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超7場AI面試,這屆畢業生想進名企得跟AI談 | 新榜出品

2023-11-30     新榜

原標題:一天超7場AI面試,這屆畢業生想進名企得跟AI談 | 新榜出品

作者 | 石瀨

編輯 | 松露

「我投過寶潔、聯合利華、可口可樂等快消大廠,也投了Gucci和LV等奢侈品品牌,全部都有AI面試,失敗了不下20次。」這是市場營銷專業美碩畢業生火山(化名)今年秋招初期接觸到AI面試時的經歷。

作為千萬求職大軍中的一員,火山9月回國後就投身到激烈的秋招競爭中,但無論是快消時尚,還是金融、科技網際網路以及傳統的央國企,投遞簡歷後的「初面」都免不了要和AI交手。

備受AI「折磨」的火山並不是個例。打開小紅書,話題#AI面試目前總瀏覽量已上千萬,你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AI面經分享,有的提醒網友「AI面試一定要洗臉」,有的吐槽秋招面試還沒見過真人,還有不少求職者發現AI面試「變智能」了:

「現在AI已經智能到可以根據簡歷來提問了嗎…」
「AI面好智能啊,準備了一堆問題一個也沒用上,AI會根據你的回答一步一步深挖提問題」
「AI問完一個問題後會提煉我的回答進行延伸,在我回答問題的時候還會不停地點頭,感覺很有互動感。」

AI面試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以世界500強為代表的大型企業近年來逐步將AI引入招聘流程,用在簡歷初篩或是初輪筆試前後,求職者通過AI面試後才能見到真人面試官。

聯合利華是較早嘗試AI面試的公司之一,候選人通過電腦或手機等設備參加一個名叫「HireVue」的視頻面試後,該系統會利用AI算法分析面試者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和語言選擇、聲音大小等15000個特徵識別,選出表現最好的候選人。

《商業內幕》曾報道,HireVue的AI系統每年為聯合利華節省100萬美元的招聘成本。

過去的三年疫情更是加速了AI面試的發展。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AI面試市場規模達6.1億美元,並預計於2028年達到8.9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6.5%。

既能為企業壓縮人力和時間成本,又能突破傳統招聘的時空限制,雖然AI面試好處不少,但以往AI面試在實際操作中非常「套路」,也沒辦法互動,所以常常被求職者吐槽是「人工智障」。

一個典型的「人工智障」面試場景是:你打扮精緻,坐在攝像頭前,點進一個連結,螢幕對面出現一個AI面試官,聲音和形象都假得令人有些尷尬。為了讓眼神不那麼飄忽,面試一開始你就死死地盯著攝像頭看,把準備好的面試答案在時限內機械地背誦出來。

聯合利華AI面試頁面

為了通過這類AI面試,求職者通常會利用網上類似「寶潔八大問」、「AI面試技巧」等面經,進行模擬面試。火山就在多次失敗和練習後,在11月中旬第一次通過了AI面試,順利進入到農業銀行的終面。

但讓「頭號AI玩家」好奇的是,當下能夠像真人面試官一樣與候選人互動、深挖問題的AI面試是怎麼一回事?

人工智障變人工智慧:揭秘最新AI面試

據觀察,小紅書上大部分提到AI面試很「智能」的網友都參加了中原銀行的AI面試。公開信息顯示,中原銀行從2020年6月開始採用「AI得賢招聘官」,做校招季的簡歷篩選和初輪面試。

為了交叉印證信息真實性,「頭號AI玩家」聯繫到了兩位今年秋招參加過中原銀行AI面試的求職者。

正在參加秋招的軟體工程畢業生「不是小新」(化名)認為,中原銀行的AI面試給了她比較新穎的體驗,面試的時候也更有互動感:

「比如AI會問我,『你在以往中有參加過哪些會議/研討會,在這個會議中學習到了什麼?』我回答學習到了一些數據分析的相關知識,AI會繼續追問:『你在業餘時間有沒有繼續系統地學習數據分析』,『是怎樣系統學習的?』。」

