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後台有寶媽留言諮詢:
「徐老師,我家兒子今年7歲,膽子特別小,不管白天晚上,都不敢自己一個人待在一個屋子裡寫作業,總得有一個人在;不敢上廁所,得拿著手機或有人陪著;白天看一個兒童電影,裡面有比較緊張的畫面,晚上就會做噩夢,對他的睡眠質量特別不好,已經開始有掉頭髮的現象了,請問我該怎麼辦?」
一般來說,孩子膽子小,有性格原因,也有家庭教育方式、生活中遇到的重要負性事件等其它原因。家長要結合孩子的情況,具體分析:
7歲男孩膽子特別小,是一直這樣,還是最近這樣呢,你沒有具體說明。
如果,孩子之前並不這樣,只是最近這樣,或者之前有一些膽小,但不明顯,只是最近加劇,那麼,要先看一下家裡有否有重大事件發生:
比如,親人的離世,或者,爸爸媽媽長期出差不在家,孩子與父母分離、搬家,或者,父母之間有一些變化,如吵架、離異等等 ,重大的生活改變,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安全感缺失,是孩子突然膽小一個主要原因。
由於你沒說孩子是從何時變得膽小的,因此,我假設一種情況是,孩子近來才這樣,如果是這樣的話,建議你想一下,家中大人有沒有人孩子面前過度談論疫情,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成人感到無所適從,也會焦慮、擔心、恐懼,這也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這些負面情緒在孩子面前過度暴露,就會加劇孩子的不安感,放大孩子的恐懼,內心恐懼投射到外部環境就會變得膽小,不敢一個人呆,做噩夢等。
比如,家中有人對孩子過於嚴厲,不讓做這個,不讓做那個,而且,對孩子要求、干涉很多,過度限制,強迫孩子按大人的話做,讓孩子不喜歡,又害怕、不敢反抗,不敢說什麼,感覺壓力很大,又沒辦法反抗大人,無法抗爭。
內心害怕、忌憚某個人,根據心理學的投射原理,會在潛意識中把這些恐懼心理轉化,投射到可怕的影子、陌生人以及想像中的「壞人」,比如,「怪物要打我」,「那人是壞人」等等,表現在對外部環境怕這怕那。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常常愛看一些比較恐怖的漫畫、圖書。由於這些漫畫、圖書比較刺激,孩子雖然很害怕,但是越怕越愛看,控制不住自己。
我曾經在以前的文章中,專門寫過怎樣「治」怕,應對孩子的膽小,不妨再次分享給大家:
認真傾聽,看見恐懼
不同年齡害怕的事物和表現各不相同,對父母來說,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發育特點,仔細傾聽,安撫孩子,鼓勵孩子克服恐懼,只要父母平靜,孩子會馬上安靜下來。
· 說出孩子的恐懼
孩子害怕,是一種自然體驗和情緒。如果忽視不理,視而不見,孩子會感到孤立無援,越發加重恐懼感,想要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就要認真對待,告訴孩子:
「兒子,你很害怕,爸爸媽媽知道了」
或者,假裝和玩偶閒聊,說到孩子的恐懼,聲音大到讓孩子能聽到,讓孩子感到你的理解和支持,增加戰勝恐懼的信心。
· 不妨退一步
別急著否定孩子,「別胡說八道,根本沒有鬼」、「世界上根本沒有怪物」以理性的思維否定孩子的恐懼,常常事與願違,起不到應有的效果,不妨退一步,比如,你可以陪孩子睡,或者給安一個小夜燈,緩解孩子的怕黑,接納恐懼,讓孩子先冷靜下來。
運用妙招,戰勝恐懼
讓孩子覺得自己既強壯又聰明,增強自信心,這樣就能幫助孩子克服恐懼,根據孩子怕的東西,採取具體的應對措施,樹立自信心。
有的孩子,害怕昆蟲或其它動物,父母不妨通過看繪本、講故事向孩子介紹一下這些動物,比如:
「螞蟻只有寶寶的指甲大,兒子你比它大多了,它根本吃不了你,而且,螞蟻只生活在土地中,不會出現在你的床上」
對動物了解,孩子就會減少恐懼,不再盲目害怕。
這個方法有一些象徵的意味。
家長可以在紙上畫下孩子害怕的東西,害怕怪物,就畫怪物,和孩子商量不妨給怪物起個名字,然後當著孩子的面揉成一團,扔進垃圾桶,大聲叫:
「怪物史瑞克,你這個壞東西,現在離開我兒子,不許再嚇她(他)」
由於孩子的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這也是樹立自信心的一個好方法。
給寶寶一件保護符,如特殊的「魔法手鐲」,專門消滅噩夢的捕夢器,爸爸媽媽或超人的床頭照片,或者,給孩子備一瓶超級神奇噴霧等,告訴孩子,有這個護身符陪伴,什麼怪物、妖魔鬼怪統統不敢靠前。
晚上臨睡前,假裝給孩子穿一件隱形的「魔法太空衣」,耐心幫寶寶從頭到腳整理好,告訴孩子,這件魔法衣能在黑夜裡保護她(他),不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