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專家和學生是這麼評價《問蒼茫》的…

2023-12-20     影視獨舌

原標題:北大的專家和學生是這麼評價《問蒼茫》的…

2023年12月20日刊| 總第3455期

昨日上午,正在央一熱播的《問蒼茫》主創們走進了北京大學,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辦了一場以「尋找光輝起點,探尋跨越百年的時代問答」為主題的研討交流會。

《問蒼茫》總編劇、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陳晉,總編劇梁振華,導演王偉,編劇韓辰辰,以及毛澤東的扮演者王仁君、毛澤覃的扮演者周思羽、毛澤建的扮演者郭依林、冬伢子的扮演者郭俊葳來到現場,與北京大學的專家學者和學生代表展開了深入的面對面交流。

此外,劇中飾演瞿秋白的牛駿峰、飾演周恩來的鄭業成、飾演蔣先雲的吳幸鍵,以及飾演蔡和森的魏大勛雖因身在劇組無法到場,但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回答了現場學生的提問。

作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湖南省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重點項目,《問蒼茫》講述了1921年-1927年間青年毛澤東的革命征程和成長之路。該劇12月12日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開播後反響熱烈,已於昨日晚間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和江蘇衛視幸福劇場,開啟1.5輪播出。

活動現場,主辦方超前放映了尚未播出的第18集,讓到場的師生提前領略了後續劇情中極富戲劇張力和人物魅力的段落。特別嘉賓,蔣先雲烈士的侄孫蔣美成先生,在映後分享了激動的心情,充分肯定了主創對歷史人物的高度還原。

蔣美成

專家這麼說:高起點、新成果、重要補白

在主創與專家的座談環節,陳晉表示,搞電視劇創作和搞歷史研究,雖然思維方法不一樣,但是有一點是相通的——主體都是人。這一點獲得了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李道新教授的贊同。

陳晉

隨後李教授肯定了《問蒼茫》的思想深度和人物魅力,評價該劇在思想和藝術上有非常高的起點,在細節交互層面做到了深度的研究與真實的展現,標誌著國產紅色題材主旋律影視劇的一個歷史性突破。

李道新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政黨研究中心主任金安平教授指出,《問蒼茫》特別值得稱道的一點,是劇中把這些年來黨史研究的一些新成果給展現了出來。雖然這些黨史知識對於青年學生來講稍微冷僻了一點,但是劇集採用的表現手法很巧妙,有新意,能夠實現較好的傳播效果。

金安平

北京大學中共黨史研究中心主任程美東老師認為,《問蒼茫》是對毛澤東螢屏形象的一次重要補白。首先,描寫毛澤東1921年到1927年這6年間革命活動的影視劇數量非常少。其次,本劇濃墨重彩地書寫了毛澤東早期領導工人運動的情況。最後,本劇塑造了毛澤東智慧、親和的形象,並刻畫出了他敢為天下先的性格特徵。

程美東

在影像轉化過程中,梁振華和導演王偉小心地求證、小心地摸索、小心地假設、小心地抒情,於歷史線索之中梳理出一條毛澤東思想成熟的軌跡,並以之為一條紅線,串起了紛紜複雜的歷史和人物。

王偉

據梁振華現場透露,《問蒼茫》全劇有400多個角色,其中有名有姓的歷史人物就多達350個左右。「專家顧問+藝術家」的創作模式,在本劇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是一次真正的強強組合。

學生這麼問:如何理解人物、怎樣避免直給

在與現場學生交流互動的環節里,北京大學的學生們最為關心的是兩個問題。對於演員,他們最想知道,在演繹歷史人物的時候,如何讓自己能夠更充分、更準確地去理解他/她;對於編劇和導演,他們最想知道,當涉及到特定的歷史脈絡和時代精神,怎樣避免在表達上過於直給,怎樣迴避說教感與臉譜化。

魏大勛以蔡和森在劇中的妝造細節為例,講述了劇組為了提高歷史人物的真實感所做的努力。劇中蔡和森的造型並不像歷史照片中那麼利索,而是頭髮毛毛的,略顯邋遢。因為他在劇中是生活狀態,是一心忙著革命事業的蔡和森。

牛駿峰表示,他飾演瞿秋白的抓手,是其身上革命氣質和文人氣質的融合。於是,他在查閱歷史文字資料的同時,還做了一些學習歌曲、朗誦詩歌的功課。

鄭業成把自己飾演的周恩來稱作「武將儒生」——既參與過北伐戰爭,組織過工人武裝起義,同時又有堂堂的儀表和儒雅的言談舉止。

吳幸鍵重點拿捏的是蔣先雲和毛澤東、蔣介石兩位大人物之間的距離感。蔣先雲是非常受蔣介石器重的年輕將才,因此他有一個信仰和前途之間的選擇。

王仁君談到,自己雖然不是第一次飾演毛澤東,但是每次飾演的都是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成長階段的毛澤東。這,就是需要他去把握的分寸。他所做的功課,不僅有查閱毛澤東的文選、詩集,還要閱讀一些其他人寫的關於毛澤東的回憶傳記,親自到歷史發生地去參觀、體驗。「在原來的積累之上尋找突破,是演員在新的作品中飾演同一人物必須要做的功課。」

王仁君

陳晉在回答學生提問時表示,紅色題材難免需要直白地講一些我們經常聽到的話。《問蒼茫》的一個創作原則,就是所有台詞、人物對白,都儘量去找到對應的文獻記載。能確定毛澤東等人當時使用了這樣的語言,我們就用這樣的語言。

梁振華進一步分享,在陳老師規劃的歷史情境和人物情境之外,於影像轉化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審美情境」。

以毛澤東告別礦井工人那場戲為例,梁振華和編劇韓辰辰在設計的時候,便參考了世界上印數最多的油畫——《毛主席去安源》。畫中毛澤東手上拿著的醬紅色油紙傘,引出了該段落的審美情境。

梁振華

最後,江蘇衛視、湖南衛視、中央電視台作為播出平台代表,表達了對《問蒼茫》後續播出效果的期待。交流會在主創演員和北大學生一起,復誦毛主席詩詞《沁園春·長沙》的激昂之聲中落下了帷幕。

文/滿囤兒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caf9d2fa8946b5b9a2e77ba4941b836.html