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任僅8個月(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379篇原創
今天(10月16日),中國旅遊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免」)發公告,其董事長、法定代表人李剛先生於2023年10月14日因病逝世。
今年2月,時任中國中免董事長彭輝,稱因退休原因遞交了辭職報告。
2月2日其,李剛接替擔任中國中免董事長一職,這是他第二次挂帥。
此前,李剛在任期內,推動了中國中免業務轉型升級,以及總部定位從管控為主轉向以經營為主等。期間,中國中免也經歷了收購日上免稅行、布局各大航空港的免稅業務等關鍵發展階段。
李剛今年上任之時,中國中免2022年的業績下滑,歸屬凈利潤近腰斬;股價相比2021年高點超400元/股,跌幅超50%。
遺憾的是,這位老將重新回歸董事長之位,任職僅8個月就不幸離世。
如今,股價已下滑至不到95元的中國中免,何時才能恢復往日「免稅茅」的榮光?
01
牌照加持,免稅概念的商業版圖不斷擴大。
中國中免可謂含著金湯匙出生。
1984年,中國免稅品公司成立。它是一家經國務院授權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免稅業務的國有專營公司。
2003年,中免集團與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進行戰略重組,共同組建國旅集團。
2009年,涵蓋中免集團全部業務和資產在內的中國國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國旅」)是上交所掛牌上市。此後,該公司在免稅業務方面不斷突破。
發展尤為迅猛是在2017年之後。
當年,其以3880萬元人民幣收購日上免稅集團有限公司51%股權。次年,再次出手,以15億元收購日上免稅行(上海)有限公司51%股權。
兩年間,還相繼獲得首都機場國際區、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浦東國際機場的免稅經營權。
2018年末,中國國旅正式剝離旅行社業務,聚焦免稅主業。
而2017年3月—2019年8月,李剛正擔任中國國旅的董事長(後因工作調整離職),可以說是影響其發展的關鍵人物之一。
2020年5月,其以20.65億元收購海南省免稅品有限公司51%股權,其在海南免稅市場的地位第一步提升。同年6月,中國國旅正式更名為中國中免。
另外不可忽視的是,中國中免作為最早拿到免稅牌照的運營商之一,其先發優勢突出。
從2011年開設國內首家離島店,到2014年開設國內第一個旅遊零售綜合體,再到2018年開設國內第一家郵輪免稅店。
截至2021年底,中國中免的招股書披露,其是國內持有免稅經營牌照的9組實體之一,是持有免稅經營牌照在全國經營免稅口岸店的5組實體之一,持有經營牌照在國內經營所有種類免稅店的唯一集團。
02
「免稅茅」業績狂飆,創造資本神話。
去年8月,中國中免成功登陸港交所,融資逾180億港幣,成為2022年港交所第一大IPO項目。此舉也被視為其加速出海的信號。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按照銷售收入計算,中國中免在全球旅遊零售市場的份額,2010排名第19位;2021年飆升至第一位,占比約為24.6%;國內市場份額占比約86%。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特此感謝)
據東方財富網統計數據,中國中免的營收從2017年的283億元增至2021年的677億元;同期歸屬凈利潤由25億元增至97億元。
期間,2018—2020年,其毛利率由此前的24%—30%左右增長至41%—51%;2021年凈利率達18%。
據招股書披露,2019—2021年,中國中免的收入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8.7%,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更是高達50.8%。
其中,不得不提疫情這隻黑天鵝。
2020年,受疫情影響,此前火熱的出境游及購物受阻,免稅概念大火。作為免稅龍頭的中國中免受益頗多。除了上述業績增長外,其在資本市場也掀起了一股造富神話。
2020年,其股價累積漲幅近229%,由62元出頭飆升至超282元。2021年,瘋狂繼續,1月,其股價突破300元關口,2月破400元。
03
變化之下,業績反彈,股價向下。
資本市場狂歡之下,「免稅茅」的名氣越來越大。但變化已悄然發生。
2020年7月,海南離島免稅新政落地,更多的競爭者湧入,中國中免一家獨大的優勢漸弱。
2021下半年,中國中免的股價逐漸回落,全年其股價回撤超22%。
2022年中國中免的業績明顯下滑。
年報顯示,2022年,其營收544億元,同比下滑近20%;歸屬凈利潤50億元,同比減少48%;毛利率28%,同比減少5個百分點;凈利率11%,同比減少近7個百分點。
招股書解釋,毛利率的下降主要是由於打折促銷所致。但從收入結構來看,疫情以來,其免稅商品銷售收入減少,有稅商品銷售收入大幅增加。
財報顯示,2019—2020年,中國中免的有稅商品銷售收入由11.5億元增至197.1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由2.4%提升至37.5%;免稅商品銷售收入由464.4億元降至323.6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由96.7%降至61.5%。
儘管2021—2022年,其免稅和有稅商品銷售收入占比有所變化,但大致分別占比7成和3成左右。與疫情前以免稅商品銷售收入為主大不相同。
同期,免稅商品的毛利率在40%—53%左右,而有稅商品的毛利率在21%—35%左右。
當然,發展有稅業務也與受疫情影響有關,免稅店客流驟減,發展有稅商品銷售成為必然。此外,消費能力及意願的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免稅業務。
本月,中國中免披露了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快報,已有明顯改善。
報告期內,其營收約508億元,同比增長29%;營業利潤66億元,微降1.6%;歸屬凈利潤52億元,同比增長12%。
據悉,其業績改善主要得益於海南離島免稅市場及北京、上海等重點機場出入境門店業務的恢復。
然而,在如今的大環境之下,中國中免的股價並未能跟隨業績反彈,截至10月16日收盤,其股價年內累積跌幅達55.92%。
對於中國中免而言,無論接下來是誰掌舵,都面臨著國內業績恢復、推進出海布局等眾多壓力。
本文未註明數據均來自於中國中免財報,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