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訪談丨張建平:外貿表現超預期 新業態激發強勁動能

2024-07-19     中國經濟時報

——訪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張建平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王麗娟

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交出了一份「量質齊升態勢向好」的亮眼成績單。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進出口貿易額為21.17萬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出口增長6.9%,進口增長5.2%,外貿向好勢頭得到進一步鞏固。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上半年,面對全球市場需求的波動和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我國外貿不僅保持了穩定增長,還在結構優化和市場多元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下半年,儘管挑戰依舊,我國外貿仍有望繼續保持穩健增長,為全球貿易的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01

上半年外貿韌性和競爭力得到較大提升

中國經濟時報:整體來看,上半年我國外貿形勢呈現哪些特點?

張建平: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頂住壓力,實現了超預期的增長,但總體上來看,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面臨的壓力比較大,整體呈現出三方面特點。

一是波動性比較大。今年上半年,全球外貿增長繼續承壓,儘管全球市場需求增長有所改善,但在一季度仍然相對比較弱,再疊加我國自身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的壓力,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走勢經歷了比較大的波動。從4月份開始,得益於已開發國家的市場和企業開始進入補庫存,國際市場需求有所改善,以及我國和東協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尤其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成員國之間外貿的增速加快,外貿增速開始發力。

二是我國外貿的韌性和競爭力得到較大提升。我國是全球140多個國家最大的貨物貿易夥伴國家,在全球出口市場的份額保持穩定,顯示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最大生產製造國的強大競爭力。

其中有多個亮點顯示出我國外貿的韌性和競爭力。機電產品、電子信息和汽車行業成為出口的主要驅動力,以「新三樣」為代表對中國的外貿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民營企業在全球外貿市場上的競爭力日益增強,滿足全球市場的多樣化和多元化需求,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全球外貿中的重要地位;保稅物流、加工貿易保持較快增長,成為新的增長點;傳統的加工貿易在汽車電子、紡織服裝領域表現較好,依然有潛力可以挖掘。

三是我國外貿市場多元化顯著提升,對支持中國外貿增長發揮了越來越顯著的作用。今年上半年,儘管已開發國家市場占比有所下降,但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的增長勢頭強勁。RCEP成員國,尤其是東協,成為中國外貿的重要夥伴,其市場占比不斷提升。

圖片來源/新華社

02

傳統貿易與新業態新模式展現出新活力

中國經濟時報:有哪些積極因素支撐了上半年我國外貿穩定增長?

張建平:支持我國上半年外貿增長的因素是多元化的。

從外部因素(市場需求因素)來看,一方面,全球經濟增長穩健,當前全球經濟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市場預期正逐漸改善。特別是歐美兩大傳統市場,貨幣政策轉向寬鬆,歐洲已開始降息,美國亦預期年底前將首次降息,這些信號表明市場對未來經濟增長持樂觀態度。企業補庫存的行為也在進行中,預示著市場需求將進一步釋放。

另一方面,新興市場的增長潛力巨大。在新興市場方面,中國、東協、拉丁美洲和非洲均展現出穩健的增長勢頭。這些地區的市場需求向好,顯示出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從去年到今年,我國簽署和實施的自由貿易協定已經擴展到了29個經濟夥伴,擁有22份雙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特別是RCEP,對中國外貿增長穩健的支撐作用正在不斷發揮。

從中國內部的因素來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家,以及作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中心,擁有全球獨一無二的全產業體系優勢,再加上中國政府對製造業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不斷推動製造業的轉型升級,追求高品質和低碳綠色發展,為外貿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時,傳統貿易與新業態、新模式都展現出新活力。今年上半年,一般貿易占比攀升速度非常快,中國的外貿企業積極搶占全球市場,進口和出口能力較強。無論是一般貿易、加工貿易,還是電子商務、保稅物流貿易,外貿的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都有強勁表現。可以說,中國現在「買全球、賣全球」的優勢在全球都非常突出。

需要強調的是,自貿試驗區在帶動中國外貿成長過程當中發揮了關鍵支持和引領作用。自貿試驗區包括海南自貿港集聚了大量外貿企業和外資企業,是中國目前貿易自由化和貿易便利化程度最高的平台,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新高地,其外貿增速遠遠高於非自貿試驗區,為我國外貿保持穩定增長起到了較強的支撐作用。

此外,穩外貿外資的政策支持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使穩外貿外資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落地。特別是從去年到今年,國家對外貿企業的支持不僅體現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上,還包括簡化行政程序、提供市場信息和貿易促進活動等,這些措施幫助外貿企業增強了國際競爭力,能夠更好地深耕全球市場。

03

下半年外貿形勢審慎樂觀

中國經濟時報:下半年我國外貿走勢如何?鞏固外貿基本盤,創造貿易新的增長點,應從哪些方面著手?

張建平:對下半年的外貿形勢應該持審慎樂觀的態度。綜合上半年我國外貿表現和世界貿易組織對今年全球外貿形勢的判斷,可以預測,今年中國外貿有望實現2.5%-3%的增長。

今年上半年,雖然我國外貿增長超預期,順差創歷史新高,但是考慮到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和2023年基本持平,已開發國家目前還沒有走出加息周期,新興市場受到美元加息周期的影響,經濟波動比較大,因此,今年對於全球外貿的增長也不能持過高的期待。特別是考慮到今年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有上升趨勢,以及美歐已開發國家對中國掀起新一輪的「貿易戰」,使中國外貿在下半年可能會迎來更大的壓力和挑戰。

中國在創造新的貿易增長點方面態勢非常清晰。下一步還要不斷朝著擁有自主品牌、自主智慧財產權,不斷提高產品美譽度的方向發展。無論是貨物貿易還是服務貿易,都要致力於朝著不斷提升競爭力的方向邁進,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的高科技產品、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高質量的現代服務業,都應持續發力,努力擁有更高的國際市場份額。

「新三樣」在全球市場上受歡迎,並且以兩位數的增速高速成長,顯示出中國在這方面的努力已經獲得回報。但是在很多領域中國擁有全球性美譽度高、有影響力的國際大牌產品以及服務還有待於進一步提升。

因此,還要繼續鼓勵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成長,政策要在支持和打造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方面加大力度。政策一方面要讓跨境電商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占比繼續提升,另一方面也要打造有競爭力的跨境電商平台企業,在和已開發國家的電商平台競爭的過程中做出特色、做出品牌。

總 監製丨王 輝車海剛

監製丨李丕光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谷 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e9a7e4969930b2bb3358c48e004d8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