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有效方法,每個父母都應該學習

2019-10-15     科學育兒創新社

4歲的點點很聰明,就是不能靜下心來安安靜靜、踏踏實實做一件事。就拿做一個簡單的手工來說,一會說媽媽我要尿尿,一會說媽媽我要喝水,一會說外面是什麼聲音?明明半個小時可以完成的,她總是拖延到1個多小時。「孩子做事這麼不專心,長大可怎麼辦?」點點媽媽為此很是困惱。

類似點點這樣的孩子有很多,大多數家長以為孩子入園後是不愛學習,態度不認真,也試過各種威逼善誘,可總是沒什麼效果。其實,問題根源是專注力不夠,換句話說,孩子的專注力被後天的因素扼殺了。專注力,就是我們常說的注意力,對孩子來說,就是他們能在某個時間段內,把視覺、聽覺、觸覺等所有的感官都集中在某一事物上。孩子專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家庭環境、親子關係和父母的教育方式等。

場景一:孩子玩的專注的時候,媽媽跑過來問:「要不要喝水,吃水果」。

場景二:晚飯時間,爸爸媽媽看電視,孩子抱著手機看視頻或玩遊戲。

場景三:孩子正在給媽媽講學校的事情,媽媽嫌他說的慢,打斷他幫他說。


生活中,這樣的場景屢見不鮮,相信99﹪的家長都這樣做過,多數孩子都會看電視、PAD、手機等,甚至長時間看視頻、玩遊戲。其實,也正是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舉動和家庭環境才導致孩子的專注力經常被打斷,以至於孩子後面根本無法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所以,請家長們不要做破壞者,讓孩子從容地做完他投入的「工作」。


良好的專注力是孩子今後學習的有力保障,想要孩子的專注力提高,不僅需要家長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孩子創造安靜的環境,同時也需要後天的培養。

因不同年齡段的專注力時間長短不等,3歲前的孩子注意力一般只有10-15分鐘,3-6歲的孩子15-30分鐘不等,2歲前是塑造專注力的關鍵時期,因此,家長們要分階段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0-3歲專注力培養:三歲前的寶寶很容易受到無關事務的干擾,致使原來的任務不能完成。比如,他可能一會玩這個玩具,一會又要另一個,將玩具扔得滿地都是,此外,持續的注意力的時間很短,很容易轉移注意的對象。

此外,3歲以下的孩子只注意表面的、明顯的事物輪廓,不注意事物較隱蔽的、細微的特徵,還不太注意兩個事物之間的關係。比如,讓3歲的孩子比較兩個相似圖形區別在哪,他們就不大能說出來。所以,這個年齡段,不能過分苛求孩子保持很長時間的注意力,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1.利用孩子好奇心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比如,選擇有玩偶跳舞的音樂盒,會跳的小青蛙,會敲鼓的小木偶等玩具讓孩子集中注意力觀察、擺弄。另外,還可以帶孩子到新的環境中去「看稀奇」,比如,逛公園,讓他看一些未曾見過的花草,造型各異的建築;帶孩子到動物園去看一些有趣的動物。利用孩子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去培養注意力。

2.生活中引導。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訓練孩子帶走目的去自覺地集中和轉移注意力,如問孩子「媽媽的衣服去哪了?」「桌上的玩具少了沒有」等等,這樣有目的地引導孩子學會有意注意,可讓他逐步養成圍繞目標、自覺集中注意力的習慣。

3.學會面對突發打擾。當父母不得已打斷了孩子正在全神貫注的事情時,比如父母下班回家,孩子放下玩具迎接父母,家長及時教會孩子如何去面對突發的外界干擾,指導他把剛才看過的書、玩過的玩具收起、放好、。這樣,孩子的注意力才能得到延續。

4.最重要的一點:關閉電視,遠離手機。0-3歲這個階段,孩子的學習能力和速度是非常強的。當快速的信息輸入到孩子的大腦里的時候,孩子是不求理解全盤吸收的。孩子最喜歡的方式就是大量快速重複的東西,電視畫面是閃動的,而且快速,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小朋友特別喜歡看廣告,所以電視、手機、遊戲中很多的圖片都是以一種非常快速的形式,進入到小朋友的體系里。但是,這些輸入的都是劣質信息。當孩子長時間的接觸電視、電腦的時候,他的大腦是不工作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不思考的習慣。所以長時間看電視的小孩,到了小學階段專注力會非常差。

3-6歲的孩子

1.給予選擇權。

當孩子專注於做一件事情可又應該要停止了的時候,家長的打斷方式如何會更好?

