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受爭議的《鳴潮》,正掙扎於「一般向」陷阱

2024-05-24     觸樂

預期

「為什麼我抽到的是『雪豹』?」

2024年5月23日,《鳴潮》開服,許多玩家打開遊戲,玩到15級,將新手池的保底抽完,然後關閉遊戲,在同好群、社交平台等地發送自己抽到角色「凌陽」的截圖。

凌陽是個融合了舞獅元素的角色

凌陽是遊戲中常駐池的角色,外號「雪豹」。在之前的測試中,他叫「阿嗚團長」,形象是一隻略微擬人化、但整體仍然保持著獸類特徵的白色豹子。作為一名正面角色,他由於一段「搶功」情節招致了玩家的反感和憤怒。到了正式版本,項目組取消了這段劇情,但沒有刪除這名角色,而是修改了他的性格,並且讓他的形象更加擬人化。

非常自然的「搶功」

一部分男性玩家將圍繞凌陽的改動視為「女性向賣點」,抽到「雪豹」,然後退游,在一些遊戲社群里迅速發展成一個段子。在Discord、Reddit等海外平台上,也有玩家發表了對「雪豹」的批評性言論。

對於《鳴潮》而言,針對角色的爭論不僅限於凌陽。遊戲的首發限定是男性角色忌炎,許多男性玩家以「這個角色完全不符合主流男性審美」為由,拒絕抽取限定卡池。

另一方面,女性玩家對《鳴潮》中男性角色的反饋也並不積極。她們的意見同樣集中在審美上。一名女玩家吐槽某個NPC的造型是「胯下貼條」,並表示:「誰會喜歡這種角色?」

一些女性玩家甚至直接給出了「丑」的評價

《鳴潮》國服的首日成績定在了總榜第9位。結合Game-i等外服平台的數據,從常規趨勢來看,業界推測《鳴潮》的全球首月成績會達到6億元人民幣左右。此前,有信源表示,《鳴潮》的年均研發成本約為5.5億元,首月宣發費用約為6億元,總成本合計至少20億元。

《鳴潮》的排名不錯,但它的研發、宣發成本都相當高

至此,一般向二游的結構性矛盾在《鳴潮》上得到徹底爆發。許多從業者好奇,《鳴潮》為什麼要做出「首男」(首發限定男角色)的決策,這不符合正常的商業邏輯,並認為這是《鳴潮》首日成績低谷的直接原因。

當然還有其他複雜的因素,例如「虛幻」引擎帶來的嚴重優化問題,以及美術水平相較於頭部產品而言缺乏競爭力,角色缺乏辨識度,玩家們難以產生主動抽取的慾望,而是為了開荒而抽取。同時,無法忽略的一點是,《鳴潮》的玩法、內容沒有和市面上另一款開放世界遊戲——也就是《原神》——展開足夠的差異。

辨識度低的設計

在過去的兩年里,《鳴潮》因為與《原神》的競爭吸引了許多關注,開發商庫洛遊戲也是市場上被認為唯一成功學習了米哈游經驗(比如《戰雙帕彌什》之於《崩壞3》)的二游公司。但在此之前,庫洛的某些決策曾在玩家群體中引發批評,《鳴潮》測試的成績也不夠理想。

幾乎每一個《鳴潮》玩家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既然已經玩過《原神》了,那麼玩《鳴潮》的理由是什麼?」

如果一個不了解二次元遊戲的人觀察網絡上針對《鳴潮》的負面評價,或許會相當吃驚: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玩家討厭《鳴潮》?有些評價甚至明顯超出了一般評測的範疇,帶著憤怒的情緒——《鳴潮》究竟做錯了什麼?而《鳴潮》首日的成績是否和玩家的這些反饋有直接關聯?

當我們回顧《鳴潮》的過往,不難發現,隱患早已埋下。

尾氣

《鳴潮》給二遊玩家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尾氣」。

2022年7月4日,《鳴潮》開啟了第一次公開測試,官方稱之為「技術性測試」。一天後,一些玩家發現遊戲中有關「鳴域等階」系統的文案中,出現了「世界等級」字眼,而「世界等級」是《原神》中的系統和設定。同時,部分玩家認為「兩款遊戲相關文案的句式相似度較高」。

相似的句式

在玩家圈子裡,庫洛一直被冠以「尾氣廠」的外號。「尾氣廠」指的是庫洛在遊戲的風格、玩法設計和運營策略等方面,常常學習米哈游的成功經驗。「鳴域等階」事件發生後,玩家再次將《鳴潮》和《原神》綁定在一起,「尾氣」二字也被重新提起。

