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世間有萬般苦,散落於各個角落,不曾發現它時,它就那樣銷聲匿跡,一旦發現,便會催人淚下。
生活就是這樣,總會有一些疾苦悄然來臨,讓人摸不清頭腦,卻也只能忍痛扛著,人們總愛訴說著成年人的不易與困惑,卻忽略了其實小孩子也有不為人知的痛苦。
但在現實中,對於小孩子們的愁苦,大人總是用:「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來一筆帶過。
有時候想想,這世間的疾苦,哪裡會管你是大人還是小孩子,只是世人好動情感,總願意承認大人間的不易,卻不願意理解小孩子的痛苦。
曾經紅極一時地「殺魚弟」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可是他的經歷,縱然是大人也難以接受,年紀輕輕的他肩膀上就扛著生存兩個字,甚至因為配了兩毛錢,就選擇喝下百草枯了結自己的生命。
圖1
這就是原生家庭的悲哀,才會讓本應該快樂成長地「殺魚弟」承受不該承受的痛苦。
同時,這件事也值得人們深思,到底是什麼樣的家庭,才會出現這般悲劇呢?
原生家庭下的孟凡森
關於孟凡森的走後,要從他的家庭說起。他出身在農村家庭中,父親孟長青出生後也經歷了這人世間最大的疾苦——貧窮。
都說一個男人可以什麼都不怕,但是唯獨害怕貧窮。在孟長青的老家山東,他家的貧窮在當地也是出了名的,家裡出了自己還有一個年幼的弟弟,一家中唯一的勞動力是自己的父親,也就是孟凡森的爺爺。
上天似乎並未垂憐這樣的一家人,孟長青的父親是伐木工人,而他伐木所掙的錢,也僅僅勉強能夠支撐起這一大家子的生活用度。然而磨難也在這時開始悄然降臨。
孟長青的父親在一次伐木過程中突發意外,家裡的頂樑柱倒下了,身為家中長子的孟長青自然就扛起了養家的責任。
圖2
可是他一個幼小的身軀,怎麼能扛得起一個家庭的開銷,即使在努力也是很難的,可是生活的艱辛並不準備對他放手,後來他的弟弟因為煤氣中毒離開人世,母親因為受不了打擊,選擇改嫁,從此整個孟家便只剩下孟長青一個人。
雖然說失去了親人,但是這對於他來說生活上的壓力小了很多,他只需要解決自己的溫飽就可以了,此時的他早已經不再和同齡人一樣在學校學習知識,而是早早的靠著撈魚為自己解決溫飽問題。
所有磨難都經歷過了,幸福便會來敲門。
那一年17歲的孟長青與妻子相愛,雖然得不到父母的祝福,但還是選擇步入婚姻的殿堂。不久後,孟凡森便出生在這個家庭中。不久後,小女兒也相繼出生。
家中兩個孩子,讓孟長青的壓力變得更大,所以沒有辦法他只能選擇外出打工,由於剛剛出生的女兒還小,夫妻兩決定帶著女兒一起出去, 而作為長子的孟凡森之後留在家中,託付給親戚照顧。
圖3
孟凡森小小的年紀便成為了留守兒童,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無疑是殘忍的,可是生活就是這樣,父母為了生計不得不外出,這種情況在一些偏遠地區很是常見,經常有一些留守兒童幾年或者十幾年沒有見到過父母。
孟凡森被託付給親戚,再一次見到父母卻已經是7年之後,7年的時間不長不短,但卻是一個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人的一生又有幾個7年可以揮霍。
這七年,孟凡森在親戚家中寄養,沒有親生父母在身邊照顧,自然就缺少安全感。所以相對於同齡人,他長得又矮又小,單薄的身軀任誰也看不出這是一個七歲的小孩。
長期生活在親戚家見不到父母,他變得格外懂事,也格外小心,內心也要比同齡人更加敏感,造成這件事的原因與父母不在身邊有直接關係。
但是沒有辦法,有些時候,很多人都知道這種做法對孩子不好,但是在現實面前又不得不妥協。
圖4
七年後的再次重逢,父親孟長青看到自己孩子的狀態後心疼不已,當即做了一個決定,他要將兒子孟凡森帶到自己的身邊,這也為日後「殺魚弟」的走紅埋下了伏筆。
意外走紅的「殺魚弟」
孟凡森與父母的重逢,起初是尷尬的,七年時間未曾再次相見,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父母的容顏都變得模糊,不過好在血脈相連,幾日的相處之後一家人恢復如初。
