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洗牌 歐洲「右轉」

2024-06-10     數據雜誌

5年一次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極右翼異軍突起,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勝,奪走包括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內的建制派中性政黨席位。這導致馬克龍不得不走解散法國議會、提前選舉這一步險棋。而歐洲議會整體「右轉」更是可能會對歐盟委員會下一任主席選舉格局以及歐盟國家未來政策方向產生深遠影響,因為整個歐盟的移民、能源、氣候變化等政策法案都需經過歐洲議會投票。

右翼崛起

這是英國正式「脫歐」後的首場歐洲議會選舉,也被視為歐洲政治的「風向標」。當地時間6月9日晚,歐洲議會選舉結束,初步選舉結果顯示,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黨團獲得189個席位,保持其第一大黨團的地位。

作為歐盟的監督、諮詢和立法機構,歐洲議會是歐盟核心機構之一。歐洲議會的議員由各成員國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各成員國在選舉時遵循一些共同原則,但也存在差異。一般來說,當選議員在歐洲議會中按照黨派組成跨國黨團,議員更多是依據黨團的政治訴求展開日常工作。

此次選舉中,中間偏左的社民黨黨團獲135席,持中間立場的復興歐洲黨團獲80席,右翼的歐洲保守與改革黨團獲72席,極右翼的「身份與民主」黨團獲58席,綠黨和歐洲自由聯盟組成的黨團獲52席。

具體而言,在最先開票的荷蘭,極右翼的自由黨席位大增,先聲奪人;在比利時,聯邦、地方和歐洲三個層面的選舉以「三合一」的方式舉行,執政黨慘敗後現任首相德克羅哽咽落淚、宣布辭職;義大利首相梅洛尼則喜笑顏開,她帶領右翼的義大利兄弟黨取得歷史性大捷。

歐盟兩大「火車頭」德國和法國的執政黨都遭遇了非常痛苦的失利。作為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在歐洲議會有96個議席,第二大國法國有81席。

根據法國多家媒體9日晚公布的最新出口民調結果,馬克龍領導的復興黨在本次選舉中的得票率約為14.9%,主要對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的得票率高達31.7%,得票率不僅不到對手的一半,就連第二名的位置可能也是勉強保住。法國第三大黨社會黨的支持率達到14.3%,比起上一屆增加了一倍。

在德國,朔爾茨所在的社民黨預計將取得14%的選票,為歷史最差成績。主張排外、反移民的德國選擇黨在這次選舉中將排名第二,預計得票率超過16%,在東德地區,德國選擇黨已經成為第一大黨。

馬克龍「豪賭」

就在幾周之前,馬克龍還輕鬆地表示,不會根據歐洲議會選舉的結果來改變他在國內的政策。不過這一場出乎意料的慘敗徹底打擊了馬克龍,愛麗舍宮在9日晚間就緊急宣布,馬克龍將在當晚發表全國電視講話。

馬克龍在講話中表示,「歐洲議會選舉的結果對我們這些捍衛歐洲的政黨不是好事,靠煽動民族主義起家的政黨獲得了勝利,這是很危險的情況」。馬克龍宣布解散法國國民議會,「將投票的權利交給法國人民」。根據安排,新一屆議會選舉將在6月30日和7月7日分兩輪舉行。

在法國,執政黨能否在國民議會中占據絕對多數地位,對執政黨施政有重要影響。2022年舉行的國民議會選舉中,馬克龍領導的黨派得票雖然領先,但未能獲得絕對多數地位,致使其在後面的總理任命和立法改革中都遇到反對派的強大阻力,處處碰壁。

面對執政黨在歐洲議會選舉的失利,馬克龍為何要解散本國議會?《世界報》分析認為,馬克龍決定解散議會,一方面考慮到執政黨在國民議會中早已失去絕對多數地位;另一方面,歐洲議會選舉的結果也表明執政黨的支持率在進一步下降。與其在國民議會任期剩餘的三年內政府難有作為,不如現在打一張「險牌」。

但總統解散議會也是一步險棋。法媒擔心,一旦極右翼在新的國民議會選舉中獲得多數席位,將會出現馬克龍和一位極右翼總理「共治」的局面。《世界報》分析說,馬克龍的決定實際上是將下一次議會選舉時間從原定的2027年提前到今年,這就打破了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之間制度上的「同步性」。

從2002年開始,為了避免法國歷史上總統和總理來自不同政黨的「左右共治」、相互掣肘的問題,法國決定在總統大選後的同一年進行國民議會選舉。這使得每屆總統大選獲勝者所在的執政黨能藉助民意優勢,在國民議會選舉中繼續擁有領先,從而使總理在執政黨中產生,避免出現「左右共治」。

衝擊市場

歐盟的移民、能源、氣候變化等政策法案需經過歐洲議會投票,歐洲議會也參與批准歐盟的年度預算。美聯社稱,選舉結果的右轉會使歐盟通過立法變得更加困難。

對於此次選舉為何突然轉向,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道,與上次歐洲議會選舉的2019年相比,歐洲經歷了疫情、俄烏等一系列外生衝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層面,經歷了疫情的衝擊和歐洲協同抗疫的歷程,一體化受到的關注和支持有所上升。同時,俄烏和巴以兩場衝突對歐洲社會產生了深刻的衝擊。前者一定程度上凝聚了共識,後者則造成了成員國之間、部分成員國政府與民眾之間、民眾內部不同族裔之間的分裂。

成員國層面,法德軸心因德國聯合政府執政聯盟的支持率低迷而有心無力。各成員國在能源危機下表現各異,面臨經濟失速、財政赤字、難民等各種不同的問題。歐盟層面,經歷疫情等衝擊,歐委會的權力有所加強。但俄烏衝突下戰略自主受限,防務一體化停滯,中東歐國家話語權上升。安全顧慮成為歐盟首要的政治考量,對經貿問題也採取更加安全化、更加地緣政治的視角。

與此同時,民粹主義問題更加困擾歐盟,過去五年中,民粹主義政治勢力除了繼續在匈牙利維持執政地位,在義大利也取得執政地位,在法國、德國兩個核心大國政壇的支持率顯著上升,民族主義等觀念在歐洲社會的影響力有重新崛起的趨勢。

這一戲劇性結果也給全球交易量第二大的貨幣——歐元帶來巨大波動。受該消息衝擊,截至發稿,歐元兌美元周一下跌0.46%,跌至1歐元兌1.075美元,創近一個月以來新低。

當天,歐洲主要股指集體下跌,歐洲斯托克50指數跌1.06%;德國DAX指數跌0.7%;英國富時100指數跌0.35%。法國CAC40指數一度跌超2%,最低報7812.52點。

如果在本月底即將舉行的法國議會選舉中,馬克龍所在的執政黨再次被極右翼的國民聯盟擊敗,讓後者獲得議會多數席位,將對法國經濟前景造成尤為嚴重的潛在影響。

據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分析師Valentin Marinov稱,投資者也可能開始質疑歐洲加強財政和金融一體化的決心。「這可能被視為對歐元的打擊,最近幾周開始做多情緒一直主導外匯市場。」有業內分析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4b9f07585c841fc3ae72eeec6b05c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