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孩子們要看電影,我老公不知哪根筋搭錯了,給他們推薦了《唐山大地震》。我無法陪著他們看完全程,因為我總是情難自控,需要換一個地方平復一下悲傷的情緒才能繼續觀看。
這部電影2010年剛上映的時候我就看了,那時候我剛剛生完淏仔(老大),當時這部電影給我的最大感觸是:
- 媽媽偏心,有西紅柿給弟弟吃;
- 救哪個?救弟弟。
可是,這一次我再看,我卻看到了:
- 媽媽的心酸與痛苦;
- 養父的擔憂與難過;
- 方登的倔強與絕情。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想,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看,眼裡也會有不同的哈姆雷特。
(一)你都不要我了,我為什麼要找回去?
「都不要我了,我為什麼要找回去?」
這句話是影片最後,方登回去看她年邁的媽媽,給她媽媽看女兒的照片,她媽媽問:「孩子爸爸呢?有沒有回去找?」
她回答了這樣一句話,媽媽半晌沒說出一個字。
男朋友不要你了,你不回去找,可以稱之為「有骨氣」!
可是,你媽媽那是故意不要你了嗎?
你若是她,在那個當下,你該如何選擇?抓鬮嗎?還是告訴救援隊「你隨意」?
我相信任何一個有兩個孩子的媽媽(包括我),在那一刻,都寧願自己代替孩子去死,也好過在那裡「二選一」!
我知道,這件事換在誰的身上,都會非常傷心、絕望。
但是大多數孩子發現自己活過來以後,都會找到媽媽,非常氣憤與難過的質問她:「你為什麼不救我?你為什麼選擇救弟弟?我恨你!……」
然後隨便是繼續留在家裡,還是離家出走,至少她知道你活著,媽媽的內疚會少一些,同時,你把情緒、把恨發泄出來以後,你活著也能輕鬆一些。
這些情緒,這麼多年生生地抗在肩上、憋在心裡,你辛苦,你媽媽辛苦,你的養父養母也很辛苦。
(二)養父那麼開明,方登懷孕卻選擇了「失蹤」,憑什麼?
如果方登一直生活在偏愛的家庭里,生活在一個不愛她或者控制她的家庭里,她懷孕了,退學了,擔心告訴爸爸媽媽會換來一頓批評甚至打罵,她不敢說,她選擇逃避,選擇失蹤,還可以理解。
但是,那是方登的養父啊!
一個那麼開明、那麼尊重她的父親,一個愛她勝過自己的父親,你憑什麼失蹤好幾年,一個電話、一封信都沒有?
憑什麼!
看到陳道明吼到「我天天在擔心」的時候,我的眼淚成串成串往下掉。
你憑什麼以為你失蹤了,爸爸就不擔心了?
你以為你是一盤菜,眼不見就為凈了嗎?
他知道你懷孕、退學,他也許會失望、會生氣,但是他不會擔憂,不會恐懼,更不會那麼迅速地衰老!
如果你活過來,不去找你的親媽,是因為她放棄了你;
但是,你的養父何時放棄過你?
還是你覺得丟臉?沒臉回去見養父?
那你就有臉讓他在剛剛失去妻子之後,再次承受你失蹤的痛苦和孤獨?
(三)若有個自尊心特彆強的孩子,一定要小心!
昨天看完到現在,我都在思考這部電影。
為什麼方登可以絕情到幾年不聯繫她養父?
那不是別人,那是從她幾歲開始,就給她做飯,把她養大,供她讀書,供她上到大學的全心愛她的父親;那是一個沒有打過她,沒有罵過她,甚至連批評她都沒有過的父親!
亦或是因為親媽對她的放棄,讓她不再信任任何人了嗎?
一個人對你關上了窗戶,你就以為全世界都不接納你了嗎?這對養父何其不公平!
