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還有人不肯接受這個世界的不完美,那就讓他讀讀這個……

2019-10-22     東音社


我一直覺得,人生中有相當一部分煩惱或者偏執,來源於「不肯承認這個世界的不完美」。

不肯承認的原因有兩個:一個叫不肯展示,另一個叫不肯接受。

認識一位老先生,聽到廣播新聞就說「這是騙人的」,有次播音員不幸把日期念錯了,他就說「唯一一個真的東西都讀錯了」,整個人怨氣衝天,連跳廣場舞的老太太都繞著他走。

到底新聞怎麼欺負他了?說起來很有趣:他曾經是某位領導的擁躉,和他握過手,激動不已,真的很仔細地按照新聞的說法「認真學習」、「堅決貫徹」,在小區里奮力宣傳——後來,這位領導被抓了。

當「貫徹落實某領導的指示」突然轉變成「要從某某案中汲取教訓」,同一個聲音,同一張報紙說出來的話,能在24小時內180度大轉彎,老先生也一下子崩掉了。

還認識一位逃離體制的媒體人,挺有名。現在整個人的狀態也不是太好。你一跟他聊「這個事情的價值」,他就會說,「屁!背後肯定是為了騙錢!」

為什麼?說起來也不是不能理解。他當年以為新東家「禮賢下士」,新老闆「充滿情懷」。網上查一查老闆的發言,每一個都是關於改變的夢想,關於未來的期待。結果到崗一看,企業的管理制度如皇權般森嚴,總裁走過必須全體起立注視;所謂的發言,全是外包團隊精雕細琢的;他的作用,就是把沒成型的項目包裝好,推薦給不明就裡的投資人。

後來寒冬來了。「看在工資的面子上」這個唯一支撐他的理由也扛不住了,人到中年,一夜白頭。

我有空的時候還會安慰他:你看你,好歹還有白頭。我呢,禿頭。

我們一直可以聽到這樣的聲音:

「原來劉局是這樣一個人!」「原來張總是這樣一個人!」「原來這個博主是這樣一個人!」

偶像崩塌後,信念陷入動搖,情緒陷入憤怒。一念黃金,一念糞便,總是有人喜歡把情緒放在最容易被點燃的兩端。

這種情緒還會影響自己。

在讀大學的時候,接觸過一個非常典型的心理諮詢案。一位非常優秀的學生,有一次期中考試考了十名開外——這是他從小學到初中,第一次考到十名以外——坦白說,這不是什麼太要緊的事情,誰都有運氣不好的時候,就算挨點批評,下次考回來便是——

但這個孩子崩了。從那天起,他再也沒有考進過前十名。因為他近乎固執地認為,「我有過一次爛成績,就不是一個好學生了」,「既然不是好學生了,那就算了」。

長期以來,家長一直灌輸「只有考前十,才是好學生」,「你要考砸了,就是污點」——於是,一個小小的泥漬,就足夠把他徹底擊潰。

他壓根沒有想著清洗泥漬,而是失落地朝泥漿地躺去。

我們很少去告訴別人:這個世界是可以不完美的。本來也是不完美的。

那些看起來令人高山仰止的偶像,一樣有著七情六慾,他們也可能在地鐵里摳鼻屎,在吃了韭菜盒子後打飽嗝。所謂的「完美」,不過是宣傳營造的假象;

那些看起來有些讓人羞愧的事情,也未必都是滑向深淵的開端。「勿以惡小而為之」的背後,並不是「有過小惡便只能做惡人」。你得把它看作自己的一部分,你得面對它,才能知道怎麼對付它。

正如佐藤光郎的新書《與惡魔對話》所說,要坦然面對那些「黑暗能量」,要調整那些引發煩惱的「無謂期待」,甚至,要重新看待那些「完美」的執念

正如日本的讀者所說,這本書「剖析深藏在億萬人心底最隱秘的陰暗情緒,專治各種不開心」。

作者佐藤光郎曾就職於上市公司,從事能源相關工作。他在2011年開設個人博客「搞笑SUPIRITUARU」,並成為月點擊量超過200萬次的人氣博客。2014年他辭去工作,開始舉行個人脫口秀以及鋼琴表演音樂會。同年,第一部著作《與神對話》出版,2個月加印10次,短短几個月銷量超20萬冊,在日本出版界一騎絕塵。另外,他還是搖滾樂隊sun of rock的領唱。


這本新書虛構出惡魔與主人公光郎的對話,談論的卻是財富、理想、擁有、失去等困擾每個現代人的現實問題。

例如,關於「擁有」,書中說:想像一下,桌上放著兩個蘋果,如果右邊的蘋果突然說:「那個蘋果是屬於我的」,你會怎樣想?一定會感覺奇怪,它們只是被放在一起的兩個蘋果而已,根本沒有任何從屬關係——其實,這就是戀人之間關係。

「我想交個女/男朋友」「我想成為大富豪」「我想不做任何工作輕鬆自在地生活」……為什麼你的願望沒能實現?書中說,因為許願方法錯了。願望的正確打開方式是正面心理暗示。

人為什麼生氣?因為你有虛妄的期待,拋棄不合理的期待,怨氣自會消失。這本書通過「惡魔」的嘴,把暗黑的情緒拉出來曬曬陽光,完成負能量向正能量的轉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U-mf_W0BMH2_cNUgP7Y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