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個瞬間,讓你覺得應該辭職了?網上很多回答,以及我對身邊人的採訪,答案都是老闆做出極品行為的時候。
很多人覺得,當老闆品性惡劣時,就該辭職了。比如老闆偏心,或者罵人,那我不能受這種委屈,辭職!我輔導過很多頻繁跳槽的同學,和同事或老闆關係不好,是位居榜首的辭職理由。但是我認為這個理由不好。
理由一,人際關係是一件非常主觀的事情。你會在下一場面試中,難以獲得信任。比如你講述:老闆偏心,明明我做的最多,但是卻不給我加薪,所以我辭職了。用常識想一想,對方會覺得你性格不成熟,並懷疑你。
理由二,人際關係是求職中的黑匣子。你在得到OFFER準備入職的時候,關於這家公司的規模、關於你的薪資、崗位這些都是信息基本對稱的,只有人際關係,是完全的黑匣子。等著你入職後,它才打開給你看。這件事,非常難以控制,那麼如果你每次都以此為理由離職,會破壞自己的職業規劃。
因此我最推薦的離職理由是:
我有更好的去處,而不是人際關係矛盾。
首先,遇到奇葩老闆同事就辭職,會讓自己的職業生涯變得很脆弱。
我理解我們都在乎人際關係和諧,誰都不想撕逼。但是任何一場求職,在老闆品行上都是信息不對稱的賭博。不論幾輪面試,你也很難甄別老闆的品性道德。一般,至少入職三個月後,我們才能漸漸摸索到自己上司和同事的三觀是啥樣的。所以如果對老闆的品性容錯率很低,就意味著你的職業生涯變得很脆弱。
我曾經遇到這麼一件事,有一位老同事,雖然不是我的直屬上級,但也是公司高管之一。因為工作意見不合,我們開始有矛盾。我當時懷孕4個月,有一次開會,大家陸續進入會議室。公司的伺服器和投影儀就在會議室邊上,我看了看說:我懷著孕,會不會輻射有影響。然後就坐到遠一點的位置了。其實當時會議室很空,我這樣並不影響別人坐。而這位高管,當時就涼涼的說了一句:你越是這麼小心,孩子越是保不住。我當時有些愣神,所謂殺人不過頭點地,何必說出如此陰毒的話。其他人也都愣了。我深呼吸了一下,不帶情緒的開會。
如果按照其他人的回答,遇到這麼惡劣的事情,辭職呀。事實上,我又在這家公司乾了三年,直到孩子2歲半才離職的。為什麼?
理由一,這家公司對我還有價值——公司在業內有名聲,而我剛剛晉升到一個新的平台。
理由二,我懷孕生孩子+休產假+哺乳期,不易變動工作。
理由三,這位嘴毒的同事,我當然不會聖母心的原諒她。但是不原諒她和我在這裡掙錢是兩碼事。
當然,後面的三年里,我和這位高管,大小摩擦不斷;同時我也在這家公司順利生完孩子,並迎來了新一輪晉升。世界那麼大,下一個遇到的同事會是什麼品質誰都不能保證,那麼如果遇到噁心事就辭職,只會讓自己的職業生涯更脆弱。
其次,當你有好的去處,離開這件事才能變的邏輯自洽。
接著上面講,我之所以離開上面那家公司,是因為我調整了職業規劃。那麼為了接下來的職業目標,我需要離開。所以哪怕和我有爭執的老同事已經辭職,哪怕領導挽留,哪怕所有人都覺得一個30多歲的女人轉行不容易,我還是辭職了。
所以回到題目本身,哪一個瞬間讓你覺得應該辭職了——當你有了新的去處的時候。而這個新的去處,可以有以下三種表現:
1、 你有新目標了。比如一直想要轉型,而終於積累的差不多了。比如我輔導一位女生,在一家100來人的工作做HR+行政7年了,慢慢覺得厭煩想要轉去銷售或商務崗位。雖然領導挽留,但是春節後她還是裸辭了,並且在上周入職一家設計公司,擔任商務專員。這位女孩一開始和我商量的時候,我處於經濟考慮建議她騎驢找馬,但是她辭職轉型這件事本身,是她的真實追求,辭職就是邏輯自洽的。
2、 這家公司的機制上,有你明確反對的東西,而你清楚自己找什麼樣的新公司。比如我輔導過一位同學,在一家國企做設計。他發現這裡並不在乎資源使用效率,所以對於設計的要求是材料隨便用。而他在大學裡,學到的設計原理是儘量的節省能耗和資源。這種分歧時間久了,他決定出去找一家在乎資源能耗的公司做設計。那麼面試的時候這個理由提出來就很合理。這裡我提到公司機制,而不是個別人的品質,是提醒大家,就算你人際關係出現問題,也可以通過層層分析,找到主觀的人際關係問題背後客觀的公司機制問題。
3、 你收到橄欖枝了。不管是你自己騎驢找馬的求職,還是有親朋好友喊你加入。當新的機會在你心理評價,比現有平台更優質時,那當然就是離開的時候。這一點的另一面也是說,如果你空有一身脾氣,卻很難找到新的平台,又沒有任何方向,那麼看在錢的份上,不如繼續待下去。
總之,跳槽對於任何職場人來說,都是大事,在大事面前要關注情緒也要關注事理邏輯。我不推薦因為和誰鬧彆扭就辭職,我推薦為了新目標辭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hDVtHEBiuFnsJQVxEz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