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7月8日下午,2020年高考最後一科英語考試,江蘇常州一名考生,本來在規定時間進入了考場,卻發現手機不見了。情急之下,這名考生跑到場外找手機,結果,手機找到了,卻錯過了考場的規定時間。
場外好多家長求情,請求「網開一面」讓考生進入,但因遲到,考生最終被拒之場外。
對此,大部分網友表示,「不支持讓考生進入考場,遲到就是遲到了,不能再進」。
不過,也有人有這樣的說法:
「應該人性化一點,得饒人處且饒人,讓孩子進入 」;
「如果因為這樣導致該考生和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社會如何交待?」
考生撿手機致高考遲到,我的看法是,無論什麼原因,都不能破壞高考規則,有時,有些遲到就意味著失去、無法挽回!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據統計,2020年,全國有1071萬名考生參加高考。
為了保證高考的公平公正公開,從招考辦到教育部到學校到老師,對考試規則一再強調,每個規定都做了詳細規定,每個可能出現的問題都提前規避,為什麼?不就是要保證這1071萬個考生每人都順利高考,公平競爭嗎?
實際上,不只參加考試叫高考,遵守考試規則、嚴格執行考試時間也是高考的一部分。
遵守考試規則既保護自己利益不受損失,也保證他人公平參考的利益不受踐踏。
試想,假設監考人員網開一面,讓這個考生進入考場,會不會干擾已經開考的其它考生?對其它考生來說,是不是公平?
主張「網開一面」的網友,如果你家孩子受這個考生影響,沒考好,你還會求情網開一面嗎?你又作何感受?
考場有考場的秩序,對這個考生網開一面,就是對其它考生的不公平!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世界上的事有很多,但歸納起來,無非四類。
做任何事都要分清輕重緩急、主次先後。重要、緊急的事先做,不重要、不那麼緊急的後做。顛倒次序、不分主次,只會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高考的重要,每個考生都知道,高考時間的嚴格規定,老師已三番五次強調。對於參加考試的考生來說,按時高考就是彼時壓倒一切最重要的事,除非生死攸關,其它任何事都無法與其相比。
對於18歲的已經成人、即將走入社會的高考生來說,當然不例外。
高考考場本來就不允許帶手機進入,考生帶手機就已經是違規了。
發現手機不見了,可以和監考老師說明情況,請他人幫忙尋找,或者,乾脆不管按時高考。
手機丟了可以再買,高考一年只有一次,遲到就等於棄權,失去了競爭的機會。據說,江蘇省明年高考改革,教材改了,要想復讀,只能從高一讀起,也就是說,這個考生的遲到,不只今年高考機會喪失,也等於浪費了三年人生,只能三年後再考。
世界上最寶貴的就是時間,本可按部就班的人生,非要因為一部手機,而變得充滿變數,值得嗎?
評論里有人說,如果不讓考生進考場,擔心導致考生和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社會沒法兒交待。
我想說的是,18歲的孩子已是成人了,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發現手機丟了,選擇走出考場去尋找,就要承擔這個行為的後果。因撿手機遲到導致無法參考,如果因此出現任何問題,相關部門和個人並沒有責任。強行捆綁,遷怒於人,實在不應該。
要知道,高考面前,人人平等!自己漠視規則,導致缺考,怨不了任何人,任何人也無需為此買單和負責。
「不讓遲到的考生進考場,會導致其想不開,做出什麼事來」,這樣的說法本身就是一種道德綁架。
如果一個人不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肯承擔魯莽行為的後果,卻向外找原因,怨天尤人,埋怨他人和社會,這種推脫本身就是一種不負責的表現,不值得提倡,更不容姑息!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