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康碼」=「誠信碼」

2020-04-02     青海法制報

(記者 雷潔)隨著我省各行各業有序復工復產,人員流動逐步增大,這給公共場所防控登記造成很大壓力。2月20日,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信用青海」平台應急研發「信用健康碼(信康碼)」部署上線,市民需要主動在線填報個人信息,後台通過國家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審核後產生紅黃綠三色碼並實行動態管理,「信康碼」的廣泛應用為我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提供了有力支撐。與此同時,雖然有關部門可以依據大數據系統核實每個人填報信息的真實性,但也不乏有人心存僥倖,企圖填寫虛假信息,甚至自作聰明套取健康綠碼,這給有關部門審核工作帶來麻煩的同時,也考驗著每一個公民的誠信。


「零接觸」登記

3月31日,記者從青海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了解到,「信康碼」登記操作分為防控人員和出入人員:

一、公共場所防控人員操作:關注「信用青海」微信公眾號註冊生成場所登記碼在場所入口處張貼場所登記碼。

二、出入人員操作:打開微信「掃一掃」場所登記碼(首次使用需實名註冊)門衛人員測量體溫填寫體溫即可完成登記。

通過審核後,每個人都將產生一個顏色碼,「綠碼、紅碼、黃碼」三色動態管理,一人一碼,實現了無接觸登記。「綠碼」者,經測溫正常的,亮碼通行;「紅碼」和「黃碼」需轉換成「綠碼」才能正常通行。

截至4月1日零時,我省「信康碼」已累計註冊單位、場所4615家,人員逾52萬人,登記160人次,累計向國家上報了10.23萬人的健康防疫信息。

必須如實填報

據了解,「信康碼」上線以來,已經發生多起瞞報、漏報、誤報個人「信康碼」基本信息的情況,這不僅是個人的誠信問題,也將對大家的身體健康和奪取抗疫阻擊戰的整體勝利帶來不利影響。
誠信不僅是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社會良序發展的基石,不僅是道德問題,也是法律問題,需要德治教化,也需要法治保障。青海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翁巍告訴記者:「『信康碼』就如同是誠信社會建設的一塊試金石,由於註冊時行程、身份、健康狀況等基本信息,主要靠個人自行填報,因此,政府科學管理的同時,更需要民眾的自覺與誠信,市民在申領『信康碼』時必須以誠信為本,實事求是填寫所有信息。同時,我們會加大力度,採取有力舉措及時對所填信息進行大數據比對甄別,對故意瞞報、謊報而危害疫情防控工作的行為,將納入個人失信記錄,造成一定後果的,甚至要承擔法律責任。納入嚴重失信「黑名單」者,將依法依規實施聯合懲戒,除了在坐飛機、坐高鐵、住酒店等被限制消費外,還可能影響考試、信貸、就業等各個方面。下一步,我們計劃在疫情防控取得全面勝利後,及時將『信康碼』轉型為『信用消費碼』,重點面向城市商圈、特色小鎮、商業街區、鄉鎮社區等消費集中區域,全面融合多種線上信用消費產品,促進信用賦能擴大信用消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GCtO3EBnkjnB-0zG7X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