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寫出滿分的標準答案,但我真的想為他的想像力點贊!

2021-01-27     媽咪寶貝傳媒

原標題:孩子沒寫出滿分的標準答案,但我真的想為他的想像力點贊!

每年一到年末,除了能感受到步步離近的年味兒,和爭業績、期盼完美收官時的緊張空氣,還有一份如期而至的年末大禮包絕對不會缺席——期末搞笑試卷合集。

你是你是,沒人比你更可愛

沒毛病,字字精闢

老師:我謝謝你們了啊!

數學老師:特別欣慰…

老師:???有被罵到🤣

嗯…??這一道道題答的,是不是味道特別熟悉?

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神奇而又不失邏輯的腦迴路,總能讓我們這些成年人們在捧腹大笑的同時,不禁默默感慨自己日漸匱乏的想像力。

曾經在我們腦中的那個花花綠綠的世界,是什麼時候起,被我們弄丟了呢?

你的想像力,丟在了哪裡?

Imagenations.

事實上,雖然我們如今經常能看到和聽到許多兒童教育學家們呼籲,讓父母們積極起來,幫孩子們營造培養想像力的空間和環境,但不止是我們這些成年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想像力越來越匱乏,如今的孩子們,想像力和創造力,也似乎正走在「被弄丟」的下坡路上。

當無拘無束的大腦,越來越受到思維限制時,這種天生的優勢,便會慢慢消失殆盡。

英國著名的教育學家肯·羅賓森曾說:孩子被「教育」了之後,發散思考的能力就會變得越來越低。這句結論,不僅是他的個人觀點,同時基於一項統計: 有高達98%的幼兒園時期的孩子,擴散性思考能力能達到成人的「天才級」,而到了五年級之後,擁有這樣能力的人僅剩32%,十年之後,只有10%的人擁有這樣的擴散性思考能力。

想像力能為孩子帶來什麼?

Imagenations .

根據調查和研究顯示,想像力能幫助孩子發展社交和情感能力,想像力強的孩子,主動創造力更強,心態也更積極,他們更願意與其他人交流和交換意見,語言能力也更強,當他們在思考問題時,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會比缺乏想像力的孩子們更多。

傳奇的德國天才卡爾·威特說: 「我們的幸福感有一多半都是靠我們的想像力來維持的,缺乏想像力的人是很難理解真正的幸福的。」

有趣的是,九歲就能精通六國語言,十歲進入大學,十四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的卡爾·威特,並沒有什麼天生過人的天賦,甚至有醫生在他出生之後便告訴他的父親,卡爾可能是個有些痴呆的孩子。

但卡爾的父親卻堅持認為,無論普通的孩子還是天才,只要用好的方式去啟發和培養,都可以變得與眾不同。卡爾曾向人們提到過自己家的教育方式: 妻子會每天給孩子講一個故事,但這個故事總是不講到最後,留下懸念,讓孩子們自己去想像劇情,到了第二天,孩子們會講一個自己想像中的結尾,每當孩子們講完,他們都會稱讚和鼓勵孩子們積極的思考能力。

你家也會經常這樣做嗎?

試試看,這些小事可能會帶來大改變

01

讓孩子盡情角色扮演

有時孩子會假裝自己是某種角色,就像我們小時候都喜歡的過家家一樣,無論是太空人,醫生,老師,便利店員,餐館老闆,超級英雄或是獸醫,你都應該鼓勵孩子在想像的世界裡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要去輕易否定:當XX能有什麼出息?你看誰誰誰做什麼什麼不好嗎?

如果他們在自己想像的世界中都不能盡情做自己,這份與生俱來的自信就有可能受到打擊,有實驗顯示和證明,一次有意思的職業體驗或是扮裝遊戲,能幫助孩子們緩解社交焦慮。

02

多去戶外玩吧!

你也許會發現,戶外活動幾乎是所有育兒專家們最力薦的事情。畢竟,戶外有太多有趣的經驗可以讓孩子們發現和吸收。無論是天氣,季節,一朵小花,還是一片葉子。 滿足求知慾也是擴充想像力的重要環節。

03

貪戀閱讀和提問

養成定期閱讀的習慣,最早甚至可以從孩子不到半歲時便開始, 即使是爸爸媽媽們在讀書,也能通過反饋和刺激,增強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想像力;當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時,可以問問孩子,然後告訴孩子,他們也可以一樣, 想問就問,提問和接收回答不僅是學習的過程,也能大大地增強孩子們的求知慾。

04

偶爾偷懶也不錯!

無論是再好的事,都不用必須堅持到365天都必須完成,如果下雨了,今天就不跑步,如果很累了,不如今天就早點睡,堅持很重要,經常偷懶固然不好,但 偶爾打亂一下節奏,也許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是時候,來告別 電子產品了

來自美國的韓裔教育心理學家金西空在2010年時曾發表過一篇倡議家長們為孩子減少看電視和動畫片時間的文章,因為 觀看電視和看動畫片,是最常見的「被動活動」,孩子們的思維跟著劇情走,長期的被動活動,會為大腦帶來「惰性」。

所以與其去充會員買視頻,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孩子筆和紙,讓他們去創造自己世界裡的外星人和芭比娃娃,而不是現在這些形象統一的來自動畫片中的形象。

我們作為父母,在為孩子設定標準的同時,也一定要時刻保持積極的態度,不用標準限值住孩子。蘋果可以不光是紅色綠色黃色的,也可以是黑色藍色灰色的,因為說不定在未來的某一天,你的孩子就是第一個種出黑色蘋果的人呢!

圖片來源:Baidu.com;Bing.com

媽咪寶貝傳媒

覺得內容還不錯的話,給我點個「在看」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rbfRHcBubk3rjNbUfm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