當孟長青告知小孟凡森要將他帶在身邊時,這個年僅七歲的孩子是開心的,在他的心裡,此刻沒有任何一件事能比與父母和妹妹一起生活更重要。
然而他卻忽略了,或者說他根本不知道,大都市燈火輝煌的背後,隱藏著的是那些能將一個人壓得無法喘息的負擔,不僅他不知道,他父親也不知道。
來到大城市之後,很快和父母團聚的幸福就被現實所摧毀,由於城市學校與農村學校在教學上有著很大的不同,孟凡森在學校的成績一落千丈,長此以往,他漸漸失去了學習的動力。而父親也發現了這個苗頭。
圖5
正當父母為此事愁的白了頭時,孟凡森也同樣苦惱。雖然成績不理想,但從小就生活在親戚家的他卻異常懂事,他知道父母為了這個家庭也並不容易,所以主動提出要幫助父母做生意。
當時的孟長青在菜市場有一個攤位,經營的生意是賣魚,由於平時就看著父親殺魚,孟凡森對於殺魚這件事早已輕車熟路,所以就提出幫父親。
父母一開始也不同意,但是想著這無論如何也是一種生存手段,既然孩子對於學習沒有太大的興趣,那儘早幫家裡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所以百般考慮下,就答應了他的請求。
從此以後,在菜市場的一個角落,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幕,在一家賣魚的攤位中,有一個孩子坐在角落裡,學著大人的模樣,左手扶著魚身,右手拿著刀具,熟練地為往來的顧客清理這每一條魚,動作熟練的讓人心疼。
當同齡人在學校學習知識的時候,小孟凡森手裡得刀已經可以熟練地刮出魚鱗,清理內臟,當同齡人因為考試而得到嘉獎時,他的衣服上,已經被魚腥味覆蓋,褲子上臉上沾著剛剛清理掉的魚鱗。
圖6
這一幕讓人看得動容,也讓人心疼。
隨後這一幕被去市場買菜的人看到,便用手機拍下孟凡森殺魚的全過程,畫面中,孟凡森目光如炬,沉默少言,手裡拿著的刀快速的揮動著,僅僅片刻,一條活蹦亂跳的魚被他清理的乾乾淨淨。
視頻被發送到網絡上時,人們都驚訝,這個小男孩會有怎樣的經歷,才能把一條魚殺得如此熟練,伴隨著人們的好奇,視頻也隨之爆火,而孟凡森也在一夜之前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網紅,並有了一個外號「殺魚弟」。
以外的走紅,為孟家拮据的生活帶來了好轉,很多慕名前來的人都去他們家的攤位上買魚,一時之間一家人忙得不亦樂乎,而孟凡森在網絡上的名氣也越來越高,一度成為熱度最高的網紅。
火遍全國的孟凡森,在這段時間裡不僅僅為家裡賺到了錢,同時還收到了一些電視台的邀約,正可謂風光一時。
然而網紅這個職業,猶如白駒過隙,一閃而逝,當人們的好奇心消失殆盡之後,這個職業也就沒有了那些光輝。
人們在洞察到孟凡森的底細後,漸漸失去了興趣,熱度也隨之消失,曾經爆火一時的「殺魚弟」慢慢的開始變得無人問津,家裡魚攤的生意也漸漸回到從前的慘澹狀態。
圖7
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經歷了爆紅收益翻倍的孟長青很難接受後期的慘澹,漸漸地變得對待孟凡森越來越暴躁。
這種狀態,直到後來孟凡森痛喝百草枯,才得到改善。
因賠了兩毛錢,痛喝百草枯
常言道:「貧賤夫妻百事哀。」在經歷了賺大錢之後,網紅熱度消失,孟長青看著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漸漸開始和妻子有了矛盾。
但是此時的孟凡森並不明白父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他仍然如往常一般,整日與魚攤為伴,和同齡人相比,他沒有朋友,沒有哪些所謂的快樂童年,只有一個為了生計不斷奮鬥的家庭。
如今這個家庭也不似從前那般幸福,父親母親整日因為錢的事情爭吵,有些時候甚至後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發雷霆,這一切他都看在眼裡。
