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先生以明式家具成就蜚聲海內外,同時對竹刻藝術情有獨鍾

2019-12-13     文藏

儷松居主人王世襄先生(1914~2009年),號暢安。海內外推為明式家具巨擘。家具以外,王老為復興漆器、竹刻、葫蘆器、鴿哨、繪畫等,皆有遺篇。王老已經去世,夜闌整理墨寶、竹刻等物,仿見尊容,如聞訓誨。學者何孟澈在紫禁城雜誌發表的文章《華萼交輝:與王世襄先生有關的幾件竹刻》中,有如下講述。

王世襄先生 網絡圖片

這兩件是王世襄先生題蟋蟀臂擱(范遙青先生刻1998,1999年)。

自珍集中載王世襄先生題范遙青先生刻蟋蟀臂擱一件,臂擱已於2003年北京嘉德秋拍儷松居專場中散落人間,唯此臂擱的製成因由,《自珍集》中尚未道及。

王世襄與范遙青 網絡圖片

1996年夏8月某夜,與田家青先生同往朝陽門內芳嘉園晉謁王老,三伏酷熱,暗無月光,四合院中,摸黑前進,頗有蘇東坡《承天寺夜遊記》之感。入北屋,門邊牆上貼白紙,王老直行榜書:「奉上級指示,不得為人鑑定文物」,牆上掛錦囊裝古琴數床。坐定,王夫人捧出西瓜一盤,曰:「此物解暑。」

王世襄先生題「才起秋風便不同」 蟋蟀臂擱,范遙青先生刻

王老出示新作《蟋蟀譜集成》,贈餘一冊,扉頁內已題敝款。翻閱,有自題六絕句代序,後鈐「王千秋印」,不解,請問王老,答曰:「此友人所贈漢印也。」2009年嘉德春拍,竟見此印,此乃題外話。

回牛津以後,精讀《蟋蟀譜集成》,王老自題絕句,吟詠再三,靈機一觸,遂函懇王老與范先生作蟋蟀臂擱,范先生果作圖,又承王老題六絕句第一首:

才起秋風便不同,瞿瞿叫入我心中,古今痴絕知多少,愛此人間第一蟲。

自珍集中載王世襄先生題蟋蟀臂擱拓本

後范先生復函,有「引來詩一首」之語,原來近年國內鬥蟋蟀大盛,有養家與蟲販,用激素類固醇等藥物,喂飼蟋蟀,以求贏局。王老見范先生圖,大有感觸,而再成一絕句,又請范先生另刻一臂擱自藏。故自珍集中所載,與敝藏畫本相同,而題寫各異。

後謁王老,蒙贈《自珍集》中蟋蟀臂擱拓本,及新作絕句:

白鉗蟹殼墨牙黃,一旦交鋒必俱傷,何若畫中長對壘,全須全尾兩蟲王。

並見示本末,遂又求范先生另作一圖;王老不憚其煩,為余題寫新作於臂擱之上。故此臂擱所題,與自珍集中所載相同,而書法各異。註:竹刻款為夢澈,孟夢同音,「夢澈」乃啟功先生為余取之別號。

王世襄先生題「白鉗蟹殼墨牙黃」 蟋蟀臂擱,范遙青先生刻

餘九十年代在牛津大學,攻讀博士,閒讀莊子,觀魚一則,言簡而意賅。

王老令堂陶陶女史,著有《濠梁知樂集》,為畫魚藻專著。後見潘天壽先生作莊子觀魚圖,堪作臂擱,因思請王老題此四字。函詢范先生,先生告余曰:應用王老令堂陶陶女史畫本,方為妥當。

蒙范先生取《魚藻百戲》長卷之一段,刻成橫件,而王老亦欣然命題,遂成這件陶陶女史畫魚藻王世襄先生題橫件(范遙青先生刻,1998年)。

陶陶女史畫藻王世襄先生題橫件  范遙青先生刻

後謁王老、蒙贈香港翰墨軒出版之《名家翰墨:金章》一冊、始知陶陶女史生平、並得拜讀《濠梁知樂集》。《魚藻百戲》引首為肅親王題、長卷現存故宮博物館。卷後有當時名流多人題詠,其中王樹榮先生迴文律詩,堪稱一絕:

奇姿秀筆慧心靈、赭染丹還黛點青、池小綴紅花灩瀲、鏡圓浮碧荇瓏玲、遲遲出水穿深草、發發游波唼碎萍、詩里畫傳爭逸品、知誰夜月立煙汀。

反讀為:

汀煙立月夜誰知、品逸爭傳畫里詩、萍碎唼波游發發、草深穿水出遲遲、玲瓏荇碧浮圓鏡、瀲灩花紅綴小池、青點黛還丹染赭、靈心慧筆秀姿奇。

「池小綴紅花灩瀲、鏡圓浮碧荇瓏玲、遲遲出水穿深草、發發游波唼碎萍」,「萍碎唼波游發發、草深穿水出遲遲、玲瓏荇碧浮圓鏡、瀲灩花紅綴小池」,四句無論正讀或反讀,均與臂擱貼切點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X6BoEG8BMH2_cNUgkF4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