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功夫媽咪
最近,《浙江省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公布了33條減負方案,引起了家長們的熱議。其中最有爭議的一條規定是,小學生晚9點、初中生晚10點可經家長確認,拒絕完成剩餘作業。
《減負方案》提到:要嚴控家庭作業總量和作業時間,並特別提出小學生到晚上9點、初中生到晚上10點還未能完成家庭作業的,經家長簽字確認後,可以拒絕完成剩餘的作業,教師不得對有此類行為的學生進行懲戒。
對於這項規定,除了少許的贊同之外,更多的是質疑:
有些娃性格就是慢,有時候也不是作業多。
那就慢慢寫,拖拖拉拉然後到9點都不用寫作業了?
這個核定標準是什麼啊?如果一直發獃不動筆豈不是不用寫了?
要看作業的具體量吧,有些孩子就是效率低,這樣也不能有藉口不做了呀,如果真的太多確實也不好,壓力太大。
……
我們暫且不去討論這項規定的合理性,但這項規定提出的背後,是目前的學生都普遍缺覺,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
早在2017年的時候,教育部在《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就曾明確要求:「家校配合保證每天小學生10小時、初中生9小時睡眠時間。」
但現實是,現在極少有孩子能夠拿到這樣的要求。
根據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2019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白皮書》中的數據顯示,有62.9%青少年兒童睡眠不足8小時,其中13-17周歲青少年睡眠時間嚴重縮短。
孩子缺乏睡眠,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而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作業。據某中小學生在線輔導平台的數據,周一至周四晚上11點後,仍有8.64%的中小學生忙於作業。
睡眠不足,對於心理和大腦發育都還不健全的孩子來說,危害是非常大的。
(1)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長期熬夜的孩子還容易發脾氣,經常焦慮和煩躁,因為睡眠不足,會影響人體的內分泌功能,而體內激素的變化會影響孩子情緒。
《2019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指數白皮書》數據顯示,睡眠質量差的孩子中有40.5%出現精神衰弱或者抑鬱的症狀,而在睡眠質量好的孩子中這個比例只占到了1.4%。
此外,經常熬夜寫作業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
(2)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我的一位大學同學,當了多年的班主任,他通過教學觀察發現:
熬夜或者睡眠不足的孩子,其影響頭幾年並不會特別明顯,但到了三年級後就會漸漸表現出吃力的跡象,會越來越跟不上學習節奏,如果只這樣下去,還可能會引發心理甚至生理上的壓力。
這也是有數據支持的。
《2019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指數白皮書》的數據顯示,在睡眠狀況優的孩子中,分別有45.4%、34.1%的孩子在班級排名中分別位於前5%和6-20%。而在睡眠狀況差的孩子中,則有41.9%的排名在班級的75%以後。
所以,即使沒有那項「晚上9點可以拒絕完成作業」規定,我們也應該督促孩子儘早把作業寫完。
如果孩子長期出現到了睡覺時間,作業還沒有完成的情況,那麼做為家長的我們需要給孩子及時的幫助。
(1)孩子寫作業時,家長不可以這麼做
手機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東西,如果孩子在寫作業,父母卻在一旁玩手機,容易對孩子造成干擾,破壞的是孩子的注意力。
此外,家長在玩手機也很容易讓孩子誤認為成人的世界是隨心所欲的,給孩子造成觀念的偏差,會讓孩子缺乏規則感和秩序感。
「怎麼搞的,又做錯了,總是改不掉。」
「說過多少遍,就是記不住,氣死人的!」
……
一旦發現孩子的作業有問題,就一邊幫孩子塗擦,一邊批評、埋怨、責怪孩子。這會給孩子營造一個非常緊張、焦慮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孩子是很難有學習的興趣的。
(2)和孩子玩一個小競賽
我們家老大之前寫作業也是一直磨磨蹭蹭的,就算我坐在他身後督促他也沒有用。
後來的一天晚上,我突發奇想,跟老大說:「我們來比賽吧,15分鐘之內,你把剩下的幾道題寫完,我把這本書剩下的讀完,先完成的人可以獎勵一個冰淇淋。」
一提到冰淇淋,小傢伙眼睛都亮了,那個之前寫兩個字發獃幾分鐘的孩子,突然變得非常專注。
當我們和孩子建立這種競賽關係的時候,孩子就會意識到時間的緊迫性,並努力提升自己的速度,並試圖取勝,這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心理。
小提醒:跟孩子玩這種比賽遊戲,要多讓孩子贏,父母適當示弱,並給予孩子及時鼓勵。
(3)小鬧鈴讓孩子學會管理時間
孩子如果沒有時間的概念,寫作業、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
「該寫作業了。」
「到練琴時間了,別看電視了!」
「該洗澡了!」
……
如果總是替孩子安排好了時間,不用擔心怎麼安排時間的孩子,自然就很難有時間觀念了。因此,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時間的主人,你就讓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
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可以用一個小鬧鈴來督促孩子。
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作業總量和孩子做作業的效率,幫孩子估算出做作業需要的總時間,然後讓孩子在寫作業之前先上鬧鐘。
也可以細化到每項作業上,每一項都定上一個鬧鐘,甚至可以把鬧鐘設置得比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稍短一些。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幫助孩子感知時間的長短;二是孩子在自己定鬧鐘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斷體驗到了成功感,不再把作業當作幫父母完成任務,學習更加自覺。
功夫媽咪說:
孩子的進步是一點一滴的,不要指望著原本磨磨蹭蹭的孩子一下子就不再拖拉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保持足夠的耐心,把重心放在孩子的進步上,通過孩子的進步去激發他的成就感,從而讓他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