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雅文明有多發達?其中他們的「天文曆法」,真是「神乎其技」

2020-06-07     指點江山

原標題:瑪雅文明有多發達?其中他們的「天文曆法」,真是「神乎其技」

瑪雅文明,是現代分布於現今墨西哥東南部、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和貝里斯國家的叢林文明。瑪雅文明與印加帝國及阿茲特克帝國並列為「美洲三大文明」,這其中,阿茲特克帝國與瑪雅文明位於中美洲;印加帝國位於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帶。

約翰史蒂芬開創了現代人探知瑪雅文明的先河,自十九世紀開始,許多西方學者投入到了瑪雅文化的研究之中。在這片荒蕪的城市遺址中,一些樣式與現代建築截然不同的古建築,吸引了考古人員的注意。提到瑪雅文化中的標誌性建築,非帕倫克遺址莫屬了。

根據碳同位素測定,這處建築始建於公元二百五十年。該遺址位於瑪雅遺址群中心區域,建築的形式和構造比較符合瑪雅建築的形制。在帕倫克遺址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座瑪雅王族的宮殿,這座宮殿的主體是由大廳、中庭及走廊構成,在中庭之外還有許多宮室建築。

考古人員在宮殿遺址附近發現了若干座不明用途的金字塔,這些金字塔分別位於宮殿的東、南、西、北四方位交叉線上,考古人員推測這些金字塔的作用是天文觀測。在其他遺址群中,亦發現了與宮殿遺址類似的天文觀測建築。

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考古學家奧利佛來到烏阿克薩遺址進行考察,在考察過程中,奧利佛發現了一個獨特的建築布局。該建築遺址位於一座金字塔的對面,總共由三座造型相當的宮殿建築構成,而在金字塔與這座建築之間,建有一座低矮的石壇,壇上有一塊石頭雕刻的錶盤。

由於此行另有考察目標,所以奧利佛並未對該石表進行深入研究。回國之後,奧利佛始終對這件事耿耿於懷,於是,四年後奧利佛再次來到瑪雅遺蹟,決心揭開隱藏在石表中的奧秘。為了揭秘,奧利佛準備了經緯儀。在將經緯儀放在矮壇上後,奧利佛分別測定了石表與對面三座宮殿門洞中線的距離和角度。

令人驚訝的是,石表與三座宮殿建築剛好組成了日晷的結構。站在石表上觀察日出的方向,每年夏至太陽都會從第三座宮殿的中軸線升起,冬至則會在第二座宮殿的中軸線升起,而春分和秋分這兩天,太陽則會在第一座宮殿的中軸線升起。

其實,在奧利佛發現了瑪雅日晷之前,墨西哥市也曾發現了一座與之類似的「阿茲台克歷盤」,這座錶盤同樣與瑪雅人的曆法有關。據悉,「阿茲台克歷盤」的半徑約為六英尺,重量為二十四噸,錶盤中央篆刻著太陽神的造像,而錶盤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則分別篆刻著象徵著水火風地的圖形。

該錶盤上詳細地將每一年分成了若干個月份,每個月份又分為若干日。由此可見,瑪雅人在天文學方面已有相當高的造詣,我們熟知的瑪雅曆法正是瑪雅人精通天文學的體現。並且,從瑪雅遺蹟中出土的歷史證物中可知,瑪雅人使用了不止一套曆法。根據用途的不同,瑪雅人會使用「太陽曆」或「聖年曆」。

所謂「太陽曆」,與現代的日曆區別不大。該曆法將每年分成三百六十五天,每逢四年加閏一日。不過,「太陽曆」對月份的劃分卻與現在的月曆有較大不同。「太陽曆」將每一年劃分成十八個月,每個月有二十天,剩餘的五天則作為舉行祭祀活動的「祭祀日」。

瑪雅宗教所使用的「聖年曆」則將一年劃分為十三個月,每個月有二十天,全年僅有二百六十日。在記錄日期時,瑪雅人會同時使用這兩套曆法,用以計算宗教日。「聖年曆」的測算方式非常複雜,考古學家認為該曆法領先於同時期的羅馬曆法。

「聖年曆」的循環周期為五十二年,而五十二這個數字又剛好是13(聖年曆月數)與四的乘積。在瑪雅哲學中,「四」這個數字是比較獨特的,瑪雅人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四大元素所組成的。

從各國的考古發現中我們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先民都曾行走在天文探索的路上,那麼,可為什麼瑪雅人對天文學的研究如此深入呢?

考古人員認為,瑪雅人缺乏夜間娛樂活動,所以,絕大多數瑪雅人將夜晚的時間用於觀察星象。除此之外,瑪雅地區的空氣品質比較好,為天文學的觀測提供了便利條件。

既然,瑪雅人對天文學有深入研究,為何還會迷信神明,修建數量龐大的瑪雅神祗呢?

這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所導致的,統治者依靠神權統治瑪雅人,而人民則需要一種心靈寄託。所以,瑪雅文化中的宗教意識才會如此濃厚。

但是,讓人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誕生於熱帶叢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瑪雅文明與奇蹟般地崛起和發展一樣,其衰亡和消失充滿神秘色彩。

公元8世紀瑪雅人放棄了高度發達的文明,大舉遷移。創建的每個中心城市都終止新的建築,城市被完全放棄,繁華的大城市變得荒蕪,瑪雅文明一夜之間消失於美洲的熱帶叢林之中。

參考資料:

【《消失的瑪雅文明》、《秘瑪雅文明「特大都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9b-jHIBfGB4SiUwsXE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