二次元玩家經常將更強烈的情感投射在自己正在玩的遊戲,以及遊戲廠商身上。他們會以更投入的熱情參與討論,並將自己和自己喜歡的遊戲「強綁定」。輿論爭端幾乎每時每刻都圍繞著知名的二次元遊戲們,對於二次元遊戲和遊戲公司而言,這既是美酒,也是毒藥。具體到《鳴潮》,和《原神》的捆綁讓它得到了關注,也帶來了許多爭端。而《原神》的質量和成績,也在之後的日子裡給《鳴潮》施加了很大壓力。

一部分玩家開始以「樂子人」的心態,把《鳴潮》推上《原神》的老路。他們從各種蛛絲馬跡中尋找《鳴潮》的「抄襲行為」,並把結果發布在論壇里。實際上,這些「鑒抄」內容大多是子虛烏有,少部分看起來有「實錘」的,則慢慢淹沒在了網際網路的海洋中——《鳴潮》「抄」《原神》的帖子,回複數往往遠超其他的鑒抄帖,「樂子人」們為了流量,也樂此不疲。

《鳴潮》桃祈

《原神》優菈

不止如此,其他《原神》引起過的輿論,玩家們總是想讓《鳴潮》也經歷一遍。換句話說,玩家們會把對付《原神》的招數在《鳴潮》身上再施展一遍。比如,有人指責《鳴潮》的外服名稱是《Wuthering Waves》,而不是「MingChao」,據此認為《鳴潮》在「崇洋媚外」,正如《原神》叫《Genshin Impact》而不是「Yuanshen」一樣。

硝煙味愈來愈濃,當以前的事被頻繁搬上檯面,《鳴潮》就成了某種帶有原罪的產物。就事論事成了某種理想的辯論環境,關於具體問題的描述不如一句「潮批」「原批」來得振聾發聵。在網際網路爭吵的循環往復中,關注《鳴潮》的玩家不斷增加。

兩個月後,《鳴潮》開啟了一次小範圍的封閉測試,由於參與測試需要簽署保密協議,相關內容鮮少在網絡上公開流傳。

因為沒有新消息,輿論聲也漸漸減少。2023年3月中旬,一些媒體發文表示,騰訊投資了庫洛,這導致人們對《鳴潮》的信心陡增。

騰訊投資庫洛的信息可以通過企業查詢類網站查到

在二游乃至整個遊戲領域,不論是玩家還是從業者,對騰訊投資都有一定的共識。近幾年,騰訊在國內最矚目的兩筆關於二次元遊戲的投資,分別給了散爆和庫洛:前者擁有二游老IP「少女前線」,美少女加打槍題材,只要不出現太出格的問題,收穫成功不是難事;後者有《戰雙帕彌什》學習《崩壞3》的成功經驗,當時是國內最有希望復刻《原神》成功的廠商。

直到2023年春季。

文案

2023年4月20日,《鳴潮》二測正式開啟。在二測開始前一個月,庫洛官方的每次行動幾乎都會引起一些輿論風波,這些風波也確實暴露出庫洛的專業性問題。

比如,庫洛遊戲社區「庫街區」的用戶協議中出現了「米哈」二字;又如,《戰雙帕彌什》的抽獎活動中出現了「開拓者」,而「開拓者」一般被玩家認為是《崩壞:星穹鐵道》的主角。

看起來像是一鍵替換下的遺漏產物

現在看來,這些輿論並沒有對遊戲造成太大的影響,甚至產生了某種間接的營銷效果,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關注《鳴潮》。外人很難判斷庫洛做這些決策是否是出於完全主觀,但它們幫助庫洛完成了針對基本盤的祛魅工作——庫洛玩家越來越容易接受「尾氣」的概念。

不過,《鳴潮》二測仍然沒有讓玩家們滿意。首先是玩法方面,體驗開放世界的時間過長,動作的差異化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了。玩家普遍評價,遊戲和《原神》並沒有太大區別。一個關鍵問題是,玩家會覺得,有《原神》玩就夠了,為什麼要來玩《鳴潮》?

