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學了那麼多教育方法,還是帶不好孩子?原因扎心了

2021-03-16     淘媽育嬰

原標題:為何學了那麼多教育方法,還是帶不好孩子?原因扎心了

每個女性在當媽媽之前都是曬自拍、曬美食、曬旅行照,有了孩子後,朋友圈都被孩子的照片、小視頻,各種育兒文章覆蓋了。為了能教育好孩子,老母親們都開啟了「學霸」模式,各種育兒書籍、科普文、寶媽群統統不落下。可是在孩子成長到某一階段的時候,很多媽媽都會發出靈魂一問「我學了那麼多的育兒知識,為什麼還是教不好孩子?」確實,有的時候我也會有這樣的感受。究其原因,無外乎這四個。

1. 知易行難

有些家長確實通過各種渠道學習了很多的育兒知識,而且說起來也頭頭是道。但是光知道理論知識,有沒有落實到實際的行動當中,這又是一回事。例如很多家長都知道,從小給孩子讀繪本,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有些家長陪孩子看了一兩天就堅持不下去了,要不覺得太枯燥,沒有意思;要不就是沒有耐心。俗話說:知易行難。如果家長一直停留在這個層面,那也只是紙上談兵,又怎能教育好孩子呢。要知道,那些優秀孩子的父母正在做著知易行難的事情。即使他們覺得沒有意思,即使工作後已經很累了,他們也會克服困難去「實踐」。

所以說,家長能主動去學習育兒知識是值得稱讚的事情。但是能具體落實到行動上來,這才可能會有你想要的結果。

2. 照搬教育方法

有些父母,尤其是新手父母,沒有經驗,養育孩子完全是按照書上說的來。在孩子的小的時候,書上說「3個月的孩子,一天要吃8-10次的母乳」。然後媽媽整天就按照時間來喂奶,時間到了就給孩子吃,忽略了孩子有沒有餓,是不是在睡覺。孩子再大點的時候,聽說孩子3歲就要上幼兒園了。於是,在不管孩子是否已經具備上幼兒園條件的情況下就把孩子送去了。我們在教育中經常會提到這樣一種思想,那就是「因材施教」。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特點,不能把書上的那些理論完全照搬過來。就拿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來講,有的孩子不到3歲就能自己吃飯、如廁,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強,那人家就可以上幼兒園了。你家孩子3歲了還不會自己上廁所,吃飯還得大人喂。上了幼兒園也會因為不適應,或者是跟不上老師的節奏而產生挫敗感,從而對幼兒園產生抗拒。所以說,家長在掌握了科學的育兒方法後也要懂得變通,不要盲目照搬,一定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去因材施教。

3. 反覆無常

這也是很多家長感覺沒有教好孩子的一個重要原因。多數的家長都知道,遇事要跟孩子好好溝通,不能發脾氣、打罵孩子。在家長心情好的時候,媽媽可能會跟孩子講「沒關係的寶貝,誰都有犯錯誤的時候,媽媽相信你下次會做好的。」但是在媽媽心情不好的時候,可能就會對孩子講「你怎麼回事,我告訴過你幾次了,怎麼還是記不住,你可真笨。」如果父母經常這樣反覆無常的話,會讓孩子很緊張、很疑惑,甚至缺失安全感。而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又怎麼能做好自己呢?所以說,家長在懂得了這些道理之後,還需要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以及內心修養,儘量不要用多副面孔對待孩子。

4. 只知言傳,缺乏身教

相信大家對「身教大於言傳」這句話並不陌生,其中強調的就是榜樣作用。有些家長給孩子講了很多道理,立了很多規矩,自己卻帶頭破壞這些規矩。例如我們經常教育孩子要誠實,不能說謊。有的父母卻經常不兌現承諾孩子的事情,常常「欺騙」孩子。在孩子看來,你的說法和做法是矛盾的,既然你能說謊,為什麼我不能呢?我們也經常說「要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先得做到那樣。」所以各位父母,你講的道理不光是說給孩子聽,你也要牢記在心。你立的規矩不光是約束孩子的,也是約束自己的。有的時候,你把事情做好了,即使不多說話,也能對孩子起到正面的影響作用。

淘媽說:教育孩子,也是父母的一場修行。想要把孩子教育好,學會理論知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正確的、靈活地應用到孩子身上來。同時父母也要修煉自己,以身作則,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u_fO3gB9wjdwRpv1W9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