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車圈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大概有比亞迪沖萬億市值的一席之地。作為國內集整車製造、動力電池於一體的汽車製造商(參數|圖片),比亞迪在汽車行業的話語權越來越多,尤其是傳統汽車時代向智能汽車時代轉變的過程中,比亞迪的技術優勢讓這個汽車行業的「後生」占盡了先機。
01
市值與銷量齊飛,比亞迪能否戰勝特斯拉?
8月1日,比亞迪漢EV推出標準續航版入門豪華車型,20萬左右的售價,續航里程超500km,9月開始交付,在20萬級別的純電動轎車市場,比亞迪的這張牌打得恰是時候。
前不久,特斯拉先後推出27.6萬元的Model Y(參數|圖片)標準續航版和23.59萬元的
Model 3(參數|圖片)標準續航升級版,使得國內新能源汽車買家紛紛轉向特斯拉。比亞迪漢EV標續入門豪華版的出現,可以說就是為了應對特斯拉激烈競爭而做出的的決策。
8月5日,比亞迪發布了7月份銷量數據:56,975輛新車裡面,新能源車型占比高達87.8%,為50,057輛。而且電動車型與混動車型各占一半,銷量分別為24,996輛、25,061輛,高下難分。
今年年初,比亞迪發布了全新DM-i超級混動技術,依靠有效降低油耗的賣點受到市場追捧。從圖中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以來,混動車型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在比亞迪新能源車中的占比也是逐步提升,直到最近兩個月與純電動車平分秋色。
技術優勢推動新能源銷量,比亞迪做到了。而且在國內市場,比亞迪新能源業務開始反超特斯拉,從5月份開始,比亞迪新能源車的銷量就已經超過了特斯拉,比亞迪、特斯拉當月的零售銷量分別為31,908輛、21,936輛。到了7月份,特斯拉國內交付量遭遇滑鐵盧,只賣出了8,621輛新車,環比大跌近七成,而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卻攀升至5萬台。
有分析機構認為,2021年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40萬輛,這是個什麼概念?目前國內對整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的預估在240-260萬輛之間,而比亞迪一家公司就占了40萬輛,市場份額達到15%-17%,非常誇張。要知道,巔峰時期的上汽燃油車全國市占率也不過22%左右,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可能會創造新的紀錄。
銷量的增長使新能源市場普遍看好比亞迪,直接推動了其市值飆升,超越中石油。8月6日,也就是公布銷量的第二天,比亞迪股價一度大漲,市值破9000億,直逼一萬億,欲與寧德時代比肩。寧德時代的市值在最近一年多上漲了5倍多,如今已經來到1.2萬億的高位;而比亞迪則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市值漲了5倍多,目前8683億。這兩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頭部力量,在這股新浪潮中都在進行瘋狂的衝刺。
在特斯拉起來之前,比亞迪一直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頭號玩家」,特斯拉爆發之後,比亞迪也緊隨其後,並沒有落伍的趨勢,作為一家從傳統車企拼殺出來的汽車製造商,比亞迪頗為不易。在國內坐穩老大地位之後,下一步一定會劍指特斯拉,兩者在未來的競爭中誰會活到最後,值得期待。
02
能阻攔比亞迪前進的,只能是比亞迪
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領域一路披荊斬棘,世界上鮮有能把這兩件事都做到全球前列的車企,但比亞迪做到了。如果說還有什麼能阻擋比亞迪前進的步伐,我只能說,比亞迪最大的敵人就是它自己。
一家車企既要能接受別人的誇讚,也要正視不同的聲音,甚至是質疑,從這個角度來說,比亞迪似乎尚欠火候。
前段時間,懂車帝與比亞迪的一場爭論引起了行業的關注。很少有汽車平台與車企之間鬧不愉快,但這次比亞迪卻輸得啞口無言。事情的起因是,懂車帝在自家平台發布了一條比亞迪漢EV與極狐阿爾法S碰撞測試的視頻,在碰撞結果中,比亞迪漢「面目全非」,被主持人稱為「碰撞測試中除老頭樂之外受損最嚴重的車」,並且在測試之後的48小時內,裝載「刀片點此」的比亞迪漢居然起火了。
比亞迪不輕易回應這種問題,一回應就是一場風波。在官方聲明中,比亞迪將車輛起火的原因直接轉移到懂車帝身上,認為懂車帝的測試團隊將比亞迪官方不導電的紫冷卻液,換成了行業通用的導電的紅色冷卻液,才導致碰撞後比亞迪漢EV起火。
可惜比亞迪千算萬算終究沒想到,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比亞迪聲明一出,不少車主反映自己車裡的冷卻液也是紅色的,頓時令比亞迪啞口無言,宣告了比亞迪的社死。後來又有媒體爆料,比亞迪工作人員稱紫色和紅色冷卻液並無區別,都不導電,將這件事的有利線索徹底向懂車帝一方傾斜。最後此事不了了之。
剛過沒幾天,又有微博大V爆料,一台疑似比亞迪漢的車半夜發生自燃,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再次被熱議。
不過,這一次比亞迪直接承認了是自家車型發生起火事故,但同時也將起火的原因查明並公之於眾。比起與懂車帝爭議中的甩鍋對抗,這一次比亞迪的處理顯得更加穩妥。
上面已經提到,比亞迪新能源主要是純電動和混動車型各占一半,從DM-i車型發布到現在,由於產能問題,比亞迪的交付周期令許多用戶無法接受。5月份的時候,比亞迪被曝出在車輛交付中實施「崑崙戰役」,就是說,在車輛交付前期,比亞迪會將新車供給到重慶、天津、江蘇、廣西、湖南這五個地方,導致其他地區的交付周期被大大延長。這件事被曝出後,比亞迪立即發布了道歉聲明,態度還算誠懇。
到了8月初,比亞迪交付問題再次遭到用戶投訴。杭州的一百多名車主反映,今年3月底上市的宋PLUS DM-i(參數|圖片)混動車型,等了四個多月不僅沒有交付,還一再推遲交付時間,車主想退訂卻被4s店告知無法退還定金,這個操作令車主大為惱火。此事已經引起了杭州律師協會和各路媒體的關注,目前比亞迪並未對此作出回應。
以上事件直指比亞迪產品質量和產能交付等問題,比亞迪汽車的整體質量自然是有口皆碑,加上刀片電池的加持,安全性有所保障,產能和交付相對來說更難控制。這些問題受到一些質疑再正常不過,但比亞迪的反映不是過激就是過於「佛系」,對用戶來說,有時也難以接受這樣的態度和做法。
所以比亞迪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產品安全問題,也不是產能提高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如何在質疑的聲音中證明自己、留住用戶的能力,這可能是比亞迪未來最大的挑戰。
寫在最後
乘聯會數據顯示,7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了14.8%,而在1-7月的平均滲透率也突破了十個點,為10.9%,比2020年5.8%的滲透率有了明顯提升。
在這個大趨勢下,比亞迪新能源更是如魚得水。以比亞迪漢為代表的純電動車型,單車銷量已經累計突破了10萬台;DM-i混動車型仍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定位更低的純電動品牌「海豚(參數|圖片)」也已經出現;而高端品牌預計也會在下半年正式發布。
除了新能源汽車,近期比亞迪更是拿下了特斯拉的動力電池訂單,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和動力電池領域齊頭並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巨頭似乎指日可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82789041_121117969-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