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靠自己還是靠關係?看看科學研究的發現

2020-03-18     為好優姐姐

面對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小時候,經常面對這樣的問題:你覺得外在美重要,還是內在美重要?好像怎麼回答都不好,但是能否hold住這個問題,主要看你夠不夠強。

首先,找工作,靠關係。這是科學研究證明的。

30多年前,美國的一位社會學學者,Mark Granovetter 也有過這樣的疑惑,找工作究竟靠自己還是靠關係?

於是他做了一個主題研究,這個研究,成了他的社會學博士論文,也成了他的成名著作《Getting A Job》(現有中譯本《找工作》,張文宏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本文有關Granovetter研究的內容和圖表來自該書)。這項研究讓他成了當今全球最知名的社會學家之一(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社會學系主任。)

下面我簡要說明一下這本書的研究發現

研究目的:社會關係與找工作。

調查的方法

在麻薩諸塞州的牛頓城,他對PTM職業(即專業人士P、工程師T、管理人員M)的100個人進行了定性訪談,對該職業的另外182人進行了問卷調查。

找工作的渠道有三種:正式渠道(校園招聘會)、個人關係、直接招聘(網上投簡歷)。

Granovetter問這些PTM,你今天的求職成功,過去的求職失敗,分別和哪種渠道有關?

分析的方法:定量統計分析& 定性分析。

研究的結論:

1.工作,主要是通過個人關係找到的;

2.好工作——一高的報酬和聲望及提供高滿意度的工作——幾乎都是通過個人關係找到的。在這些受訪人中,高於社會平均薪酬的工作,半數以上都是內推得到的。

3. 找工作,首選個人關係。沒有個人關係,才傾向於其他渠道。

為好優姐姐春節期間輔導了不下20人,通過內推成功的面試的也超過10人。很多公司,在疫情期間,甚至只給內推的人面試。比如我輔導的一位同學,從去年就求職美團,她自己投遞沒有回覆,而通過內推就能拿到面試機會,而且面試中,對方也不是特別刁難,問問日常問題就發OFFER了。

那麼,拉你一把的人是誰?其實是「弱關係」

30多年來,Granovetter的研究結論,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驗證。在他的著作中譯本出版前,Granovetter還專門研究了這個結論在中國是否適用,結論是適用,勞動力越市場化越適用。

感謝這位學者,治學如此嚴謹。其實,就算他不專門研究中國的職場環境,我也可以先大膽的推測:找工作靠關係這個結論,在中國更適用。

那麼也許會有朋友說:是呀,靠關係誰不知道,但是咱不是官二代富二代,我能怎麼辦?別急,仔細看看這位學者的研究,會有更驚喜的發現——通常能幫助我們求職的關係,並非強關係,而是弱關係。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越是市場化的地方,父母親屬這種「強關係」適用性越窄。一方面市場化機制是相對公平的,親屬之間總要注意避嫌,一方面父母和我們在一個圈子,而當我們想求職進入其他圈子,父母也沒辦法。

根據Granovetter的研究,往往都是些與你平時交往不多的「弱關係」幫助我們求職成功,如前同事,前老師、師兄師姐、或者在某個沙龍上認識的朋友等。這些人,平時並不直接進入我們的私人生活,但是他們剛好理解你想去的圈子,有你需要的信息,並且因為和你幾次接觸而互有好感。這些人,提供職場上的信息幫助,最合適,最有效了。

同時,Granovetter關弱關係的價值,描述到:「這個拉你一把的人,提供的遠遠不止簡單的崗位推薦或崗位描述,他也許會指明未來的同事是否好相處,老闆是否有點神經質,公司處於上升還是停滯階段。

所以,真的要感謝這位學者,給我們廣大普通青年一條明路——不管父母出身如何,我們可以通過經營弱關係,幫助我們擁有更好的求職信息和渠道。

最後,成熟的人不用為靠關係還是靠自己糾結,都爭取。

回到開頭,關於內在美和外在美哪個更重要,

如果回答:我覺得外在美重要,那麼會顯得政治不正確而且沒有內在美很招人煩的;

如果你說內在美重要,那麼會顯得清高,而且外在美確實有通行證的效果。

看似不能回答的問題,其實只是因為回答的人還不夠成熟和強大。

靠自己還是靠關係,都是能力。你自身業務能力強,那麼別人對你好感度強你就有關係,你善於經營弱關係,也是你的社交能力證明。歸根結底,全都是你的就對了!對此,我有以下建議:

第一,通過正常商務渠道,擴大社交。

正常的商務渠道包括很多。首先,興趣圈層,如培訓、學習微信圈、讀書會、學校社團等方式,在這些活動中,積極的展現自己的能力和品質,從而擴大弱關係。其次,同事關係、同學關係、師生關係,是比興趣圈層更直接的關係,在日常相處中更要注意個人品牌積累。

第二,在求職的時候,直接使用一度人脈。

要學會拜託別人,告訴你的朋友:我正在求職,你幫我留意一下吧,這是我的簡歷,謝謝啦。這樣拜託時,不要不好意思。只要你進入一家公司正常工作,那麼幫你推薦的人就是在做善事。而你日後有了經驗,也要主動地幫助別人推薦。

最後分享一個小故事結束——這位女生是國內一流院校,通信技術的碩士,但是她卻很想成為產品經理。

問題一,跨專業就業,讓人懷疑。

問題二,她過去一直做科研,沒有網際網路產品實習經歷。

她自己投遞簡歷,多半石沉大海。後來經過學姐推薦,得到趣頭條產品實習面試機會。面試前,這位同學通過學習和思考,撰寫了5000字的趣頭條產品分析報告,最後面試成功,入職了。

總之,希望你,不會因為有關係就輕慢驕傲,不會因為沒關係就孤芳自賞。我們可以一邊提高業務能力一邊經營關係。這就是,在這個紅塵中的努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jTW9XABnkjnB-0zCOJ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