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國防部近日宣布,「鐵束」雷射飛彈防禦系統(Iron Beam)通過首次測試。測試中,該系統對無人機、反坦克飛彈、迫擊炮彈和火箭彈等空中目標成功進行了攔截。
和「鐵穹」(Iron Dome)系統一樣,「鐵束」雷射飛彈防禦系統也是拉斐爾先進防禦系統公司的產品。不過,「鐵穹」系統的「拳頭」是小型雷達制導飛彈,而「鐵束」系統的「拳頭」則是雷射。投入實戰中,「鐵穹」系統逐漸擔負起防禦來襲火箭彈、迫擊炮彈等任務。但面對這類彈藥的密集攻擊,該系統明顯有些力不從心,而且使用飛彈也使「鐵穹」系統的防禦費用相對較高。
「鐵束」系統項目的立項,初衷就是為了解決現有的末端防空系統效費比相對較低、應對密集攻擊乏力等問題。和以往其他國家注重發展大功率雷射發生器的研發思路不同,以色列在研製「鐵束」系統時,充分利用雷射特性,採取了「積小成大、聚眾為一」的發展路徑——先是將諸多微小雷射器通過排列組合集成為「疊陣」,使這些微小雷射器發出的弱雷射整合為一束較強的雷射。然後,對來自多個「疊陣」的較強雷射再進行「合束」,使它成為疊加在目標瞄準點、能量更大、功率更強的雷射束,進而達到有效殺傷目標的目的。
用雷射作為「拳頭」,有其優勢也有其劣勢。劣勢就是雷射對自然條件依存度高,在一些惡劣天氣條件下無法對作戰目標「揮拳直擊」。這一特點,決定了「鐵束」系統將和「鐵穹」系統長期共存,而非替代關係。
在以色列,「鐵穹」系統承擔末端防空任務,「大衛投石索」系統負責中程防空,「箭-2」「箭-3」系統負責高空反導,從而構成了該國空中多層飛彈防禦系統的總體框架。可以預測,憑藉易於操作、成本較低、可打擊多種目標的優勢,在不久的將來,「鐵束」系統也將成為該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者:王文岳
來源: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