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前夫雷佳音的「低配」生活,到底有多爽

2019-12-13   木棉說


要說最擊碎人想像的那明星,那一定非雷佳音莫屬了。

我從沒見過一個明星,可以如此真正的「做自己」,形象隨意,煙火氣息十足。

別的明星下飛機像走紅毯一般,衣品穿著一不小心就變成新的潮流風向,舉手投足間,魅力無限。

反觀雷佳音呢?

每次出場,幾乎都是男士背心+褲衩,腳上再套一雙拖鞋,大咧咧的好像隨時要去路邊攤搶位置。

別的明星都在社交圈裡小心翼翼的維護者自己的形象,而雷佳音卻毫不掩飾他「脾氣極差」的一面。

有一次,他去參加金馬獎,在逛台北夜市吃路邊攤的時候被記者拍到,他笑嘻嘻的說,自己在金馬獎酒會上沒有吃飽。


跟別人拍照,也永遠是一副隨叫隨到的態度,隨意到根本不收拾自己,鬍子拉碴,頭髮蓬亂,純素顏上鏡。

他的粉絲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

「我怕不是粉了個傻子吧」。


但他卻說:

「雷昂納多上街的時候不也拿一個塑料袋子?


我們不這樣,是因為你不自信」。


他這麼說,讓我想起一段話:

「生命里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不在再為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而擔憂,



只有不再需要外來的讚許時,人才真的變得自由」。


接地氣兒的雷佳音收割了一大批粉絲,大因為他能讓人感覺到,演員只是一個職業,而並非一層光環。

但實際上,年少時的他,也曾經自命不凡,在追尋夢想的路上磕磕絆絆,一度抑鬱。

雷佳音出生在遼寧鞍山,是妥妥的草根出身,母親是下崗工人,全家人窩在只有十幾平的房子裡。

為了補貼家用,雷佳音初中畢業就早早輟學,在母親的建議下去學模特。

幸運的是,他被模特學校的呂小禾看中,還上了當地的新聞,那時候他就對自己說:

「機會只有一次,我必須抓住這一次機會。要努力,如果不努力就會被淘汰。」


因為長相可以,也小有名氣,擱在當時,那就是妥妥的前途無量的人。


雷佳音也因此沾沾自喜,自信自己就是老天賞飯吃的人。



但他沒想到,後來的發展,卻和他想像中差距極大。


他參演的電視劇,要麼是出演的角色不出名,要麼是卯足了勁兒拍的大IP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啞火。

和張默搭檔主演的《翻手為雲覆手雨》,因為張默吸毒出事;


和姚笛演的《愛情碟中諜》,因為姚笛文章出軌的事情出事;


花了227天拍了一部大IP《白鹿原》,結果撞上了《人民的名義》大熱,最後石沉大海。


主演了寧浩的《黃金大劫案》,寧浩號稱「拍一個戲帶紅一個演員」,卻依然沒有帶火他。

而更讓他難受和迷茫的是,他的師兄因《仙劍俠傳奇》而一夜爆火,被無數粉絲眾星捧月的圍在身邊索要簽名,獲得源源不斷的廣告代言和片源。

眼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的突出重圍,找到了人生的新定位,而自己卻還未明天的飯碗發愁。

回到宿舍,他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反思自己的選擇和未來的路:要資源沒資源,要背景沒有背景,甚至要長相沒長相。

「那個時候才發現,他發現原來夢想和成功不是一回事」。

想明白後,他就知道自己該走哪個方向,」大概只能曲線救國了吧。」

從那一刻,他開始試著接納自己的平凡,試著和自己的平庸和解,承認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



接受自己的平凡,對於當事人來說,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

尤其是一直以來對自己充滿自信的人,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引以為豪的能力,原來只是比別人多了那麼一點點天賦。


而這一點點,並不足以讓自己功成名就,甚至連養活自己都做不到。


有句話說:

「27歲是人生的一個坎兒;


如果過了27歲你還沒死,就要學會面對生命里的失意和失序」。


於是雷佳音不再把出名當成自己唯一的目標,而是把演戲只當成自己的一個職業,只要是覺得合適的,他都嘗試挑戰,充實自己。

這大概就是他說的:

「痛苦是生命的主題,但是你必須自己找快樂。」


終於在2016年,憑藉與馬伊俐合作的電視劇《我得前半生》中,因飾演拋棄妻的渣男陳俊生而爆紅,火得一塌糊塗。



明明是個渣男,偏帶著一股天然的」喪萌感」讓人恨不起來,甚至有粉絲跑到他微博下面留言說:

」前夫哥好壞,請你來傷害「


他的微博以看得見的速度飛速漲粉,雷佳音當年心愿總算達成。


但他卻沒有過度的狂喜和激動,日子仍舊過的簡單簡約,他說:

「我依舊知道我是誰」



羅曼•羅蘭有句話:

「每個人都有他的隱藏的精華,和任何別人的精華都不同;


他使人具有自己的氣味。」


接受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是一個每個人一生中的必修課。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也都是從逐漸接受普通開始的。


接受父母是普通人

我身邊有個姐們兒,父母是工薪階層,下崗後,靠做小生意維持生活,從牙縫裡省錢,供女兒讀書生活。


別的孩子有的,也盡一切辦法讓她擁有,雖然清貧,但也幸福。

她出嫁時,父母只拿出了不到10萬的嫁妝。


婚後的房貸和車貸,父母幾乎不能幫助分毫,母親一度覺得虧欠了自己許多,總念叨如果自己經濟寬裕,她就能輕鬆不少。

她心裡雖十分理解父母,但當和老公兩個人的工資還不夠開銷時,她也會羨慕那些家庭條件優越的同事;



看著她們不為錢發愁的生活,想起自己不算富裕的家庭,心中酸楚。

直到有一天,遠嫁的她突襲回家,想給父母一個驚喜,卻正好趕上父母正在吃晚飯;


不同於她每次回家時的大魚大肉,餐桌上全都是蘿蔔乾鹹菜,饅頭和稀粥,原來她不在家的時候,父母就是這樣過著生活。

她抱著父母泣不成聲,從那以後,哪怕生活再難,她也沒有抱怨過自己的原生家庭,苛求父母任何。


因為他們雖然給予的不多,但真的是他們能給的全部了。


承認孩子是普通人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故事:

孩子未滿入學年齡,孩子的媽媽找了個熟人去找找校長通融,沒想到,在校長室,碰到了很多和她一樣的家長。


雖然校長一職在強調,未滿年齡孩子不能入學,但家長們依舊不依不饒,讓孩子在校長面前各顯神通:


有的讓孩子當場給校長背古詩,有的現場出題讓孩子算算術…


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泯然眾人矣」,家長們使出渾身解數,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投射,當初沒實現的夢想和遺憾,全部要從孩子身上彌補回來。



「我這輩子是沒什麼指望了了,就是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有所成就」


這幾乎是所有家長的心聲。


但是,當發現孩子使出洪荒之力,也無法登上頂峰時,對孩子從期待變成了失望。但是孩子做錯了什麼呢?

而每個父母,明明當初在迎接這個小生命時,從不是希望他們能有多優秀,只希望孩子健康平安。


慾望膨脹,讓他們忘記初心。



承認自己是普通人

讀書時,我身邊有個特別喜歡畫畫的同學,從小勵志要當一個畫家,長大後憑自己的努力,進了一家條漫公司。

一開始信心滿滿的她,卻漸漸發現,身邊的同事似乎都比自己厲害,畫出的漫畫又好又快。


不管怎麼努力,都比別人差一大截。


她每天活在焦慮里,沒有做出業績的時候,她擔心自己做不出業績,做出業績了,她又擔心這是她唯一一單可以拿出手的業績,

日子過的糾結又痛苦。


但後來,她也漸漸的看開:


承認一直被自己標榜的能力,其實只是比別人多了幾分天賦,人外有人。


慢慢的她不再和自己較勁,卻仍舊把份內的工作做到極致,也拿到了幾項不錯的成績。



解決焦慮的第一步,是從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開始。

就像馬薇薇說的:

「人類最可悲的是什麼,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用生命想要去論證,我跟別人不同。


可是恰恰是這種想要論證和別人不同的心態,最tm相同」。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做「不普通的普通人」


因為有的普通人,從一開始就放任自己的普通,渾噩度日,不知進取,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想做不一樣的煙火,結果發現滿地的鞭炮都比自己使勁。

但另一種普通人,會為了證明自己不普通而努力奮鬥,即使最後不盡人意,但她已經對生活和自己尊重。


《士兵突擊》中的高城評價許三多的時候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認識一個人,他每做一件小事的時候,都像救命稻草一樣抓著;


有一天我一看,好傢夥,他抓著是已經讓我仰望的參天大樹了」。


跟自己的平庸達成和解,不是不再努力了,而是知道了自己無論怎樣也達不到頂尖之後;


依然去把屬於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做好,並從中發現樂趣和意義。


不強迫自己追尋力所不及的東西,專注於守住自己能守住的。


即使失敗,也仍然是個英雄。


所以,試著提高能力,降低期待。



誠實接納自己是芸芸眾生的平凡,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