與此同時,仿佛是二次元遊戲的「固定項目」,一些玩家對文案提出了意見。一個典型例子是上文提到的「阿嗚團長」:作為一名正面的、可抽取的角色,他在玩家和Boss燎照之騎戰鬥的最後一刻搶功,文案中將這一段敘述為「阿嗚團長親手打敗了燎照之騎」,而阿嗚團長還嘲諷主角「你怎麼還在」。

自此,幾乎每一天都會有玩家拿這句話攻擊《鳴潮》

玩家們不能容忍自己的功勞被搶走,當然更不能容忍被其他角色嘲諷。輿論因此而起。庫洛當時大概不會料到「你怎麼還在」會發揮多大的作用,以至於玩家普遍察覺到劇情在二游中的重要性。之後,玩家開始以更嚴格的標準去審視市面上絕大多數「販賣情感價值」的二游——在《少女前線2:追放》的某些劇情被挖掘並大力批判後,這一過程被大幅度加速了。

在玩家心目中,二游文案的重要程度遠高於其他遊戲。因為二游本身就更倚重於讓玩家代入主角,並以此讓玩家充值抽取角色。玩家們付出了真金白銀,自然要求相應的回報。總體來說,優秀的劇情能夠潤物細無聲地讓玩家付費,不能跳過的低質劇情足以成為玩家棄坑的理由。如果某段劇情被認為「刻意和玩家喜好反著來」,招致「炎上」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2023年5月8日,《鳴潮》結束二測。2023年5月17日,《鳴潮》宣布二測的回顧總結,以及之後的優化方向。劇情問題被項目組排在了第一位,並宣布要對遊戲進行大幅修改。

與之伴隨的還有裁員。這次裁員發生在5月下旬,《鳴潮》項目組進行了一定比例的縮編,裁員過程伴隨著數量眾多的流言,有人說項目組解散,也有人說騰訊撤資——二者都不是事實。然而,裁員涉及了一部分應屆生,這讓它成為庫洛第一次「破圈」的負面輿情。

2023屆校招被稱為是網際網路行業最難的一屆校招,許多應屆生在網上抱團取暖,抱怨找不到工作,或是找到的工作待遇遠不如前幾屆校招。裁員事件發酵後,庫洛一直保持沉默,因此成為求職者的批判對象之一——裁應屆生的行為讓庫洛被指責「缺乏道德」。

幾天內感受人生起伏

混廁

如果將長期積累的社區輿情比作火藥桶,那麼遊戲本身的問題將引爆它們——許多人都在關心《鳴潮》是否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改動儘可能多的部分。

2023年下半年,《鳴潮》並未產生新的輿情,而在項目組進行後續優化工作時,時代已悄悄變了樣。

許多二游擠軋在七八月上線,要麼上線即「暴死」,要麼開始苟活,廠商產能越來越低,看上去美好的未來曾為許多廠商捎來了「淘金夢」,結果卻是滿地狼藉。《原神》1年時間沒有出過5星限定女角色,男玩家們開始思考「男性向」「女性向」的意義,以及廠商和玩家之間的關係——《少女前線2:追放》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二游正式進入「ML(Master Love)版本」。

ML版本不僅是字面意義上的角色需要對玩家施以好感,還意味著廠商需要向玩家展現服務態度。時代的潮流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遊戲,當性別對立加劇,市面上幾乎所有的二游都沒法證明自己擁有同時取悅雙方的能力。

過去玩家稱呼《原神》《明日方舟》為一般向遊戲,現在則更多地稱之為「混廁」,其中包含的情緒意味十分明顯,這些遊戲經歷的輿論壓力也越來越大。目前最大的反《原神》社區「原神內鬼吧」是百度貼吧中熱度最高的吧之一,熱度常常能達到150萬以上,無數玩家在社區內傾瀉著自己的怒火。如果你對二游一無所知,在吧里逛上1個小時,恐怕會得出「《原神》一周內會停服倒閉」的誇張結論。

熱衷於討論遊戲行業和市場的玩家們

根據這個標準,《鳴潮》也是一款「混廁」遊戲。然而實際上,男玩家們仍然會以「是否媚男」的標準來審視它。在過去,男玩家們往往自覺地避開男角色卡池,有男不抽;現在,喊著「有男不玩」的男玩家們會在社區內重複談起那些「不那麼令玩家滿意」的男性向遊戲,或帶有較多男性向元素的「混廁」遊戲。

過去的遊戲已無法改變,他們希望還沒上線的遊戲能回應自己的要求。所以在2月前,「原神內鬼吧」等社區的玩家會常常提起《鳴潮》,但不施以過多惡意——他們希望《鳴潮》能夠成為「有男不玩」的「正面案例」。

2月19日,《鳴潮》開啟三測,劇情內容大改。玩家發現自己成了天選之子,每個NPC都喜歡自己,初見就有最高的好感度;此前的阿嗚團長從獸化形象變成了可愛的小男孩,並更名為凌陽,於是玩家驚呼:「你怎麼還在?」

《鳴潮》初始可以選擇男性主角。許多選擇了男性主角的男玩家,看到迎合女性審美的限定角色「忌炎」在劇情中與主角親密互動時,產生了反感。有玩家吐槽這部分內容:「這是乙游嗎?」

