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 | 鄒平座:建設數字化智能化科學化的貨幣政策治理體系

2024-08-14     中國經濟時報

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

編者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我們立足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這個視角,重點從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促進宏觀政策協同發力、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和構建科學的貨幣政策治理體系、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等方面入手,中國經濟時報約請宏觀經濟領域的知名專家進行深入解讀。一言以蔽之,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當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根本之道。

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的關鍵是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推動宏觀調控和政府治理的數字化、智能化和科學化。

鄒平座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必須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的關鍵是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推動宏觀調控和政府治理的數字化、智能化和科學化。

價值理論是經濟理論、金融理論和貨幣理論的基石。創新宏觀調控理論必須創新價值理論。科技革命為價值理論創新打開了廣闊的空間。中國應當在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創新價值理論,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重要創新之處是把商品的價值定義為凝結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把「時間」引入價值分析是對人類價值理論的重要創新。在馬克思「勞動力時間」概念上的價值鏈理論,通過勞動力時間價值的工作量證明求解數據價值,反過來,也可以通過消費數據和收入數據求解勞動力時間價值,使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煥發時代的光芒。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把信息作為單變量引入了價值方程式。而波蘭經濟學家蘭格和義大利經濟學家巴羅內等人則認為,利用一種分散化的社會主義經濟機制,通過邊際成本定價的方式能夠解決信息量要求過大的問題,並進而保證資源的有效配置。蘭格認為,通過一種貨幣制度的設計,能夠求解價值。科技革命推動信息化革命,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能夠使信息水平達到納什均衡狀態,從而使產能設計成為可能,也為科學的宏觀調控和政府治理創造了技術條件。

本文通過價值理論的創新,研究貨幣政策的微觀數字化傳導機制,設計數字化、智能化、科學化的貨幣政策治理體系,推動實現科學的宏觀調控和政府治理體系。

01

創新價值理論

建設數字化的貨幣政策治理體系

貨幣政策治理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價值理論的創新。價值是對人的有用性,是一定時間內對人有用的信息。信息能夠變成數據,數據轉化為數字產品,然後通過工作量證明的納什均衡模型求解數據價值。結構性的個人消費數據、投資數據和收入數據又能通過米爾格羅姆方程式精準求解人的勞動時間價值。

價值鏈理論把價值定義從商品價值轉化為人的價值,恢復了價值的本源。更為重要的是,這種轉化使經濟分析的數理結構和邏輯變得簡單化,並且通過人的價值的數字化精確求解,使得經濟學成為一門科學。而這種巧妙構思,使得馬克思的勞動時間論與西方效用價值論有機統一起來並且雙向求解,相互印證。科技革命和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這種統一成為可能。在此基礎上建設的經濟分析框架,將使全球價值觀和諧統一,有效化解各種不必要的衝突和矛盾,使世界經濟健康發展。

在貨幣政策的微觀機制中,我們設計一種基於價值網際網路的價值鏈體系,改進麥可·波特的價值鏈理論,並且使區塊鏈的哈希(Hash)算法轉化為納什(Nash)算法。我們定義價值鏈是基於區塊鏈、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價值運動的信息生態系統。基於人的價值定義明顯優於麥可·波特的企業價值鏈思想,使價值鏈有了更加廣泛的用途。在此,我們引入了國民經濟恆等式和居民的結構性數字資產概念,並且通過數字資產的市場算法,精準求解國民經濟分析中的各有效變量,並且實現宏觀和微觀的有機統一,為貨幣政策的數字化提供了技術支持。

在價值鏈中,我們研究了一種雙鏈驅動、雙向求解的數字化機制。一條鏈是勞動時間價值鏈(馬克思鏈),一條是人的價值數據鏈(瓦爾拉斯鏈)。勞動時間價值鏈通過工作量證明,運用米爾格羅姆價值最大化方程式、蘭格的邊際成本定價算法,通過一種「數據價值管理工程師的實驗性算法」求解數據價值;同時,沿著人的價值數據鏈,運用國民經濟恆等式中的投資等於儲蓄(人的價值存量出入口)、消費等於勞動收入(人的價值流量出入口)原理,設計結構性數據,通過納什均衡算法和大數定律,可以精準求解人的價值。考察經濟學中的生產函數和經濟增長理論,經濟運動的本質就是人的價值的單變量周轉,變得有趣而生動。企業函數與商品函數是人的價值函數的復合函數,可以通過人的價值函數求解。通過價值鏈的市場化運動可以求解國民收入數據和國民經濟總產值數據,從而求解了國民經濟智能化大數據訓練模型。

為了建設數字化的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引入蘭格的貨幣定價算法,設計基於人的價值的數字貨幣體系、基於人的價值的價值度量衡體系、全球價值鏈公鏈和全新的數字化國際貨幣體系。

從貨幣歷史來看,貨幣經歷三個本位制時代:商品本位制、信用本位制、價值本位制。未來的貨幣制度將向以人的價值為價值尺度的價值本位制的數字貨幣過渡。在這種貨幣制度下,貨幣作為價值尺度與價值本身一體化,不再有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不再有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貨幣的功能由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國際貨幣,增加發現價值、管理價值、創造價值、實現價值的功能。

