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冬,又到了最適合吃羊肉的時節。
吃點紅燒羊肉、白切羊肉、羊雜碎,再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想想都讓人忍不住流口水!
《本草綱目》記載,羊肉有補中氣、益腎氣、御風寒、生肌健力等功效,一般人吃它能強身壯體,而那些一到冬季就手腳冰涼、反覆感冒的人就更不能錯過它了。
那麼,怎樣吃才能更好發揮羊肉的作用呢?這就不得不提醫聖張仲景推薦的冬季進補第一湯——當歸生薑羊肉湯。
這是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裡面推薦的一個方子,補氣血最經典也是效果最確切的湯品,又被稱為「驅寒第一方」。
其中,羊肉性溫熱,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當歸補血活血;生薑解表散寒、化痰止咳。三者煮湯,很適合有乏力疲憊、臉色蒼白、四肢發涼等氣血虧虛症狀的人群食用。
食材:當歸10克、生薑15克、精羊肉500克
做法:羊肉切塊,焯水後撈出備用,加入洗凈的當歸和薑片,倒入適量水,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燉煮至羊肉軟爛,出鍋前放適量鹽調味。
食用時吃肉喝湯,根據個人情況隔一段時間吃一次即可。也適合月經不調的女性和貧血人群來調理身體。冬天喝驅寒補血,暖身又養人~
注意:怕熱、易上火、手足心熱、口腔潰瘍、咽喉疼痛等人群,不適合此湯。
除此之外,羊肉還可以搭配白蘿蔔、黑豆、黃芪煮湯,同樣也有不錯的養生功效。
冬季吃羊肉,除了暖身、補氣血、緩解手腳冰涼,這三大好處也是不請自來。
1
健脾養胃
在合適的季節吃羊肉,能起到調理脾胃、暖胃的效果。現代中醫認為吃羊肉可以增加消化酶、促進腸胃消化,還能起到祛濕、暖心胃的作用。
對於一些慢性胃病的患者來說,適當吃羊肉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注意羊肉的食用量,避免一次性吃太多反而增加腸胃負擔。
2
補腎壯陽
羊肉溫補肝腎,具有補腎壯陽、補虛溫中等作用。特別是有腰膝酸軟、冷痛等腎陽虛症狀的人群,適當吃些羊肉有助於緩解。
2
保護心血管
與豬肉相比,羊肉脂肪、膽固醇含量更低,蛋白質、維生素和鐵硒等微量元素更豐富,有助於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適合病後、產後氣血兩虛的人群食用。
而且還富含一種「護心元素」——鋅元素,有助於保證血管內皮細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從而保護血管,幫助預防動脈硬化。
大家在購買羊肉時還要辨別其新不新鮮。那羊肉的新鮮度應該怎麼看呢?哪些部位更適合吃呢?
1
挑選好肉
新鮮羊肉外觀呈鮮紅色,色彩鮮亮有光澤;用手指輕輕觸碰羊肉表面,摸上去會有點沾手、發黏;而不新鮮的羊肉摸上去就比較乾爽,不會有沾手的感覺。
2
選對部位
羊肉有頸肉、前腱子、里外脊、前後腿、腹肋等十餘種部位,不同部位的脂肪含量、口感特色、適合吃法都各有不同。
其中,羊腩、腹肋等部位含有較多的油脂,而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油脂屬濕熱,吃多了會傷陰,因此這幾個部位不合適冬季進補之用。
相比來說,上腦肉、裡脊肉、外脊肉的肥瘦比例較為合適,溫陽補腎效果也很好,是冬日食補的好選擇。如果是給長輩買的,可以選擇裡脊肉和上腦肉,口感相對嬌嫩;蘇脊骨比較有勁道,後輩可以嘗試。
文章來源於:北京衛視養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