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美軍、韓軍、「聯合國軍」所有部隊詳細傷亡數據一覽

2022-07-05     這才是戰爭

原標題:韓戰,美軍、韓軍、「聯合國軍」所有部隊詳細傷亡數據一覽

本文是一個資料匯總,整理髮文給有興趣的讀者隨時查閱,同時也便於我自己查閱。

內容很簡單,就是韓戰中敵軍各個部隊的詳細傷亡數據,基本以師為單位,有些部隊為團和營。

一、美軍參戰部隊詳細傷亡數據(以部隊番號排列)

1、騎兵第1師:陣亡3803人,受傷12053人,被俘490人;共計16346人,排名美軍各師第三。(被俘人員中減去了死亡人員,陣亡人員中加上被俘後死亡人員、失蹤後確認死亡人員和傷重死亡人員。另一個版本為16498人,美軍傷亡數據有各種版本,原因在於統計口徑的不同,該數據估計包含失蹤。)

其中:騎兵第5團:陣亡1264人,受傷3965人,被俘72人;共計5301人。

騎兵第7團:陣亡1077人,受傷4151人,被俘75人;共計5303人。

騎兵第8團:陣亡1119人,2906人,被俘286人;共計4311人。

其他支援部隊(包括第8工兵營,第61、77、82、99炮兵營,第6、第71坦克營,第16偵察連等單位):陣亡346人,受傷1031人,被俘57人;共計1431人。

註:美軍步兵師中配屬的坦克營都是固定的,第6坦克營長期配屬給第24師,曾經配屬給騎兵第1師;第70坦克營長期配屬給騎兵第1師,曾經配屬給第24師;不知道美方統計時為什麼把第6坦克營算給騎兵第1師,而第70坦克營算給第24師。另外,騎兵第1師戰鬥力強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有兩個坦克營,而其他步兵師只有一個。

2、第2師:陣亡7089人,受傷16346人,被俘1504人;共計24759人,排名美軍各師第二。(另一個版本為25093人。)

其中,第9團:陣亡1941人,受傷4579人,被俘282人;共計6802人。

第23團:陣亡1470人,受傷4443人,被俘243人;共計6156人。

第38團:陣亡2034人,受傷5090人,被俘453人;共計7577人。

其他支援部隊(包括第2工兵營,第15、37、38、82、503炮兵營,第72坦克營,第2偵察連等,註:美軍第2師的82炮兵營是第82裝甲炮兵營,上面騎兵第1師是第82野戰炮兵營):陣亡1644人,受傷2054人,被俘526人;共計4224人。

3、第3師:陣亡2154人,受傷7746人,被俘158人;共計10058人,排名美軍各師第七。(另一版本為10078人。)

其中,第7團:陣亡641人,受傷2218人,被俘67人;共計2926人。

第15團:陣亡730人,受傷2777人,被俘24人;共計3531人。

第65團:陣亡609人,受傷2098人,被俘50人;共計2757人。

其他支援部隊(包括第10工兵營,第3、10、39、58炮兵營,第64坦克營,第3偵察連等):陣亡174人,受傷653人,被俘17人;共計844人。

4、第7師:陣亡3901人,受傷10842人,被俘341人;共計15084人,排名美軍各師第四。(另一個版本為15126人。)

其中,第17團:陣亡979人,受傷3552人,被俘34人;共計4565人。

第31團:陣亡1312人,受傷3324人,被俘178人;共計4814人。

第32團:陣亡1232人,受傷3068人,被俘76人;共計4376人。

其他支援部隊(包括第13工兵營,第15、31、47、48、57炮兵營,第73坦克營,第7偵察連等):陣亡378人,受傷898人,被俘53人;共計1329人。

5、第24師:陣亡3732人,受傷7376人,被俘604人;共計11712人,排名美軍各師第六。(另一個版本為11889人。)註:不包含第5團,美軍第5團戰鬥隊在第24師撤離朝鮮後繼續留在朝鮮戰場。

其中,第19團:陣亡1558人,受傷3617人,被俘283人;共計5458人。

第21團:陣亡949人,受傷2041人,被俘191人;共計3181人。

第34團:陣亡759人,受傷749人,被俘64人;共計1572人。

其他支援部隊(包括第3工兵營,第11、13、26、52、63炮兵營,第70坦克營,第24偵察連等):陣亡466人,受傷969人,被俘66人;共計1501人。

6、第25師:陣亡3043人,受傷10182人,被俘383人,共計13608人,排名美軍各師第五。(另一個版本為13685人。)

其中,第24團:陣亡980人,受傷3195人,被俘132人;共計4307人。

第27團:陣亡766人,受傷2700人,被俘31人;共計3497人。

第35團:陣亡834人,受傷2488人,被俘166人;共計3488人。

第14團:陣亡167人,受傷867人,被俘10人;共計1044人。

其他支援部隊(包括第65、77工兵營,第9、64、90、159炮兵營,第89坦克營,第25偵察連等):陣亡296人,受傷932人,被俘44人;共計1272人。

7、第40師:陣亡379人,受傷1460人,被俘15人;共計1854人,排名美軍各師第九。(另一個版本為1848人,不知道為何少6人。)