這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需要一個信用本位制與價值本位制相互兼容,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大力推進就業優先戰略,運用價值鏈技術,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實現充分就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目前正在從勞動力的數量紅利向勞動力質量紅利轉變,價值鏈技術是勞動力質量紅利的關鍵,將為未來2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和制度支撐。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數字化過程,也是一個數字資產市場化的過程。2024年7月31日,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框架,在北京市相關委辦局的指導下,發布了《個人信息授權運營管理辦法(試行)》,旨在規範個人信息授權運營管理,保障個人信息主體的知情權、決定權和收益權,同時促進個人信息的合規流通。

個人數據中有消費數據、投資數據、收入數據和個人基本信息。這些數據構成了國民經濟微觀數據,可以精準計量國民收入總量和結構,及時動態反映國民經濟運營狀況,為貨幣政策的數字化提供了微觀基礎。國家可以通過政府採購集成這些數據,並且運用AI大數據大模型訓練,形成精準調控。同時,政府採購可以增加居民收入,促進數字經濟加速發展。

價值鏈技術把勞動時間價值與勞動力價值數據雙向求解,促進國家就業優先戰略。把貨幣政策目標確定為充分就業單一目標制,提高人的價值,創新貨幣政策目標體系。在中間目標選擇上,把就業率與貨幣供應量結合,促進實現勞動力的價值最大化。

在貨幣政策工具上,使原有的準備金率、貼現率、利率和公開市場業務與數字經濟相結合,構建數字化的貨幣政策工具箱。特別是要在數字人民幣的基礎上,發展基於人的價值的數字貨幣,並且把這種數字貨幣構建在全球架構上。著手建設基於人的價值的以中國為中心的價值本位制數字貨幣體系,增加中國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新的增長點、話語權和主導權。

02

構建智能化的貨幣政策治理體系

形成貨幣政策大數據大模型調控體系

在信息社會,納什均衡將成為經濟均衡的主要分析工具。納什算法也是貨幣政策的主要算法。就國民經濟的均衡策略來講,主要有5大均衡策略:瓦爾拉斯的一般均衡、會計均衡、帕累托最優均衡、納什均衡、價值鏈的價值均衡。

在納什均衡和價值鏈的價值均衡模型中,人工智慧將發揮重要作用。因為博弈論是人工智慧的基礎算法,納什算法也是價值鏈的基礎算法。宏觀調控不再是人為控制,而是一個系統化、智能化的過程。貨幣政策將比人為調控更為精準、更為有效。就像圍棋中的AIfago,人類無法與之博弈。

傳統經濟理論把宏觀調控定位在國家經濟均衡範疇內。納什均衡的貨幣政策模型是全球化的模型,是全球價值運動的大模型,支持中國全面對外開放的競爭的最優策略選擇,增強中國經濟在全球的核心競爭力。

價值鏈的價值均衡從市場空間拓展到社會空間和自然空間,研究社會空間和自然空間的價值運動規律,強調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這也使貨幣政策的目標與社會目標、自然目標相互統一,從而實現系統化的宏觀調控。

AI大模型訓練將支持貨幣政策的及時性、準確性、靈活性和效率性,形成動態化、可視化、科學化的貨幣政策大模型,使貨幣政策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有效化解各種金融風險和經濟危機。

更為重要的是,基於納什均衡算法的價值鏈體系,使貨幣增加了發現價值、管理價值、創造價值和實現人的價值最大化的功能,貨幣政策變得更加有意義。通過智能化的貨幣政策,可以提高人口質量和就業質量,提高消費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

03

建設科學的貨幣政策治理體系

實現宏觀調控的科學化、系統化和現代化

科技革命所產生的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使價值能夠精準計算,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這是人類歷史的巨大進步。國家的貨幣政策部門和宏觀調控部門應當高度重視科技革命對經濟理論與實踐的影響,充分利用現代數字經濟理論和人工智慧大模型,實現貨幣政策的準確性和科學性,賦能實體經濟。研究和實踐價值鏈理論與技術,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和技術,使金融與貨幣發揮價值發現和價值創造的功能,推動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

研究和設計中國主導的宏觀經濟理論和貨幣政策理論與技術體系。科技革命帶來的信息化革命為中國經濟學的超越發展創造了機會和條件,中國完全可以利用這一機會,創新科學的經濟理論和實踐體系,取得全球經濟理論的主導權和話語權。

中國應當在數字人民幣的基礎上,突出重圍,研究全球數字貨幣的先進技術,形成中國主導的全球數字貨幣體系新格局,打破美元壟斷,化解貨幣風險。價值鏈理論所研究的基於人的價值和納什算法的價值鏈全球公鏈為此創造了條件。

(作者系中國製造業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原首席研究員)

總 監製丨王 輝車海剛

監製丨李丕光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鄒 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cfd66f350d451af83d2aa60668c1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