如孩子專心的在玩沙子,但是到了該回家吃飯的時間了,家長應該怎麼說?這個時候可以給孩子選擇,問孩子是想多玩五分鐘還是回家?孩子肯定會選擇多玩五分鐘,這個時候要有意識的給孩子一些預警,例如:還有3分鐘,還有1分鐘,還剩半分鐘……時間到,再給孩子一個選擇,媽媽要去穿鞋回家了,你的鞋子呢?先穿左邊還是右邊?通過給予孩子選擇,有意識引導孩子轉移注意力。

2.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分階段完成任務,改定時為定量。如果孩子能夠專心完成,父母要給予一定鼓勵(表揚、撫摸、親吻等),並讓他休息5-10分鐘。再以同樣的方式完成下面的任務。比如完成數量較多的拼圖,可以要求孩子30分鐘內完成30片,當孩子能夠在規定時間內輕鬆完成後再逐步加多數量。這樣可增強孩子的自信,讓他感覺「我能自覺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讓他有成就感。

3.營造一個有利於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學習環境。孩子的書要集中放到一起,不可和玩具和食品混擺;親子閱讀時間或者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將電視機關掉,手機靜音,避免聲音干擾;家裡的其他人也儘可能的不去打擾孩子;此外,室內的光線也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環節,光線柔和適度有助於孩子集中注意力,為孩子創設安靜、整潔的環境。

4.教孩子學會分配時間。讓孩子感覺到他是時間的主人,當他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集中精力做好事情或完成任務,便有更多的時間做其他事情。孩子學會掌控時間,便會有成功的感覺,做事會更加自信。

5.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人的注意資源是有限的,分配在性質不同的事情上面,會嚴重消耗專注力的有效性,尤其是孩子的注意力正在發展過程中,同時進行多件事情,會損害注意的有效集中。所以,哪怕當孩子玩玩具的時候,也要關掉電視機;讀繪本的時候,不要放音樂。

6.跟孩子一起玩兒「自我約束力」的遊戲,並把這樣的方式貫徹進孩子的生活。家長可以有意識的設置一些情境幫助孩子增強多刺激下的自我約束能力,遵循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玩木頭人遊戲、大聲朗讀、聽寫等。

另外,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幫孩子制定生活學習計劃。專注力不足的孩子特別需要父母幫忙建立規律的生活,例如起床、吃飯、讀書、睡覺的時間都可以固定下來,周末可以稍做調整。也可以協助孩子定學習計劃,每做完一項就打勾。定計劃可以讓孩子知道今天有哪些事要做,當他完成的事情越多,成就感就越強。

原本專注力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然具有的本能。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他成長的環境里總是充滿了干擾因素,作為家長,我們是不是需要冷靜反思一下平時自己做的呢?要孩子具備一定的專注力並非一朝一夕的事。

需謹記的是當孩子專注的做某一事情的時候,家長不要去干擾他,等他把工作完成,耐心地對待孩子的重複,給孩子獨處或安靜的空間,為孩子創造整潔安靜的環境,同時,家長也需要以身作則,停止催促和嘮叨,放下手機,多陪伴孩子,比如和孩子一起閱讀、玩益智遊戲(找不同、拼圖、搭積木、穿珠子、走直線),還可以給孩子多聽音樂,讓孩子自由的成長發展,這次是保護他專注力的最好解決方法。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科學育兒創新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I5YP0m0BMH2_cNUgo8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