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每人捐1元組建3000僱傭兵去緬北救人?必須是特種兵,會駕駛B2轟炸機

2023-08-31     軍武次位面

原標題:全國每人捐1元組建3000僱傭兵去緬北救人?必須是特種兵,會駕駛B2轟炸機

《軍武次位面》作者:軍武菌

最近緬北詐騙問題一直備受關注,不知怎麼地,就有人提出:既然國家軍隊不方便出手,那麼我們能不能組建一支類似華格納集團的私人僱傭兵組織,買槍買炮,然後潛入邊境地區,強攻緬北解救被困同胞?

還有人說:中國14億人每人捐1元,組建3000人的特種兵,需要會維護就駕駛戰鬥機,由5架B-2隱身轟炸機掩護,6架黑鷹直升機運輸,直奔緬北KK園區........

讓我一時間無法分辨他是認真的,還是在高級黑。妥妥的電影看多了,這些人你給他們解釋是沒有用的。你說中國大陸不允許存在僱傭兵組織,他們說可以和華格納一樣在香港澳門或者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以公司形式申請成立。

這種智商水平的發言,我們平時多看一眼就是輸,無奈,一大群完全不懂相關知識的網友,表現極為支持和亢奮,而且越傳越廣,有不可控的發展趨勢,有人還出謀劃策,有人要捐錢捐命,有人說會開車用槍。

如果第一條留言里那個人開始要求募捐,那麼他就涉及詐騙犯罪,大家看到後請立即報警處理

這種企圖憑一己之力,深入境外,拯救自己被困同胞的想法雖然「令人敬佩」,但是卻暗藏著重重艱險,稍有不慎就是全軍覆滅的後果。

今天我們就以軍事角度,和大家探討一下這種小分隊深入敵後,進行拯救人質任務的難點,為這群「特種兵們」出謀劃策。

情報偵察難

歷史上任何一次小分隊深入敵後的破襲或營救行動,都離不開周密細緻的情報工作保障。對於緬北來說,這更是難上加難。不同於一般情況下的現代地區,緬甸北部雖然也引入了一些現代工業產品,但是本質上它仍然是一個前現代的農業社會。

台灣媒體探訪緬甸首都仰光,在緬甸即使是大城市,基礎設施也很落後,更何況北部的戰亂地帶

它沒有穩定的行政、物流體系也沒有正常的人口流動機制,有槍的軍閥和盤根錯節歷史悠久的宗族形成了一個本地人口穩定的熟人社會。

在這種社會裡,外來打探消息的異鄉人或陌生面孔很快就會引起別人的注意,進而引發當地有關勢力的警惕乃至於圍剿。對於他們而言,任何一個外來的中國人都是行走的人民幣,更何況是專門前來打探相關電詐產業信息的中國人。

台灣媒體採訪當地人

即使美、俄、英、法這樣在海外長期有穩定的勢力範圍的老牌帝國主義強國,在發動此類行動之前,也要依靠人力與技術情報力量在目標區域進行長期的情報刺探累積工作,才會派出精銳部隊最後發動襲擊。

他們的情報網都是長達數月、數年乃至於數十年苦心經營的,美軍在發動對基地組織首腦本拉登的襲擊之前,儘管已經累積了大量的技術情報,但是還是派遣了一支特工小隊在本拉登的別墅外租下了一棟建築,執行了長達數月的人力情報監視工作,以徹底摸清本拉登住所附近的社情、民情與防衛情況。

為了近距離監視本拉登,美國特意派出了和當地人人種一樣的美籍情報員進行化裝潛伏

對於民間人士來說,想達到這樣的情報保障水平可謂天方夜譚。在目標具體位置、目標活動規律、周圍安防設施、當地社會情況等信息都摸不清的情況下,貿然出擊,顯然成功幾率幾乎為零。

武器裝備難

如果想用強力手段,從犯罪分子手中帶出被扣押的人員,那麼強大的武力肯定是必不可少的的前提條件。

能夠具備這種行動能力的特戰部隊,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集全軍後勤之力優先保障的精銳單位,他們的通訊器材、夜視器材、單兵裝具、武器與瞄準具,每一樣都是優中選優的上品。和出色的性能相伴隨的,是這些器材昂貴的價格與嚴格的管制渠道。

即使按照「出廠價」計算,現代特戰隊員單個士兵完整的通訊、夜視、防化和武器彈藥,其價格也能輕鬆達到30萬人民幣以上。而且這些設備,並不是隨便一個普通士兵就會用的。

吳鑫磊在法國外籍兵團GCP傘兵突擊隊參加馬里戰鬥時的照片,可以看下他身上的裝備,他大概屬於法國T2級別的特種部隊偵查小隊,我們熟知的海豹6隊、三角洲部隊屬於美國最頂尖的T1級別。

