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布會快結束的時候,教育廳長的一席話,意外走紅

2020-02-17     超人爸爸說教育

咋回事?

2月14日,在河南省的疫情發布會上,記者提問已經全部回答完了,教育廳廳長鄭邦山,突然滿懷深情地說了一段話:


我想對全省教育系統的老師、同學、家長朋友們說幾句話……

正是這一席話,讓他在網上火了,他的這段話,被廣大網友譽為「令人淚目、給人鼓舞」、「道出了教育的本質和追求!」,也在鄭州、河南、甚至是全國,引起了熱烈的反響。

說實話,在看鄭廳長講這番話的視頻時,筆者的感覺,也是:印象深刻、熱血沸騰、幾近淚目。

在演講中,他回顧了西南聯大以及本地的河南大學,在抗戰艱苦時期的光輝歷史,盛讚它們「百折不撓、自強不息」。

他還舉了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帶領學生做汶川地震志願者的例子,事後家長們普遍反映,孩子們「在災難中獲得了成長、歷練」,學生返回後,「一夜長大」。

他說,災難是最好的教材,我們應該:

保持良好、積極的心態,共同完成好這場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在抗擊疫情的戰役中,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出學生們堅韌不拔、從容不迫、愛國愛民的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真正地與祖國一起成長,用成長的足跡踩踏災難,讓不幸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樑。我覺得,這應該是我們教育的本質和追求。

精彩!

教育是什麼,學習學什麼?

回想一下,在全國進行「抗疫」鬥爭的時候,很多學生、老師都在做什麼?為了上網課,老師成了主播,學生組團跑去給直播軟體打一星。

在這場疫情中,他們似乎成了旁觀者。

1月底,為學生、教師的生命安全著想,教育部發出了延遲春季開學的通知,為了能讓學生們不至於荒廢學業,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學」,隨後各地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網上教學,很多教育培訓機構為了自身利益,也紛紛打著免費的旗號加入進來。

學習、教學,裹挾著利益,一時間,網課亂象叢生。

有不少地方無視寒假,2月1日就早早開學趕新課,有學校早上7點就打卡,最早的甚至到了5:30,學生們苦不堪言。

隨後,教育部就停課不停學問題答記者問時指出:

停課不停學是一種廣義的學習,只要有助於學生成長進步的內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

還列舉出了多種學習方式,諸如:

要堅持國家課程學習與疫情防控知識學習相結合,特別注重疫情防護知識普及,加強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認真學習防疫阻擊戰中湧現的先進事跡,弘揚社會美德,增強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多讀一些經典名著名篇。

但是,多地的實際教學,正如人民日報所說,把「停課不停學的好經念歪」。

抗擊疫情時湧現出了多少感人事跡,多少平凡的「英雄」,可我們很多學校並沒有加以利用,進行愛國主義的宣傳學習。

從各學校提前開學、拚命趕教學進度、布置大量作業可以看出,當前有不少學校、老師、家長,對於孩子教育的認識,仍然只停留在學校的文化知識學習和考試分數。

對於學生的教育,教育部分為5個部分:德、智、體、美、勞,而我們現在的教育,多數集中於智育,而且智育也僅只局限於考試分數,形成了唯分數論,學校唯升學率論。

誠然,考試分數可以讓一個人上相對好的大學,接受更好的教育,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分數很重要,但絕不是最重要,更不是唯一的。

只注重分數,而忽略其他方面的教育和學習,那麼這個人考試分數再高,上的大學再好,也是個不完整的人,也不會獲得幸福。


在中國和美國,都出現過高學歷的大學生、研究生,因為學習成績,獎學金或其他瑣事殺害同學的事例,這不能不讓我們警醒。

正如鄭廳長所說,災難是最好的教材,在災難中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從容不迫、愛國愛民的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才是教育的本質和追求。

結束語

鄭廳長的一席話,之所以會火,是因為他講話中蘊含的道理,在普遍奉行應試教育的今天,非常稀缺。

真希望有一天,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能夠更加全面,也希望學生們不再「一心只讀聖賢書」,而是能夠「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從這場疫情中,獲得更好的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d_SV3ABgx9BqZZI2ZE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