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辦酒席是一件難得的盛事,上到70~80歲的老人,下到牙牙學語的孩童,乃至隔著老遠的七大姑八大姨,全都會來捧個人場,幫忙的幫忙,活躍氣氛的活躍氣氛,談天的談天,那架勢簡直比過年還要熱鬧。
還記得孩童時期,一年中最開心的事就是村裡有人辦酒席,原因無它,孩童們可以去大飽口福,把肚子塞得鼓囊囊的,在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下,孩子們的願望就這麼簡單。
以前,農村酒席比較簡單,大都是一些家常便飯,上條魚或者上只雞就已經很了不起了,現在,農村酒席排場一個比一個大,吃的喝的也越來越好,就算和過年吃的相比也沒什麼兩樣。
不過,農村酒席雖然變豐盛了,可是,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吃席的人越來越少了,而且一頓酒席下來,雞鴨魚肉剩下不少,白酒啤酒基本沒人動,真是奇怪。
就在我好奇之際,村裡一個長者道出實情,原來,答案竟然是因為這。一起來看看,有沒有你所知道的?
原因一:外出打工的人多了
從前,整個村子,大家幾乎都是在家務工,很少有人出去。
現在,農村人幾乎都出去打工了,整個村裡只剩下一些孤兒寡母。
外出打工的人多了,留在農村的人自然就變少了,辦酒席又怎麼熱鬧得起來呢?而且,很多出去的打工人,不可能因為吃個酒席回來一趟,所以,農村酒席自然冷冷清清的。
原因二:彼此之間關係淡了
都說:遠親不如近鄰,農村就是這話真實的寫照。
不過,近幾年,隨著人們紛紛東奔西走,彼此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少,時間一長,彼此之間的關係就淡了,哪怕回家過年也只是打個招呼,怎麼可能故意回去吃頓酒席了,不值得。
原因三:農村人都變有錢了
上面2點,只是農村酒席冷清的次要因素,主要原因在於農村人都變有錢了。
以前,農村人基本一貧如洗,一天奔波只能勉強填報自己的肚子,想要改善伙食根本不可能,只能等到過年,日子過得這麼緊巴巴的,別人辦酒席自然會一窩蜂去吃飯喝酒。
現在,國民經濟越來越高了,農村人都變有錢了,雖然和村裡一些人不能比,可是至少飲食是不愁了,大魚大肉也不稀罕,自然而然的,村裡人辦酒席就不去了,就算去了也不吃飯。
聽完長者的一席話,我感慨良多,原來,變化的不單單城市,農村變化也很大,不知不覺就讓人覺得陌生,不過,這一變化不知道是好還是壞?
最後,長者交代道,正月是不少人辦喜酒的好日子,大家在選酒時,一定要慎之又慎,千萬不要用一些拉胯的香精勾兌酒,那可就讓人笑話了。
如果你正為選酒發愁,那麼,產自貴州的這款坤沙醬酒,估計能幫到你,有里子又有面子,關鍵是價格還很親民,用在婚宴招待別人再好不過了。
這款酒是一款坤沙醬酒,產地在貴州核心地帶,毗鄰茅台酒廠,釀造人還很有來頭,為恆興燒坊後人,釀酒技藝非凡。
此酒知道糧食是一款酒的核心,故高價採購當地上乘的糯高粱為主料,這一主料是不少酒廠眼中的香餑餑,顆粒碩大營養價值又高,連茅台都在用,用來釀酒自然不差。
此酒嚴格遵守坤沙古法,耗時一年把原酒釀成,隨後又陳放10年才裝瓶,酒香味沁人,質地透徹還泛黃,入口油性十足,酒體醇厚豐盈,關鍵是飲完不上頭。
結婚是人生的大喜事,大家各方面都要注意,以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你對本文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補充,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