儘管面試過程中有語音和口型對不上,人物形象很假的出戲感,但對「i人」晚月來說,AI面試反而不像真人面試那樣讓她特別緊張。

中原銀行秋招AI面試頁面

順著以上線索,「頭號AI玩家」還找到了為國內多個知名企業提供AI面試技術支持的SaaS服務商:近嶼智能。

近嶼智能的核心產品叫「AI得賢招聘官」,官方稱其是一款L5級別AIGC面試系統,該系統已經被包括三星中國、招商銀行、西門子等眾多名企驗證可以完全替代人類面試官進行招聘面試場景的最終決策。

區別於傳統的AI招聘系統,「AI得賢招聘官」可以根據不同候選人的背景進行AI生成式提問,實現千人千問,還能對候選人的回答進行針對性追問。

例如,在官方產品演示中,當候選人回答了問題後,AI隨即根據候選人的回答詢問「您考慮過哪些其他選擇或替代方案?」

不僅如此,候選人現在還可以提問AI面試官。

2021年年初,近嶼智能首席架構師Laurence Lau寫過一篇推文,對照自動駕駛分級,他認為根據AI應用的深度和價值,AI面試同樣可以被劃分為L0~L5共6個不同的等級。

圖源:近嶼智能官網

他將當時的「AI得賢招聘官」對應到L4,即有條件自動面試,基於預訓練的多模態算法,AI可以直接告訴企業面試官該候選人是否應該被錄用。

並且認為L5級別的高度智能面試產品,受限於AI算法和算力的不足,還有待研究和繼續探索。

僅隔兩年,「AI得賢招聘官」今年4月底宣布升級為L5級別AIGC面試官,可以實現千人千問、自由追問、多輪對話等過去AI面試做不到的功能。

並且能夠從候選人的回答質量、表情、聲音、顏值等多維度,對所有候選人基於勝任力模型和崗位進行精準匹配和推薦,模擬人類面試官進行最終決策。

從時間節點上來看,這次升級無疑得益於AIGC技術在2022年的爆發。

隨著AIGC技術快速發展,AI面試似乎變得越來越智能了。但AI真的可以完全替代人類面試官嗎?

體驗過最新AI面試技術的晚月和「不是小新」都認為,AI面試不能完全替代真人面試。

站在候選人的角度,真人面試官針對具體崗位、結合感性和理性的決策過程,更強的互動體驗都是AI沒辦法替代的。

而在火山的秋招經歷中,大部分私企和合資企業喜歡用AI測評做第一輪篩選,只有外企和(真正的)國企央企AI面試比較多,更沒有遇到可以和候選人互動的AI面試官。

據她介紹,AI面試分很多種,她遇到的銀行AI面試「比較正式」,會在人工篩選簡歷後,把AI當成第一輪面試。而部分企業,沒有人工篩選簡歷,候選人只要申請就會收到AI測評,相當於純靠AI來為企業做第一輪篩選。

「AI測評主要是行測和職業性格測試,行測會做一些圖形推理、數字計算、也可能包括英語能力考察;職業性格測試類似MBTI,但比MBTI題多,很多公司會用同樣的題庫,萬年不變的88道題,重複性很高。」

無論是AI面試還是AI測評,都是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來評估候選人的能力和素質。

區別在於AI面試通常指由AI機器人代替人類面試官,通過語言識別和視覺算法對候選人的回答進行分析和打分;

而AI測評則是使用AI技術設計和實施各種測評工具,如心理測試、能力測試、情景模擬遊戲等評估候選人。

在我採訪火山之前,曾有一天她參加了七八場AI面試,其中大部分是「固定化」的AI測評題。

「有的企業直接拿第三方題庫(以北森、智鼎題庫為代表)給候選人做AI測評,一次做幾個小時,浪費候選人時間,其實對企業來說也沒有招到合適的人才。」在她看來,這類企業要麼是「懶」,要麼是對人才招聘沒那麼重視。