在沒有國家背書的情況下,平民想搞到這些東西,錢只是最容易解決的一部分。更何況我們在電影里看見的那些酷炫的槍枝、夜視儀、閃光彈、熱成像瞄具其實只是大國特戰部隊里最為膚淺的裝備。就算全部砸錢不惜重金都能買來,也只能算是剛剛有了個「表皮」。

每次大國特戰部隊執行任務的底氣,從來不是這些隊員身上的單兵裝具,而是後方的支援力量。

一次完整的深入敵後行動, 除了執行任務的精銳特戰小隊以外,還必然有一個高級別的聯合司令部坐鎮後方,協調三軍部隊。

國家隊和民間隊伍的根本區別在「大玩具」上

空軍的戰鬥機部隊需要時刻待命,提供空中掩護,保障空中進入和撤退通道的順暢,為了以防萬一甚至還需要有專門的加油機和預警機在空中待命,以確保整個空中機群可不間斷地在天空中值班,更進一步,空軍專門負責搜救飛行員的部隊也需要一併加入,以確保可以在航空器損失後第一時間從敵占區搶救寶貴的空勤人員。

陸軍的航空兵部隊或者海軍的特戰舟艇部隊需要周密計劃,隨時做好用武裝直升機/突擊艇開路,掩護運輸機/衝鋒艇緊急撤離前出部隊的計劃。並且,一定要準備額外的運力,隨時投送待命的「快速反應部隊」進場,確保前方的小隊不會進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把部隊送進戰場很容易,關鍵時刻能撤出來才見水平

這還緊緊是戰場準備的一部分,後方的外交、公關以及急救團隊,也是非常龐大且專業的需求。

對於民間自籌資源建立的小隊來說,以上條件基本上都是天方夜譚……

專業訓練難

在有了情報保障和武器保障之後,即使是專業人士也依然不會貿然投入作戰,他們還需要進行長期的專項訓練才能說是「有把握」。

為了確保突擊部隊攻擊順利,在執行任務之前,所有參戰人員會在專門搭建的模擬行動場地里進行針對性訓練。

美軍在擊斃本拉登之前,其突擊部隊就在與巴基斯坦氣候相似的內華達州訓練場裡搭建了1:1的拉登住所,供所有突擊隊員專門練習,在真正投入實戰之前,美軍的突擊部隊已經對自己要突襲的建築物結構了如執掌了。

戰前,美軍便了解了要突擊建築的所有細節

2017年中國新疆武警也1:1復刻了本拉登的住所,進行模擬美軍的戰術(兔子摸鷹一向可以的

突擊前飛機要降落在哪?進入建築物內部前要破拆哪幾道門?搜殺拉登需要清理哪幾個房間?破門之後用何種隊形?這些問題在真正發動進攻之前,都已經被每一個突擊隊員熟悉了。

饒是如此精心準備……美軍在突擊時仍然折損了一架昂貴的隱身版本的黑鷹直升機才完成任務。

原本搭乘這架直升機的美軍毫無疑問的是乘坐其他直升機撤離了

為了對突襲任務保密,這樣的訓練場所,還必須建立在遠離居民區的隱蔽場所之內,以防人多口雜提前泄露天機。

在偵察、情報、武器裝備、訓練場地都有保障之後,就是漫長的實戰化訓練了。一遍又一遍枯燥地練習突入、搜索、射擊、撤離……

在這段時間內,整個突擊隊要打掉海量的彈藥,其消耗的子彈、閃光彈、手雷簡直不計其數……沒有專門的武器彈藥保障體系,光是訓練的彈藥費和油費就夠把一般的有錢人打破產。

組織規模難

緬北的犯罪集團,不同於國內一般處突抓捕案件要對付普通犯罪分子,它不是幾個人或者十幾個人的犯罪團伙。

而是成百上千的互相之間聯繫複雜的準軍事組織,要對付這種規模的犯罪分子,突擊隊人數少了並沒有太大用處,或者說人數少了就是真「被發現即被消滅」。

以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為例,1945年1月30日,美軍執行的「卡巴那圖營救行動」。此戰,美軍用精幹力量突擊位於菲律賓卡巴那圖(甲萬那端)的日軍戰俘營,解救了那些已經被折磨得形容枯槁,瀕臨死亡的盟軍戰俘。

被營救的盟軍戰俘,很多因為身體羸弱,是被突擊隊用牛車拉回來的

從身體狀況來說,當時的盟軍戰俘和緬北被折磨關押的被騙人員應該非常相近,都是長期飽受虐待,營養不良,很多人能否還有自主行動能力都要打個問號。

為了保障行動成功,美軍動用了127名訓練有素的遊騎兵突擊隊員,並聯繫上了約200名熟悉當地環境的菲律賓游擊隊進行配合。

以突擊行動為原型改編的電影《大偷襲》中的片段

夜間在突擊隊匍匐接近戰俘營準備發起突擊時,為了引開日軍看守的注意,美軍陸軍航空兵還專門出動了一架P-61式雙發戰鬥機,在戰俘營上空關閉其中一台發動機,假裝發生事故即將墜毀,吸引日軍探照燈往另一個方向看……

