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矽納入機構報價範圍,廠商加碼產能規劃,微利時代光伏矽料競爭愈演愈烈 | 行業風向標

2024-01-15     鈦媒體APP

原標題:顆粒矽納入機構報價範圍,廠商加碼產能規劃,微利時代光伏矽料競爭愈演愈烈 | 行業風向標

2022年矽料價格曾站上最高點,作為賣方市場的矽料企業掌握絕對話語權,這一年相關企業賺得盆滿缽滿。然而,在矽料、矽片、電池、組件產能崛起的過程中,光伏產業鏈迎來了過剩和供需錯配交織的困境,矽料由盛到剩「落寞轉身」。

光伏產業正處於P型向N型轉型的關鍵期,技術在競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同矽料技術路線之爭也更加明確地擺到了台前。目前市面主要有兩種聲音:一種是協鑫科技(03800.HK)為代表的全面押注顆粒矽,一種則是大全能源(688303.SH)認為顆粒矽註定無法取代棒狀矽。分歧背後,底層邏輯是光伏矽料正在由賣方轉向買方市場,從暴利轉向微利時代。

可以預見的是,矽料的江湖中,正在迎來一場激烈的「卡位戰」,技術創新和成本控制則是勝出的關鍵。

顆粒矽首度納入機構報價範圍

過去的2023年,上游原材料價格的快速下跌傳導至光伏全產業鏈,「降價」是光伏行業貫穿全年的一大關鍵詞。

2024年第二周,光伏產業鏈價格終於傳來了一些好消息。例如,矽料價格止跌,P型M10矽片迎來反彈。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業分會(下稱「矽業分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上周N型矽料價格區間為6.5-7萬元/噸,均價為6.78萬元/噸,環比持平;單晶緻密料價格區間為5.3-6.5萬元/噸,均價5.81萬元/噸,環比持平。N型顆粒矽價格區間為5.8-6萬元/噸,均價5.9萬元/噸,環比持平。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認為,近期矽料價格企穩,N型、P型矽料價差重新拉開,一方面系矽料當前價格已經接近或低於大部分二線廠商完全成本,且行業庫存尚未大量積累,因此矽料廠難以接受價格下調;另一方面系N型矽料供需緊平衡導致。

展望後續,隨著矽料庫存持續累積,預計2—3月矽料價格可能進一步下探,預計全年出清價格在5萬—6萬元/噸,其中N型矽料由於供需緊平衡,相對P型矽料的溢價還將維持,但不會成為2024年光伏產業鏈的瓶頸,因為矽片工藝端還有一定調節能力。

鈦媒體APP注意到,新年伊始,機構對光伏產品的報價發生了一些重要變化,其中顆粒矽被首次納入報價範圍。

一位行業人士表示,塊狀多晶矽生產企業多、產品差異也比較大,相比之下,顆粒矽產品較為集中,報價特點之一是價格差異較小。另一個特點是顆粒矽報價明顯低於同級別的塊狀多晶矽。當然,這可能與顆粒矽廠商的市場策略有關。

在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看來,顆粒矽被首次納入報價範圍的舉動,這是一個重要的變化,意味著顆粒矽在光伏行業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朱克力告訴鈦媒體APP,顆粒矽的報價區間和均價的公布,為市場提供了更為透明的價格信息,有助於行業內的公平競爭,同時也為顆粒矽的生產企業提供了更為明確的市場預期,有助於其制定更為合理的生產計劃與市場策略。

協鑫科技全面押注,興洋科技跨界布局

據了解,顆粒矽是一種在流態化床內進行化學氣相沉積製成的顆粒狀多晶矽。在朱克力看來,從技術層面來看,顆粒矽相較於棒狀矽具有更高的純度、更低的氧含量和更好的填充性,這些優勢使顆粒矽在製備高效光伏電池時具有更高的轉換效率和更長的使用壽命。但顆粒矽生產工藝相對複雜,對設備的要求較高,在生產、包裝、運輸過程中,容易吸雜且相互摩擦容易產生矽粉,導致壽命偏低或者碳含量上升,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在N型矽片上大規模使用。

隨著生產工藝的持續改進,顆粒矽市占率有望持續提升。根據《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2022-2023年)》,2022年顆粒狀市占率達到7.5%,市場規模為6.2萬噸。根據東方財富證券的預測,2025年光伏行業顆粒矽潛在需求有望達到36萬噸。

