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遠嫁江門的姑姑家裡拜年,嘗到了姑姑親家做的一桌本地特色菜
春節期間去了一趟江門拜年,也算是這個年出一趟最遠的門了。今年和去年一樣,情況有些特殊,過春節也沒有回老家。好在去年底爸爸媽媽一直都在我的身邊,所以,即使沒有回去拜年,爸媽也十分理解和支持。但是遠嫁江門的姑姑情況就不一樣了,【老公的姑姑,50年代末交通不便,到江門也是遠嫁了】姑姑的兒女們在國外,因為疫情此起彼伏,兩年多都沒有回國了,所以今年只剩下姑姑在江門老家過年了。想到這種狀況,我和先生決定初八開車去一趟姑姑家拜年。
因為隔天在電話里約好了,當我們來到姑姑家時,她的親家夫婦倆已經早早過來姑姑的家裡幫忙,有條不紊地準備中午飯所吃的食材了。姑姑的親家在同一個村子裡居住,也是屬於留守老人,【這種家庭在她們這裡很常見,當地是有名的僑鄉】兒女們早年去了國外,早已在大洋彼岸落地生根。所以每到節日,兩個家庭的老人會聚在一起吃吃飯,平時生活上遇到的問題也會互相幫忙,有個好照應。
以前每次來姑姑家裡,都是在當地的飯店吃飯,這次非常有口福嘗到了真正江門台山地區的特色農家菜。姑姑的親家夫婦忙前忙後做了滿滿一大桌菜,盛菜的容器也十分大,都是用我們平時揉面的不鏽鋼盆子,每一盤都擺得滿滿當當。吃飯也是用小盆,飯前一碗雪蓮胡蘿蔔豬骨湯下肚,連米飯都吃不下了。
白切雞,廣東地區過春節或是平時宴請,餐桌几乎都有白切雞這道菜,【雞與吉同音】寓意吉祥如意,但是,每處做法又有點不同之處。在我們家,吃白切雞必備蔥頭油,而在姑姑家裡,吃白切雞則是搭配類似甜麵醬的調料。因為是家裡飼養的草雞,肉質鮮甜,雞皮爽滑,即使不蘸料,也非常美味。
碌鵝,福祿壽喜的意思,江門這邊叫「燜鵝」,做法和客家地區差不多。碌鵝是廣東省內一道有名的菜品,主料是鵝,輔料是蒜頭、姜、生抽、老抽、料酒、糖、豆瓣醬、八角、香葉等。先把鵝處理乾淨,調好醬料塗抹全身腌制30分鐘左右,然後將整隻鵝在鍋中煎至全身金黃色,再放入醬油、水、料酒等配料在鍋中燜煮至湯汁收干而且熟透,取出斬塊後就可以食用了。
據姑姑的親家介紹:碌鵝是否好吃,鵝是關鍵。挑鵝是非常特別的。最好是鵝長到100至120天,並且肉不要太肥或太瘦。加上熟練的烹飪技巧,做出來的鵝肉鮮嫩咸香,越嚼越滋味。
姑姑夾了一個雞腿和鵝腿放到我碗里,慈愛地說:「瞧你這麼瘦,要多吃一點」。哈哈,其實我並不瘦,只是比兩年前瘦了十多斤。屬於在正常體重範圍內。是不是在所有的親人眼中,胖點才看起來才讓人踏實呢?
韭菜豆豉蒜蓉燜魚,第一次嘗到這種做法的燜魚,感覺很入味,完全沒有腥味,濃郁的韭菜香氣滲到了魚肉中,挺好吃的。姑姑的親家看見我對這道菜很感興趣,當場就把詳細的做法分享給我,待我回到家有空也試試。
蝦米水晶粉絲,晶瑩剔透筋道十足,鮮香入味,這個菜我和先生都吃了不少,喝了湯,吃了很多肉類和蔬菜,所以連米飯都吃不下了。
臘腸煮小白菜,白菜燉的很酥爛,而且吸收了濃郁的臘腸香味,味道竟然好得出乎我意料,我感覺比清炒的出色,或許老人習慣了這種吃法吧,畢竟軟爛的東西嚼起來不費勁,而且容易消化。
姑姑和她的親家看我們吃的有滋有味也非常開心。在我們廣東,如果家裡請客吃飯,餐桌上的菜若是剩下太多,說明主人的廚藝不咋地,客人吃得津津有味,下廚的人才會有成就感。你們那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意分享哦。本以為這個春節就這樣平平淡淡地過完了,來到姑姑家拜年,嘗到了台山本地的特色菜,親戚之間互派紅包和祝福,又多了一份濃濃的年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TP7A0ncBMMueE88vngy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