在這樣的精心策劃之下,美軍和當地的菲律賓游擊隊最終在戰俘營里有700名日軍看守,附近駐紮著8000多名日軍的情況下取得了一場成功的大規模營救。

他們不但營救出了512名盟軍戰俘,並且一舉擊潰了戰俘營的日軍守軍,總計擊斃日軍超過了500人(在守橋阻擊日軍援兵的過程當中,菲律賓游擊隊巧妙的利用地形和黑夜環境,使用巴祖卡火箭筒一舉擊毀擊傷日軍坦克4輛),自身只付出了突擊隊員2人死亡,戰俘1人死亡,菲律賓游擊隊21負傷的微小代價……

美菲聯合突擊隊手裡的自動、半自動槍械在黑暗裡的對射中完全占據了上風,一方面壓制了日軍火力,另一方面讓日軍誤以為來襲的敵人很多

此戰可謂是一場教科書般的營救戰鬥,他們之前通過周密的化妝偵察摸清了日軍的部署,充分的利用了自身自動火力強大,突擊隊員單兵戰鬥素養高,夜間突襲時日軍反應不及時的優良條件,開始就集中火力,將許多日軍消滅在了營房當中,將以少打多的戰鬥,演變成了對日軍「一邊倒」式的屠殺式的戰鬥。另一方面,為了阻擊前來增援的大批日軍,菲律賓游擊隊炸毀了路上的橋樑,在小路上用火箭筒堵住日軍坦克。

在他們的成功經驗里,民間組織非常難以複製的兩條就是來自空中戰鬥機的協助和美菲突擊隊的龐大規模,127名長期訓練有素的突擊隊員絕非是幾個軍迷和退伍兵能拉起來的隊伍,當地200菲律賓游擊隊及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也是在緬北行動時難以複製的。

緬北電詐園附近的當地居民甚至警察,都與電詐園有利益關係,會主動向電詐園傳遞消息,在電影《孤注一擲》中就有展現

緬北電詐園區附近的很多人,說白了就指著中國人發財呢,他們和當地的犯罪集團並不是當年菲律賓人民和日本占領者之間你死我活的敵我關係,而很可能是「你吃肉我喝湯」的附生關係,在這種惡劣的群眾環境下,外來的突擊隊很可能寸步難行……

雖然緬北的武裝整體素質上不如正規軍,但也畢竟是長期玩槍鬥狠的,真打起來未必就會潰散

和「卡巴那圖營救行動」相反,歷史上著名的「黑鷹墜落」行動可就是反例了,同樣是訓練有素的特戰突擊隊員,在進入城市之後,因為重火力準備不足,缺乏裝甲力量及時援助的原因,陷入了苦戰,儘管美軍特戰隊員靠一己之力,打出了很高的交換比,但是仍然不能掩蓋此戰目標未能達成,撤出時灰頭土臉的結局……

不過相比於下面將要介紹的另一場戰鬥,連黑鷹墜落的結局都能算是好的了,因為畢竟再怎麼說,黑鷹之戰時的美軍特戰部隊,還抓了一群要抓的目標人物,至少殺傷了十倍以上的武裝分子,基本上整建制的撤出了戰鬥。

平心而論,我國的民間愛好者或是熱心的退伍兵,就單論軍事素養,有幾個比得上當年黑鷹之戰時美軍抽調的實戰經驗豐富的現役精銳的特戰隊員呢

而在2020年5月4日,由美軍前退役士兵「喬丹·古德羅」策劃的針對委內瑞拉的登陸突襲行動當中,美國人組織的由業餘人士拼湊的僱傭兵團伙,剛一登陸就被委內瑞拉軍民攜手團滅了。

這伙傭兵在突襲之前,先在網絡上吹噓自己的行動計劃,然後乘著民用快艇,在沒有海空支援的情況下,拿著網購的劣質裝具和武器向委內瑞拉發動滲透,然後海岸上的委內瑞納軍隊早已守株待兔,瞬間團滅。

千里送人頭的美國僱傭兵

只一輪交火過後,僱傭兵團伙13人被擊斃,8人被生擒。完美體現了字面意義上的「全軍覆滅」四個字。

被委內瑞拉在海邊活捉的美國僱傭兵

被繳獲的各種武器裝備

大家不妨仔細想想,假如某些視頻平台上的網友,真的憑自己的能力,發動一場針對緬北電詐園區的突襲營救行動,究竟是會像「卡巴那圖營救」多些還是會像「委內瑞拉」鬧劇多一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621ac933917b990d2b3d51a8f011d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