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補益藥,生吃養陰清熱,熟吃滋補肝腎!但別和這三白一起吃

2022-07-05     快推正能量

原標題:常用的補益藥,生吃養陰清熱,熟吃滋補肝腎!但別和這三白一起吃

補益藥

六味地黃丸不能和三種白色食物一起吃,否則等同於浪費。中國人最熟悉的補益藥——人參,原來多數人並不會正確使用。

人參是大補元氣的「百草之王」, 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其味甘微苦,微寒,能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除邪氣、明目開心益志,久服輕身延年。

人參雖然是老百姓最熟悉的一種補益藥,但是大家對於它的使用方法存在著很多誤區。

生曬參

1、

適用於一切虛症,由於虛而表現出氣短、疲乏、精神不振、四肢無力、食欲不振等症,人參都有作用。

2、

適用於糖尿病、肝炎、腎炎等慢性疾病的久病患者。

3、

氣虛體質的人群。

紅參

1、

對於日常形寒肢冷,虛汗頻出的陽虛體質的人,效果會比較顯著。

2、

身體虛弱的人,長時間患病,身體瘦弱,手術後或大病初癒的患者,可以通過紅參補充氣血。

3、

氣適合心腦血管疾病,包括糖尿病患者、中風患者及各種慢性病的人使用,但需遵醫囑。

張老總結:體寒的人適合用紅參,體熱的人適合用生曬參。

01生曬參飲片的使用建議

1.燉參湯

2.參片含服:將生曬參切成薄片,密封儲存起來,每次可適當服用2~5片,一般每天服用劑量不超過9克。

3.泡開水喝:可直接泡水喝,也可與枸杞子、菊花等泡茶飲用,注意泡的時候封蓋,防止人參氣味揮發。

4.磨粉,放入膠囊中,每天1~3克開始,最多不超過6克。

02紅參飲片的使用建議

1.嚼食:切成薄片嚼服

2.泡茶:將紅參切成薄片,用開水沖泡,悶蓋5分鐘左右即可飲用。喝完後續水沖泡,顏色變淺為止,紅參片泡過後也可以直接吃。

3.燉煮:可將紅參切片與雞、肉、魚一塊燉煮。

4.紅參用量:3-9克

地黃是老百姓常用的補益藥,它的鮮品性味苦寒,通過炮製變成熟地黃後,性味甘溫,有了滋陰補腎的作用,六味地黃丸中的主要成分就有熟地黃。

鮮地黃:

性寒,涼血清熱,用於熱病傷陰,吐血、衄血、舌絳煩渴、發斑發疹等症狀

乾地黃:

性寒涼,生津養陰,滋陰生津,治療熱病,陰虛內熱,骨蒸勞熱

熟地黃:

性溫,味甘,滋陰補腎,常用於老年人滋補肝腎的復方中

熟地黃(酒蒸):

「熟地黃有用酒拌炒者,必有經絡壅滯,而後可」——張景岳

砂仁制地黃:

「熟地黃用砂仁制者,則必有脹滿不行,而後可」 ——張景岳

生薑制地黃:

「熟地黃用生薑汁拌炒者,則必有中寒兼嘔,而後可」——張景岳

兩位專家給大家推薦了,3種用地黃的飲片所做的養生小藥膳。

1

鮮地黃榨汁飲

材料:

鮮地黃(15-30克)、冰糖適量

做法:

鮮地黃洗凈,榨汁,加入冰糖,溶化攪勻。

功效:

養陰清熱,涼血止血。適用於血熱發熱,血熱吐衄,肺結核咯血等。

2

生地黃片代茶飲

材料:

生地片12-15克、陳皮絲12-15克

做法:

取生地黃片、陳皮絲,略略一煮,然後以熱水泡,代茶飲。

功效:

滋陰清熱、養陰生津,適合舌紅無苔、陰虛發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的人群。

生地黃服用禁忌:

無論是鮮地黃還是生地黃片,性質都是寒涼的,脾虛腹瀉、胃虛食少者,寒涼體質的人勿用。

3

當歸枸杞熟地黃粥

材料:

當歸20克、熟地黃15克、枸杞子12克、山藥15克、糯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

將熟地黃、當歸用紗布包好,將紗布包與山藥、枸杞、糯米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熬,待粥將成時,去藥包加冰糖繼續煮至米熟爛即可。

注意:

咳嗽痰黃、脘腹脹滿者不宜食用。

熟地黃補腎,山藥補脾,當歸補血,枸杞子滋補肝腎,糯米補益脾胃,冰糖調中和胃,所以這碗粥吃起來既補脾胃,又補肝腎。

熟地黃服用禁忌:

有外感傷寒者不宜服用,有脾胃虛弱的人不宜服用。

這三種白色食物不適合跟熟地黃同用

三白:白蘿蔔、蔥白、薤白

因為這三白都是辛竄行氣的,而熟地黃是滋陰的,行氣之力會將滋陰補益的力量破壞。所以專家提醒,在服用六味地黃丸的過程中,最好不要同時吃這三白。

大黃還有著「藥中將軍」的美譽,有一個很經典的中成藥叫清寧片,用到的是炮製後的熟大黃,適合體虛又有便秘的中老年人,用於實證治療,既能清除熱邪,同時力量緩和,不傷正氣。

蒸製大黃

先將洗凈的生大黃飲片,放入燉盅之內加入一定量的黃酒拌勻,然後放入蒸鍋之中進行蒸製28~30個小時,待飲片顏色由金黃色變成黑色,就完成了從生大黃到熟大黃的變身了。

生大黃:

通下作用強,起效快而猛

熟大黃:

瀉下作用緩和,減輕瀉下時的腹痛,增強活血化瘀的功效

酒大黃:

瀉下作用減緩,活血作用增強,有清熱解毒功效

醋大黃:

調節肝臟疾病,治療七情內傷,同時還能夠瀉熱逐瘀

大黃炭:

瀉下作用減弱,收斂作用增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

不適合使用大黃的人群:脾胃虛弱的人群忌用、孕婦及經期女性慎用。

多多點贊、評論、轉發,讓身邊更多的朋友了解健康知識~

文章來源於:北京衛視養生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6093800e289d1645ef2222e8e2324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