火山補充道,各個企業目前應用的AI測評也有較大差異。好的AI測評會結合企業、崗位需求,形成一套定製化的AI測評題,為企業HR減負的同時,候選人面試體驗也會更好。

經典的AI測評題

不少「AI+招聘」相關從業者認為,AI目前主要的作用還是輔助HR,應對招聘需求大的社招和校招,解決企業招聘前中期的「流程複雜」「時間長」「成本高」等痛點難點,後期終面仍需要人工把關。

狂飆的「AI+招聘」

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雖然AI目前還無法替代人類面試官,但AI為企業招聘「降本增效」的同時,必然會導致HR團隊的縮減。

就在去年11月中旬,科技巨頭亞馬遜裁撤了數百名HR,外媒VOX認為這與亞馬遜在2021年內測了一款名叫AAE(Automated Applicant Evaluation)的AI招聘軟體有直接關係。

今年1月份上線的AI招聘平台Moonhub,截至10月,已經有了100多家企業客戶,營收破100萬美元,最近完成了一輪千萬美金的融資。據創始人NancyXu介紹,Moonhub可以幫助企業提高招聘速度2~3倍,每次招聘節省100多個小時。

在國外,「AI+招聘」已經發展了十餘年,2014年率先推出AI面試業務的HireVue是代表企業之一。公開信息顯示,該公司已經服務了包括科技、金融、醫療保健以及零售行業在內的全球800多家企業,前文提到的聯合利華就是HireVue的忠實客戶。

回到國內,雖然「AI+招聘」市場尚在早期,但也湧現了一批代表性的企業和產品。

與「AI得賢招聘官」同一賽道的HRSaaS產品——海納AI,今年年初完成了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其構建的數十個結構化的、量化的崗位用人模型,已服務數十家全球500強集團600多萬人次面試。

沃爾瑪、招商銀行、順豐等知名企業都採用了海納的AI面試系統,做基礎崗和校園招聘的人才篩選。

4月,海納發布了海納AI面試V2.0,不僅可以低成本快速在一周左右為企業訓練新的崗位模型,還能定製與候選人進行多輪互動問答的「AI面試官」,7x24小時不停歇全程自動面試。

圖源:海納AI官網

專注「AI+招聘」領域的人工智慧應用公司滴孚,成立於2017年,旗下AI面試產品「壹面」已為上汽大眾、牧原股份、森馬、貝殼鏈家等在內的上百家行業頭部企業提供了超過百萬次的AI面試服務

為削弱求職者在面試過程中與機器交流的不適感,「壹面」利用AI真人合成、情感語音等技術生成真人形象AI面試官,營造求職者與真人HR面試場景。

「壹面」AI面試,圖源:36氪

不甘落後,一些人力資源企業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AI面試產品,如智聯招聘的「AI易面」、獵聘旗下的「多面AI面試」。

獵聘多面3D數字面試官陶思睿

AI面試在過去是大型企業的招聘提效工具,隨著AIGC浪潮的推動,也許不久的未來就會席捲各行各業的中小型公司。

ResumeBuilder的一項調查顯示,ChatGPT和Bard等AI聊天機器人的出現,讓越來越多的公司希望使用AI工具進行招聘,到2024年,每10家公司中就有4家使用AI面試。

火熱的「AI+招聘」,影響的不止求職者,還有HR。36氪《風向標》今年5月的調研顯示,75%的受訪HR認為,自己的崗位會部分被人工智慧取代,甚至有3%的受訪 HR認為人工智慧會完全取代自己的崗位。

在AI面試官一路狂飆,晝夜不息地篩人時,我們無從得知有多少人力資源崗位正在消失,也難以計算有多少求職者被困在AI篩選系統中。

可以肯定的是,AI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顛覆傳統招聘模式,也許AI還沒法取代你的工作,但它已經可以決定千萬求職名企的畢業生是否能夠得到一份工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f7ec27c26e758caf3922d568b0adb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