最後,我只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方登這個孩子,性格要強、倔,是一個「自尊心特彆強」的孩子。
「自尊心」是個心理學名詞。
百度百科上對自尊心是這樣定義的:
自尊心能使人自強不息,並注意維護人格的尊嚴。觸犯一個人的自尊心,會引起煩惱、怨恨、憤怒等情緒體驗。自尊心特彆強的人會自我陶醉、固執己見,不尊重他人的意見和情感;喪失自尊心則會使人自輕自卑,甚至自暴自棄,走向墮落或犯罪。
自尊心特彆強的人會固執己見,不尊重他人的意見和情感。
方登的做法,就是固執己見,不尊重她養父的情感。那麼多年,她養父一個人生活,多麼辛苦,又多麼讓人心疼。每到節日,她不心疼嗎?不想念嗎?
是的,她日子也不好過,她也辛苦,但是這辛苦是她自己選擇的。
如果她保護好自己,沒有意外懷孕,而是順利畢業,她會承受這樣的辛苦嗎?
退一步講,如果方登告訴她養父她懷孕了,不想放棄這個小生命,想退學,我相信她養父即使會生氣、失望,但一定會幫她一起分擔的。
自尊心特彆強的孩子,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尊重和信任之外,還需要更多的溝通。
但是,重中之重,是給孩子最夠的安全感,儘可能多的安全感。
給孩子安全感的方式,最好莫過於:「無條件的愛」。
比如:
(1)無論你做什麼,我們都愛你。
經常對自尊心特彆強的孩子說這一句,會讓他更有底氣去告訴我們她或好或壞的事情。
- 當孩子考了第一名,告訴她「我們愛她」;
- 當孩子考了最後一名(成績退步),更要告訴她「我們愛她」。
事實上,自尊心特彆強的孩子,根本沒有可能考最後一名。因為她的自尊心不允許她這樣。她的自尊心一定會驅使她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認真考試……
所以,只有可能發生「成績退步」的情況。如果發生,請別批評她,因為她的自尊心已經讓我自我譴責無數次了。我們要安慰她,支持她,繼續愛她。
告訴她,無論她考多少分,考多少名,考什麼學校,我們都一樣愛她。
讓她可以在我們面前做她自己,無論優劣。
(2)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是你的後盾。
要經常告訴自尊心特彆強的孩子: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是你的後盾,都會和你在一起,支持你,陪伴你。
- 你不小心打(欺負)了別人,我們是你的後盾,和你一起解決問題;
- 你被別人打(欺負)了,我們更是你的後盾,和你一起面對,甚至幫你出手。
其實自尊心特彆強的孩子,很少會主動招惹別人。因為她的自尊心會告訴她不要這樣,否則會被人批評、排擠,會被別人罵「沒家教」。這些是自尊心特彆強的孩子不太能承受的話語,所以,他們不會故意為之。
如果孩子長大了,告訴孩子:
- 如果你有喜歡的人,可以和我們說,我們可以一起分享;
- 如果你和同學、戀人發生了矛盾或其他事情,都可以和我們說,我們都會和你一起面對,一起想辦法。
- 我們很在乎你,有什麼事都不要自己抗。
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因為一些突發事情,以為很丟臉,以為爸媽會無法接受,然後離家出走,或者鬧失蹤。
這樣一說,有個自尊心特彆強的孩子,挺不容易的。
那些無論多生氣、多失望都罵不走、打不跑的孩子,該多讓人省心啊!
(四)結束語
17世紀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J.洛克提出的「洛克白板說」,他說:人出生時心靈像白紙或白板一樣,只是通過經驗的途徑,心靈中才有了觀念,因此,經驗是觀念的唯一來源。
對於這一說法,我始終不認同。
我相信孩子的性格有生而帶來的一部分。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兒子十歲,女兒七歲。
- 兒子調皮,我有時候會吼他,也會佯裝生氣拍他屁股,可是他扭頭就忘,很快就又和我說說笑笑了;
- 女兒懂事,我很少吼她,也不敢吼她,因為她會為了我一句話,一兩個小時不理我。
兩個孩子我在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引導哥哥慢慢試著控制突如其來的暴脾氣,引導妹妹多表達多溝通,別冷戰。
他倆都是我生的,都在同一個家庭中長大,個性迥異。
所以,不要盲目和其他父母比較,更不要在孩子之間互相攀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比較沒有什麼意義。有比較的精力,還不如多去想一想,我們如何做,才更適合我的孩子,如何做才能讓我的孩子心態更健康、成長得更優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Od4MVXABgx9BqZZIrKK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