《鳴潮》對此無能為力,這是「混廁」的結構性矛盾。一張動圖開始在玩家社區里傳播,內容是《鳴潮》男角色的MMD混剪,角色們的神態和動作都相當性感,並配上了「潮男」「帥大叔」「秘密約會」等字眼。

「潮男」Gif

當玩家們在遊戲中感受不到純粹的情感價值,便會撕下「為愛付費」的遮羞布,用常規的標準去評判遊戲中的其他部分。《鳴潮》從其他成功二游中學習的、令玩家詬病的要素開始被反覆提及,官方保持沉默的態度又加重了玩家的情緒。

到了這一步,遊戲自身內容的討論度被弱化了,許多二遊玩家開始傾向於把《鳴潮》當成是個樂子。

答卷

遊戲公測後,當玩家們度過前半個小時的新鮮感,會感受到巨大的折磨。前幾次測試中暴露的問題,項目組改了一部分,又保留了一部分。

第一個問題是,當玩家指責一名遊戲角色「嚴重傷害了玩家們的感情」時,項目組應該怎麼做?

我們能在《解神者》《少女前線2:追放》等遊戲中找到類似的例子,它們往往將涉事的角色直接刪掉,試圖迅速緩解輿情,儘管這樣做要耗費相當高的成本,但通常來說,決策者會認為兩害相權取其輕,比起輿情帶來的利益損失,沉沒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鳴潮》的做法則不同。項目組選擇花人力把「雪豹」推倒重來。結果則是,開服兩天內,《鳴潮》遊戲社群里,有相當數量的玩家對「歪」到了「雪豹」感到不滿。

在海外,也有對「雪豹」不滿的玩家

玩家在9級時會卡主線,不得不去做「雪豹」相關的支線任務。玩家需要和「雪豹」進行高時長的互動,測試版本中漠視玩家的角色在正式版本中變成了天真無邪的小男孩,許多台詞在玩家讀來顯示出曖昧的內容。

許多玩家認為,這名角色莫名地被項目組過分重視

第二個問題是,《鳴潮》的文案出現了相當多的語病,並在前期加入了過多的專有名詞。這使得遊戲理解成本增高,如果是不那麼喜歡閱讀的玩家,在看了一段劇情後可能對世界觀依然一無所知。專有名詞過於晦澀,也帶來了翻譯問題,加重海外玩家對劇情的理解難度,甚至有歐美玩家發現存在翻譯錯誤的情況。

因此,《鳴潮》的世界觀和劇情很難讓玩家迅速代入與沉浸。儘管「拯救文明」稱得上「王道」劇情,但當遊戲中的NPC機械地往玩家手裡塞信物時,玩家很難產生使命感。

一些玩家認為,遊戲中的部分台詞存在價值觀問題

正式版本新增了部分劇情跳過功能。然而,只跟玩家有關的精緻CG可以跳過,涉及到某些卡池角色的枯燥劇情不能跳過。在玩家看來,這種設計目的顯得有點直白。

值得一提的是,《鳴潮》的過場動畫可圈可點,不像其他一些3D二游一樣硬套動作模板,整體觀感十分靈活、生動,但部分過場動畫存在鏡頭失焦問題。

第三個問題是,《鳴潮》的定位應是吸引對「三渲二」畫風、開放世界、角色扮演等元素感興趣的二遊玩家,然後用戰鬥方面的優勢來留住他們,但遊戲並沒有很好地凸顯這一優勢。

一般玩家很難揣摩出高速戰鬥和體力、彈反等大量機制的關係。例如,普攻鍵長按觸發重擊和普攻鍵特定的「彈反」產生了些許矛盾,而連續重擊需要反覆鬆開按鍵才能觸發。加上怪物的「快慢刀」、光污染,這些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讓《鳴潮》變成了一個打著優秀動作體驗旗號的數值遊戲——畫面如此,玩家很難和怪物進行戰鬥交互。

比如我在角色忌炎的劇情任務中試用忌炎、和會飛天的鳥形Boss戰鬥時,Boss每次飛天都會丟失目標,鎖定功能似乎成了累贅。對於更偏向於強度付費的玩家,因為飛天機制拖長了戰鬥時間,他們難以感受到忌炎的數值強度,自然也就不會產生抽取忌炎的想法。

