有溫度,是可以觸摸的。他的歷史是關於人性的故事。」


現如今影視化的改編大多脫離史實,有著戲說、篡改歷史的意味,對歷史人物也是褒貶不一。甚至常出現添油加醋,對人物造成扭曲的現象。

但《六史》作為一本最具權威的正史演義,做到了貼近史實。雖然是歷史演義,免不了有些虛構成分。但其整體卻保證嚴謹,力求符合特定歷史環境和特定歷史人物的性格。


讀過之後你會發現蔡東藩筆下記錄的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血肉豐滿的人的故事。從中你可以讀出做人與應世的道理,學得常識與人生智慧,更是能感受到歷史傳遞出的溫度。

那些俯仰天地間的俠客、震古爍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將軍、竹杖芒鞋的隱士、涕淚沾襟的眷侶,在時空中奔走。他們是否跟我們過著相同的生活,他們的房間、食物、桌子上的物品,他們的親人、他們的煩惱是否跟我們一樣?在《六史》的書中你會尋到答案。


04

通俗演義講述正史

精彩詼諧堪比《三國》


著名作家馬伯庸曾評價《六史》說,「它把真實歷史用演義小說的形式講給普通讀者,這是從蔡東藩先生才有的。讚嘆用「演義」把歷史說清楚,是一個很偉大的舉措。」相對於傳統《二十四史》這種嚴肅正史,《六史》這種以通俗演義記述歷史的方式更能被大眾喜聞樂見。

這本具有小說閱讀快感的歷史讀物,既兼具史學的雄渾奇偉之氣,又增添趣味雅致之氣。其中涉及權勢謀略、皇室爭儲及宮闈生活等多個方面。

書中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超級精彩,每本都媲美《三國》的鮮活詼諧!就像腦補了一場接一場的皇室宮斗劇,即使追到劇終也仍舊饒有興味。而其精妙之處還在於讓你在嬉笑怒罵間,讀懂中國歷史的全部智慧。



05

名師匠心勘校 閱讀觀感極佳


這套黑金禮盒精裝典藏版《六史》是以上海會文堂鉛印本為底本,多位名師歷時3年,經過7次匠心勘校而成。在原有基礎上還適當保留了蔡東藩的自序、自批、注釋和結語。文中特採用不同顏色字體標註,可以更加醒目的分辨正文與批註。

有趣好讀,是對這套《蔡東藩·六史》最好的概括。

敘述上採用虛構人物對話,場景感十足;篇幅適中,好讀得像看小說一樣會上癮。




評書般結尾開篇、打油詩隨時可見,增添一絲江湖俠義氣息。



雖以演義說六朝,但大部分實為正史,這也是它為何地位這麼高、這麼受好評的原因。

蔡東藩強調「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虛構或野史部分,也在批註里標明出處。

仔細翻看這些紅色標註,你會發現原來蔡東藩不光是史學家,還是個段子手。他總是忍不住黑一下歷史人物,還時不時批判、指責他們的愚蠢行徑。

淵與世民等密行部署,意欲殺使祭旗,指日出發,適江都又傳到赦詔,仍令淵照舊供職,戴罪圖功。淵乃出接詔書,並款待前後使臣,厚贐(jìn)去訖。前使不知為誰?總算幸保性命。淵稍稍放心,因復延宕了好幾日。李淵實在無用。

料知煬帝不懷好意,不如託詞稱疾,裝著一副病容,接見來使,且把許多黃白物,作了程儀、浼(měi)他委婉復命,但說是待病少痊,即當往朝行在。來使得了金銀,樂得做個人情,便唯唯如命的告別而去。錢可通靈。


文中還附有帝王世系圖,讓讀者能夠明晰皇族脈絡。原先搞不清康熙雍正乾隆的關係,這回終於有了解答。其中疑難字詞隨文注音,確保讀者零障礙閱讀。

例如:

寂頗使酒好博,世民既盛筵相待,復出私錢數萬緡,與寂作摴蒱(chū pú)戲,故意的輸錢與寂。

他有一個堂姐,是覺昌安女孫,出嫁與古埒(liè)城阿太章京,已有數年。

全書按照時期編排共分為六冊,每章節篇幅適中、閱讀觀感良好。雖然語句之中文白雜陳,但好在沒有失去韻味,反而讀起來津津樂道,甚至有種看小說越看越上癮的體會。

原本讀大部頭歷史書就腦仁疼的讀者,再也不用擔心看不下去書了。相信你看完忍不住,也要說真香二字!





限量版禮盒裝幀,完勝其它普通版本。




浩浩數百回,寫盡六代王朝興替,幾度春秋。

鮮活詼諧的筆調,掀開的不止是千年歷史的真實面紗,還有草根書生的執著。

閒時將其閱讀,嬉笑怒罵間,便讀懂中國,讀懂了這位奇人,人生格局隨之變得開闊。



蔡東藩·六史


(文章轉發自網絡不代表本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繫我24小時內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XROBhW0BMH2_cNUglm7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