其中,第160團:陣亡114人,受傷359人,被俘6人;共計479人。

第223團:陣亡132人,受傷493人,被俘3人;共計628人。

第224團:陣亡99人,受傷437人,被俘2人;共計538人。

第140坦克營等支援部隊:陣亡34人,受傷171人,被俘4人;共計209人。

8、第45師:陣亡831人,受傷3166人,被俘33人;共計4030人,排名美軍各師第八。(另一個版本為4038人。)

其中,第179團:陣亡325人,受傷1263人,被俘19人;共計1607人。

第180團:陣亡300人,受傷985人,被俘6人;共計1291人。

第279團:陣亡174人,受傷715人,被俘5人;共計894人。

第245坦克營等支援部隊:陣亡32人,受傷203人,被俘3人;共計238人。

9、陸戰1師:陣亡4009人,受傷25864人,被俘190人;共計30063人,排名美軍各師第一。註:該數據引自《美國海軍陸戰隊官方戰史》,如果用美國國防部網站的數據的話,則為:陣亡4004人,受傷23570人,被俘190人;共計27764人。(該數據不包括非戰鬥死亡1261人,而《美國海軍陸戰隊官方戰史》則稱非戰鬥死亡為244人。註:此數據包括陸戰隊第1航空聯隊。搞不懂美國人是怎麼統計的。)

10:第5團戰鬥隊(包括第72工兵營,第555炮兵營):陣亡919人,受傷3342人,被俘227人;共計4488人。

11:第29團:陣亡512人,受傷689人,被俘64人;共計1265人。

12、空降第187團戰鬥隊(包括第674炮兵營):陣亡442人,受傷1656人,被俘10人;共計2108人。

13、軍以上支援部隊(包括第70、73、89空中突擊營,第2防化營,第1、15、17、21、92、96、159、196、235、300、937、999炮兵營,第14、76工兵營,第377運輸營,各個遊騎兵連等):陣亡866人,受傷2744人,被俘144人;共計3754人。註:這裡第15炮兵營是裝甲炮兵營,美軍第2師那個是野戰炮兵營。

二、韓軍參戰部隊詳細傷亡數據(以部隊番號排列)

首都師團,傷亡4.8萬人(韓軍各師團傷亡數據,暫未查詢到陣亡、受傷、被俘和失蹤等精準分類)。第1師團,傷亡4.2萬人。第2師團,傷亡4萬餘人。第3師團,傷亡4萬餘人。第5師團,傷亡4萬餘人。第6師團,傷亡5.8萬人。第7師團,傷亡4.8萬人。第8師團,傷亡6萬餘人。第9師團,傷亡4.3萬人。第11師團,傷亡2萬餘人。第12師團,傷亡3800餘人。第15師團,傷亡5500餘人。第20師團,傷亡6千人。

陸戰第1團,傷亡2529人。

另,韓國海軍陣亡1903人,受傷7108人,失蹤71人;共計9082人。

韓國空軍陣亡114人。

韓國警察部隊陣亡3131人,失蹤7084人,陣亡和失蹤共計10215人,受傷不詳。

韓國青年團陣亡和失蹤850人。韓國學生軍傷亡1983人。在日本回國的韓國學生軍陣亡和失蹤145人。韓國學生游擊隊陣亡和失蹤372人。

三、其他參戰國(以傷亡高低排列)

英軍:陣亡1109人,負傷2674人,失蹤179人,被俘977人;共計4939人。

土耳其旅:陣亡741人,負傷2068人,失蹤168人,被俘244人;共計3221人。

澳大利亞營:陣亡340人,負傷1216人,失蹤43人,被俘26人;共計1625人。

加拿大旅:陣亡516人,負傷1042人,失蹤1人,被俘33人;共計1592人。

法國營:陣亡262人,負傷1042人,失蹤1人,被俘12人;共計1317人。

泰國營:陣亡129人,負傷1139人,被俘5人;共計1273人。

希臘營:陣亡192人,負傷543人,被俘和失蹤3人;共計768人。

荷蘭營:陣亡120人,負傷645人,被俘和失蹤4人;共計704人。

衣索比亞營:陣亡121人,受傷536人,沒有失蹤和被俘;共計657人。衣索比亞營是所有參戰國中唯一一個沒有被俘人員的。

哥倫比亞營:陣亡163人,負傷448人,被俘28人;共計639人。

比利時營:陣亡103人,受傷491人,被俘和失蹤6人;共計600人(包含盧森堡排)。值得一提的是,其中4人是主動向志願軍投誠,是韓戰參戰國中唯一一支有主動向志願軍投誠人員的白人軍隊。

菲律賓營:陣亡92人,被俘299人,被俘和失蹤97人;共計488人。

紐西蘭炮兵第21團:陣亡34人,受傷299人,被俘和失蹤1人;共計334人。

南非空軍:陣亡34人,沒有受傷,被俘和失蹤9人;共計43人。

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eb6cf3e3b88d2ca79c33a4ba2d4da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