市場需求的預期下,作為最早布局顆粒矽的企業,協鑫科技不斷加碼。日前協鑫科技公告,公司聯營企業新疆戈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新疆戈恩斯」)擬向股東江蘇中能矽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江蘇中能」)分派股息並回購其所持有的全部股權。新疆戈恩斯擁有6萬噸棒狀矽產能,而江蘇中能為協鑫科技控股子公司,此舉標誌著協鑫科技徹底放棄棒狀矽產能。

協鑫科技表示,交易完成後,將專注於矽烷流化床法顆粒矽技術研發與生產。交易所得款項將增厚公司資金儲備,助力新的顆粒矽項目落地。

在此次出售新疆戈恩斯棒狀矽項目股權之前,隨著二季度以來矽料價格加速下跌,協鑫科技已於2023年6月全面關停其徐州基地棒狀矽產能。更早前,該公司曾稱為了面對全新的能源變革和市場挑戰,將「有序退出高生產成本的西門子棒狀矽生產領域,把有限的產能轉移至高毛利的顆粒矽」。

除了協鑫科技外,闖關北交所的興洋科技成為新晉者。據招股書顯示,興洋科技擬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6696.6667萬股(未考慮超額配售選擇權),募集資金不超過14.53億元,用於年產16000噸電子級矽烷配套12000噸顆粒狀電子級多晶矽項目(一期,年產8000噸電子級矽烷氣配套2300噸顆粒狀電子級多晶矽)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興洋科技表示,公司現有以電子級矽烷氣為核心的主營業務將進一步向下游延伸,形成顆粒狀電子級多晶矽的產業化基礎,產品體系進一步豐富。

不過,對於顆粒矽的布局,市場也有不同聲音。報道稱,大全能源副董事長徐翔曾在投資者交流會上提到,如果顆粒矽能取代西門子法棒狀矽,那就是顛覆,而我們公司的價值就會變為零。但經過我們仔細研究,目前從產品質量來說,西門子法棒狀矽質量遠遠高於顆粒矽。徐翔還稱,自己曾因可能出現的技術替代、顛覆而十分緊張、焦慮,但經過驗證,顆粒矽註定無法取代棒狀矽,自己也就放心了。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光伏產業正處於P型向N型轉型關鍵期,技術在未來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同矽料技術路線之爭也更加明確地擺到了台前。

大廠分歧背後,由暴利轉為微利

一位行業人士認為,在矽料領域,頭部廠商往往被視為可以躺贏的存在。因為,矽料價格底部被設想為二線企業的成本。在這一設想下,當二線企業被卷到無法承擔價格只能停產檢修時,一線企業仍然可以憑藉成本優勢輕鬆獲利。但實際情況更為複雜,大廠之間還得繼續卷。

這也意味著,光伏矽料端行業競爭的殘酷態勢開始顯露。

伴隨矽料價格的大幅下跌,對矽料企業的業績影響可見一斑。2023年前三季度,通威股份(600438.SH)、大全能源、協鑫科技等幾大光伏矽料企業,凈利潤均同比下降。

上述人士稱,儘管矽料企業在相當長時間內證明了選擇的正確性。但沒有一種商業布局可以一勞永逸。

實際上,隨著顆粒矽被納入報價,相關廠商加速布局,市場主流棒狀矽視為「早晚被淘汰的落後產能」的觀點也越來越多。那麼顆粒矽在新一輪技術之爭中,是否會勝出?

傳播星球APP聯合創始人付學軍認為,在新一輪技術之爭中,顆粒矽能否勝出取決於技術創新、生產成本降低和市場推廣等多方面因素,其中技術創新和成本控制是勝出的關鍵。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程執行主任袁帥具體談到,首先,技術創新是推動光伏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只有不斷推出更具競爭力的技術和產品,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其次,只有能夠生產出高性價比的產品,才能在市場上獲得更大的份額。

付學軍補充道,政策支持和行業規範也是光伏上游矽料之爭的關鍵因素。在國家政策導向和行業規範的推動下,具備核心競爭力、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鏈協同的企業將更有可能在市場競爭中勝出。

有觀點提到,矽料從來不是一門投機的生意,也不是低門檻的生意。矽料生意能不能幹得成,不能光看一口氣能砸出多少個億來,更要看人才厚度、技術難度,產品有多純、成本有多低、產能利用率有多高。再往深一步,還要看和下遊客戶綁定得有多緊密。(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劉鳳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774b4fcf65f6587ff858c814e841e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