他原本的想法是只要自己不多說話,多幹活,就不會惹父親生氣,於是他比以往更加努力,希望這個家庭能夠恢復到自己剛剛進城時的那種幸福,然後他錯了,父親的脾氣變得越來越不好。
有時候,在魚攤會因為收拾魚收拾得慢忽然被父親痛罵,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小事被責備。這讓原本就小心翼翼生活的孟凡森,內心更加敏感緊張。
當負面情緒堆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在某一個時刻徹底爆發,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這一天,孟凡森如同往常一樣,早早來到魚攤,還是那個位置,還是被腥臭味充滿鼻腔的空間裡,他安靜地坐在那裡,熟練的不能在熟練的殺著魚。
圖8
或許因為這一天的狀態不好,又或許是因為心不在焉,當顧客來買魚時,他意外地算錯了帳,少收取了顧客兩毛錢。
對於他們家來說,這兩毛錢看似簡單,確實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
孟長青知道這個消息之後,狠狠地責怪了孟凡森。父親的責備就猶如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由於長時間壓抑自己內心的他不擅長表達,內心積攢的負面情緒越來越多,父親的這次責備,讓他徹底爆發了出來。
孟凡森在回家的路上買了一瓶農藥百草枯,並且在回家之後,喝了下去。
僅僅是因為兩毛錢,這個正處在花季的少年選擇了輕生,這件事一度登上了新聞,讓全國人民都為之感到惋惜。
圖9
好在孟長青發現得早,及時將他送到醫院救治,在鬼門關走上一遭的孟凡森被挽救回來。
這件事讓身為父親的孟長青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讓孟凡森知道了生命的可貴。
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如果不是長久積壓的負面情緒影響,一個少年又怎會放棄自己的生命。
不過正所謂福禍相依,經歷了這件事之後,孟凡森和父親都得到了改變。
莫讓孩子失去家庭的溫暖
孟長青意識到了自己對於孩子的疏忽,在孩子被搶救回來後,向孩子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表示以後一定會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讓悲劇再次發生。
孟凡森也明白了生命的可貴,此次之後,他再也不會選擇輕生,在醫院裡,他找到了小時候父母對他的那種愛,那種消失了多年的家庭的溫暖,原來父母不是不愛他,只是在面對生活的壓力時,這份愛被遮擋住了。
圖10
康復後,一家人在病房裡其樂融融,他們都發生了改變,這種改變是經歷了磨難之後的蛻變,家裡終於不再充滿壓抑,而是被幸福填滿。
如今,孟凡森已經成長為一個大小伙子,家裡的妹妹也變成了花季少女,父母不在想以前那般年輕,但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日子變得越來越好,一切都在想著好的方向發展。
相信經歷過生死的孟凡森,以後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不會退縮,因為他戰勝了自己的內心,
整件事的經過,無非離不開家庭教育,父親曾經的教育方式無可厚非是錯誤的,好在及時止損。
其實很多孩子經歷著和孟凡森一樣的事情,他們遠離父母寄宿在親戚家或者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可即使再親密的親人也無法代替父母的關愛,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不在人生只剩歸途。
無論家境怎樣,莫讓孩子失去家庭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