在相關機制中,類似於《仁王》魂核、有屬性和主動技能的聲骸或許能多帶給玩家一些養成新鮮感。但類似《原神》聖遺物的隨機詞條機制,讓玩家普遍對此不抱好感。

相較「聖遺物」更新穎的「聲骸」系統

我能想像到《鳴潮》日後將要迎接的挑戰——卡池角色數值膨脹,靠操作的平民玩家和花錢買數值的大R、中R玩家將會產生矛盾。到這一步,這款動作遊戲帶給玩家的可能只剩下手感方面的正反饋了。

第四個問題是,《鳴潮》的移動端和PC端目前都存在比較嚴重的優化問題。在PC端,遊戲開始介面的UI存在高度交互延遲。進入遊戲後,以我的4070Ti顯卡配置為參考,不管是開寶箱還是和NPC交互,也會短暫地卡一下。每玩一二十分鐘,遊戲會變得極度卡頓,幀數被降到了10以下。

手機端的問題更加嚴重,因為「虛幻」引擎自身與手機端較難適配。許多玩家表示,自己的手機畫麵糊成一團,完全無法正常推進遊戲流程。

各種各樣的優化問題

總體來說,《鳴潮》有成功的學習對象,也有自己獨到的想法,但在許多地方淺嘗輒止。或是時間太趕,或是另有原因,不管怎樣,我們現在看到了一個品質夠不上公測標準的《鳴潮》。

而《鳴潮》不止是一款主打動作體驗的開放世界遊戲,許多人將它視為「《原神》面世近4年後、一位野心勃勃的超越者」,給予了它過高的期望。面對這種期望,《鳴潮》也未能達到預期。

成敗

2024年5月24日凌晨2點,《鳴潮》項目組發布公告,對優化問題進行了回應,但沒有提及其他問題。輿情並未得到緩解。玩家們在動態下積極回復,希望項目組能正視目前的問題。

選擇道歉的項目組

這些問題不止是《鳴潮》才有,我們能在市面上很多二游中找到類似的情況。這些麻煩也不僅是《鳴潮》的麻煩,每一款二游,無論是已經推出的,還是即將推出的,都在面對,或即將面對著這些麻煩。但現在,在這個時間段,在萬眾矚目下,首日成績如此的《鳴潮》,也仿佛正向我們揭示一個事實:當前的二次元遊戲市場,形勢愈來愈嚴峻了。

正如觸樂此前的幾篇報道那樣,我們判斷二游的社區輿情會普遍變得越來越嚴重,一般向二游的矛盾早晚會徹底爆發,《鳴潮》則是在爆發一段時間後的關鍵節點。這種矛盾並不僅是遊戲帶來的,也遠非遊戲可以解決。從本質上講,這是整個社會群體對立環境的一次延展。對於遊戲廠商而言,那些在突飛猛進、情意濃濃時代種下的種子正在反噬自身。

當然,市場細分是大勢所趨,但分到多細才足夠?如果繼續細分下去,某個領域的用戶數量能否支撐得起如此成本的投入?與此同時,有多少人會將遊戲作為宣洩情緒的出口?這些都將帶來難以預測的麻煩。

老生常談的成功路徑依賴、技術對於二游的重要性、如何更加清晰地做用戶調研,都將成為之後二游必須面對的問題。按較壞的情況考慮,恐怕今後沒有多少廠商敢於入局做二遊了。

一名投資人表示現在投資圈已不看好二游

長期的輿情也調低了人們的預期。許多二游的玩家都在等待著5月23日,等待著《鳴潮》交出的成績,讓「混廁」在「哈耶克大手」的影響下成為歷史。

但以從業者視角來看,《鳴潮》的首日成績是好於預期的——雖然這一定程度上並不是因為成績足夠好,而是預期不太高。實際上,如果將《鳴潮》現在的效果放到1年前,它會是一款成功的遊戲,3個月回本可能都沒問題——市場變化得太快、太快。

曾經看起來風和日麗的天氣瞬間電閃雷鳴,事情以許多人難以反應的速度急轉直下。很多人以兩極的成功去定義產品,而《鳴潮》在上線前的確也做了不少工作。但對於一款如此體量的遊戲而言,可能他們所能做的還是不夠多。

遊戲內容一傳十,十傳百,當曾經對《鳴潮》嗤之以鼻的玩家想下載遊戲、做「傳奇調查員」時,輿論的方向就變了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遊戲的表現。總體來說,從本身的品質,到面臨的輿論,《鳴潮》都面臨著重大的考驗。

雖然討厭《鳴潮》,但是最「期待」《鳴潮》

我們當然希望《鳴潮》能夠成功,這會讓從業者對未來更有信心,讓投資者——如果現在還有的話——願意向二次元遊戲投入資金和關注。但現在看來,距離這一目標,《鳴潮》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3fa38ce311dba650bfb14674785d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