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會面臨無數次考試。
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他們面臨的是一場「期末考試」,最終理想的成績就是能夠生活自理、沒有痛苦地給生命畫上句號。
而對於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階段的人,他們面臨的則是「期中考試」。理想的成績就是在努力拚事業的同時,有一個健強的體魄,不至於「一人生大病,全家都倒下。」
與此同時,在國家大力提倡提升國民健康指數、幸福指數的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自己的健康素質。特別是處在中年期的群體,每年一次的例行體檢,更成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對於大部分的體檢項目,人們都會欣然接受,因為沒有什麼痛苦,也不用承受太大的內心壓力與恐懼。並且,對於檢查中疑似有病變的部位,當醫生建議做進一步檢查的時候,人們也都會欣然同意和接受,畢竟誰都不希望身體里埋著某種隱患。
但是,唯獨有一項檢查,每當醫生提議做進一步檢查的時候,大部分人們都會猶豫,甚至會談及「色變」。
這項檢查是什麼呢?
它就是讓人望而生畏的胃腸鏡檢查。
提到胃腸鏡檢查,就算是在現代胃腸鏡技術發展極為先進的今天,在無痛胃腸鏡檢查已經普及的情況下,人們對於它的認識,依然還是停留在痛苦、難以忍受的概念,都會本能迴避和恐懼。
想起前段時間,好友總是說自己晚上吃了東西就拉肚子,吃了藥也不好,身邊人建議要不去做個腸鏡鏡檢查,好友當即就拒絕了。她說光是聽著腸鏡檢查這個字眼,就感覺可怕,更別說有勇氣去檢查了。
01.身邊那些未倖免者
去年7月份,回老家看望父母。和爸媽聊天之餘,他們提到,不久前村裡一伯伯胃癌去世了。
而就在三個月之前,我們家一遠房親戚,也是因為被診治為胃癌中後期,事後因承受不起巨額的醫療費而放棄了治療,不久之後便撒手人寰了。
哀嘆之餘,我說:「要是定期體檢,就不會拖到中晚期了。」
老爸說:「農村人,一輩子省吃儉用,對於體檢,哪捨得花錢。」
我說:「所以辛辛苦苦掙錢,結果都交給醫院,最終人走了,錢也沒了。」
爸媽後來又說,那個遠房親戚,一年多前就感覺腸胃不舒服,去醫院的時候,醫生當時就建議他做胃鏡,但是他沒同意,一是覺得做胃鏡太嚇人,受不了那種反胃和嘔吐感,二是覺得醫生總是大驚小怪,沒必要花那個錢,吃點藥就好了。
後來的結果就是,短短半年,親戚的病情加重,沒過幾個月人就走了,去世的時候才50歲,大兒子還沒結婚,小兒子也才剛剛高中。
後來,給他看病的醫生也是唏噓不已:要是聽取建議及早做檢查,就不會惡化成胃癌了,真的是活生生把自己拖到了病入膏肓。
02.胃腸鏡檢查,防胃病於未然
「40歲以上的人群,不論有無症狀,都一定要定期做胃腸鏡檢查。」這是三年前老爸做胃鏡的時候,醫生重複的最多的一句話。
那個時候,老爸一吃生冷的就胃酸、腹瀉,後來也是村頭的一個老醫生說讓他去正規醫院做一個胃腸鏡檢查。
一開始,老爸對於胃鏡檢查也是很害怕的,因為都說很痛苦,噁心嘔吐伴隨整個檢查過程。
但是,為了心裡有個底,也是害怕身體有個什麼大毛病,家裡擔負不起,他思前想後了幾天,還是決定去醫院做檢查。
沒想到醫生說可以選擇無痛胃鏡,於是老爸果斷選擇了無痛胃鏡檢查。
檢查前,護士給他注射了一針麻醉藥,隨後他就睡著了。不到十五分鐘,檢查就做完了。
隨後醫生說檢查發現了一個息肉,其他的檢查沒什麼大礙,於是當場就做了息肉切除,隨後就囑咐他定期吃藥。
做完無痛胃鏡出來,護士還特地提醒他要在休息室休息一下,等沒有頭暈症狀之後再回家,並且還交代家屬陪同。而當天下午,老爸就可以正常進食了。
03.這場關乎生命的考試,請每個中年人都認真對待
從小到大,我們都要經歷各種考試,對於學生時代,我們更能體會到考試對於成長的意義。我們努力學習,就是想著考出好成績,進入更好的學校,成為更好的自己。
當人生的列車行駛到中年驛站的時候,當我們經歷了畢業、結婚、生子、立業等階段之後,當我們在經濟條件逐漸往上坡路走的時候,擺在我們面前的,將是關於健康的考試。
這場考試,並沒有一個最終的成績,它是一場無形的考試,更是一場長達幾十年的持久戰。
定期抽時間給自己做體檢,當然,胃腸體檢並不是那麼舒服,但是,不管是普通胃腸鏡還是無痛胃腸鏡,最大的痛苦,其實還是源自於你內心的恐懼。
人到中年,請好好關愛自己的身體,防微杜漸,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